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养老人生
养老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06
  • 关注人气:6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设施结合民俗化、娱乐化是否是可行之路?

(2013-07-17 19:23:40)
标签:

养老院的创新方法

最有特色的养老院

个性化养老院

养老院装修装饰风格

北京养老院

分类: 养老机构规划改造

去成都享受了次采耳(俗称掏耳朵),这种服务遍布成都的休闲景点,每个到过成都、体验过这种服务的人谈起采耳都是一副享受的表情,采耳已然成了成都的民俗,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把这个项目引入到北京的养老机构那多好,老人多了一个享受生活的机会,机构也多了一个盈利的渠道。那老北京有哪些民俗可以和养老院的运营和营销进行结合?养老机构民俗化和娱乐化的创新是否是可行之路呢?

 

    要想成功,必须颠覆!!!每一个产品或项目的创新基本都离不开2种形式:技术创新和形式创新。养老院的民俗化和娱乐化应该属于形式创新的范畴,其它行业成功的案例有不少,例如中国好声音在形式上颠覆了传统的选秀节目。女子十二乐坊是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他们都是把原本严肃的表现形式向娱乐化转变,所以让观众觉得形式新颖,不再枯燥乏味。每个去海底捞的客人基本都会点那里的拉面,好吃又好看。以上的案例都给予观众新鲜感,极尽视听之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又如何把北京的拉洋片、泥人、戏台这些民俗都融入到养老机构当中去呢?

 

试想一下,养老机构的公共活动区,把接待处布置成寿堂这样,家属带着老人先座在这里和销售人员进行交谈,不管老人是否选择入住这里,相信这种喜庆的气氛会感染到客人,并且在这么有特点的地方,可以促使家属和老人照一张全家福,我觉得这可能才是会给家属留下永久回忆的场景,因为孩子越大,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合影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能为老人和家属提供晚年每一秒的欢乐,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为老服务者的宗旨吗!

养老设施结合民俗化、娱乐化是否是可行之路?

   如果把机构里的表演厅装修成北京戏台或老茶馆的风格,是不是会让人觉得更有味道呢?平时的娱乐活动或周日,可以找些公益团体在这里给老人表演些节目,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家属经常来看望老人,可以和老人一起欣赏些表演,度过愉快的时间,避免家属因为和老人之间的交流话题不多、和老人打个招呼、简单交流后就匆匆离去。这种气氛更会让老人重温当年的时光,重回记忆中的青春。

养老设施结合民俗化、娱乐化是否是可行之路?

 如果把养老机构的视频介绍用老北京的拉洋片呈现出来,是不是能让人更仔细的观看呢?

养老设施结合民俗化、娱乐化是否是可行之路?

房间的门口,可以用老北京的面人或泥人制作方法捏成入住老人的样子,更可爱、更生动、更好识别。并且就算老人不在这里居住,只是和子女一起来这边参观,也可以单独付费制作一套,如果能做成车上放的小玩偶放在子女车上,更是对父母的一种怀念和挂念,相信即使价格稍微贵一些家属也能接受。

养老设施结合民俗化、娱乐化是否是可行之路?

   老人公共的洗浴也可以按照老北京的澡堂来布置,提供刮脸等服务。

养老设施结合民俗化、娱乐化是否是可行之路?

 

除此之外,可以在养老院内单独辟出一个区域展示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设置一些例如核桃、扳指、鼻烟壶、兔爷、面人、风车、空竹、抓拐、抓周、手影表演等特色产品的展示销售区,把北京的民俗文化融入到养老机构中去,增加了养老院的文化氛围,又可以多一些盈利方法。更重要的是民俗牌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养老院,参与并体验养老机构的活动,增加并丰富了入住老人的精神生活,能让老人的子女带着孩子在这里既看望了老人,又让小孩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可以促进家属更频繁的看望老人,反过来能让老人更欢乐,生活的更愉快。

 

把民俗引入养老机构,突出文化养老的概念,用娱乐化的方式让机构内的老人生活更愉快。子女更愿意主动来看望老人而不是应付。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养老机构了解老人的快乐生活,理解这种新的养老方式,为子女和老人能留下一些珍贵的回忆.....无限的遐想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