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四季读诗(6)|叶嘉莹编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诗词 |
原文地址:四季读诗(6)|叶嘉莹编作者:梦笔山人
![[转载]四季读诗(6)|叶嘉莹编 [转载]四季读诗(6)|叶嘉莹编](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小池》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评注】
夏日的池塘最是生动可爱。诗中的小池有一眼活水流入,水流细细,本是客观状态,着一“惜”字,情致顿出。小池的旁边有绿树成荫,投映在池水之中。后二句尤其善于选景:小荷初发,细嫩的荷瓣尚未舒展,卷在一起露出尖尖角,有蜻蜓立于其上。描绘之细致生动,犹如摄影师拍下的一帧照片。诗中于极寻常的景物见出活泼童趣,有一种俏皮的味道。
杨万里的诗取材自然,新鲜活泼,涉笔成趣,被称为“诚斋体”,这首《小池》正是其典型代表。
《念奴娇》南宋·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评注】
闹红一舸:舸,船。
三十六陂人未到:三十六陂,本是扬州地名,诗文中常用来代指湖泊众多之地。
这首词为姜夔游杭州西湖时所作,乃千古咏荷名篇。上片正面描写荷花、荷叶,“闹红”、“翠叶”云云,繁盛中别有清凉。下片怀人,情人不见,遂徘徊不归。“只恐”二句设想夏去秋来,惜花之情溢于言表。“高柳”三句,托言柳、鱼相留,留恋之意全在虚处。
白居易早年在政治上遭遇了许多挫折,后来的诗篇颇有流连光景、明哲保身的意味。
《夏意》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评注】
夏季白日漫长,若得清闲,在清凉的席子上睡个午觉,实是莫大的享受。
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诗中正勾画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夏日场景:石榴花娇红艳丽,黄莺语清脆宛转,小院独眠,恬然自适。石榴开遍透帘明:“明”字见石榴花之色彩,树阴满地日当午:“日当午”而有树阴遮蔽,可以稍减暑热,梦觉流莺时一声:“时”字见睡醒后听见鸟鸣的自在惬意。
处处可见作者用字构思的功力。
《咏史八首·其一》西晋·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评注】
卓荦观群书:卓荦,卓越。
畴昔览穰苴:穰苴,本姓田,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军事家。此处指曾读过穰苴的兵法。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男儿读书习武,想要有所作为的理想,激情洋溢,热血殷殷。而功成名就之后不恋爵禄,归隐田园,则是很多古代文人对自己完美生涯的想象。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评注】
盛夏时节,太阳落山,闲卧于山林水月之间乘凉,实在是惬意的享受。
诗人散发不束,悠闲自在、一任天真的形象更加丰满。
“荷风”与“竹露”原是夏日寻常景物,而“送”与“滴”赋予它们一种可感的动态,清馨的草木气息仿佛扑面而来。
诗人闲坐之中想起了友人,想要弹琴遣兴,没有知音,则弹之无味。想到古人高山流水的遇合,更加怀念与自己倾心相交的好友。这一份思念,只好托之于梦魂了。
此诗清幽爽朗,颇具孟浩然恬淡自然的特色。
《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评注】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雉雊,野鸡鸣叫。
这首诗写田家情事,风格质朴恬淡。日暮牛羊归圈,老人也在门边等着孩子回家吃饭,这是十分具有生活气息的一幕。开花的麦苗与稀疏的桑叶都是农事丰足的表现,农人有好的年成,自然有心情见面聊几句闲话。这种宁静安闲的生活令诗人羡慕不已,想起《诗经》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怅然而有归隐之意。
其实无论丰年灾年,农人的生活都是极为劳苦的,不过古代的诗人在仕途不得意时,习惯把归耕当作一条淡泊的退路。
《寓兴》唐·李冶
心与浮云去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
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又北山。
【评注】
人的心绪正如浮云一般,捉摸不定,摇荡无端。
李冶,女诗人,曾经做过女道士。出家修持之人讲究心如止水,神思空明,而心猿意马,最难控制。“心云并在有无间”,心绪和浮云都有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的特点,这首诗很可能是记录诗人某种毫无来由的心绪波动。
李冶五岁时,面对庭院里的蔷薇便能吟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样的句子。此时的她不知想起了什么,心绪便如被狂风摇荡的浮云,忽南忽北。
《夏夜宿表兄话旧》唐·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评注】
首联写夏夜花开,微雨中饮酒夜话,别有一番清幽闲逸。中间二联写兄弟间闲话往事:别后音书不易达,家中人事寂寥,言之多可悲;昔年无忧无虑的孩童已然长大成人,岁月无情,亲朋好友多有与世长辞者。尾联言明日又当离别,想象饯别时的情景,令人早生愁绪,与李益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同一意趣。
此诗首尾二联清新俊逸、情景交融,中间二联质朴恳切、娓娓动人,体现出文质兼美的特点。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北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评注】
空余鲁叟乘桴意:桴,小木筏。
苏轼在党争中屡遭贬谪,一度远至儋州(今属海南),这首诗作于他遇赦北归的途中。诗的前两联全用比体,以“苦雨终风”象征被迫害的苦难,以“云散月明”象征遇赦后心情的爽朗。颈联写的是诗人在贬所观海听涛的见闻,其中的典故让这两句更饶深意。
而尾联表现出的豪迈洒脱犹如刘禹锡的“前度刘郎今又来”,充满铮铮傲骨与睥睨宵小的气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评注】
六月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苏轼这首诗很好地描写了这种天气。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黑云”与“白雨”两句用极鲜明的色彩对比捕捉到骤雨来临时的急剧变化,“翻”字表现出乌云的翻卷滚动,“跳”字表现出夏季急雨大颗迸落的状态,使诗句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俄而风来雨止,湖水又复清明,令人襟怀顿爽。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忽”字形容大雨骤然停止,“水如天”描画出雨后风平浪静的景象。
清人赵翼评价苏轼的诗“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诗正体现了这种明快爽利的风格。
前一篇:[转载]四季读诗(5)|叶嘉莹编
后一篇:[转载]四季读诗(7)|叶嘉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