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建安七子诗作选(下)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诗词 |
原文地址:建安七子诗作选(下)作者:梦笔山人
![[转载]建安七子诗作选(下) [转载]建安七子诗作选(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情诗》·徐干
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
微风起闺闼,落日照阶庭。
踟躇云屋下,啸歌倚华楹。
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容。
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嘉肴既忘御,旨酒亦常停。
顾瞻空寂寂,唯闻燕雀声。
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醒。
【译文】
高大的宫殿显得压抑沉重,广阔的房屋显得凄凉冷清。
微风吹过门闼,夕阳照在台阶和庭院中。
女子在云雾缭绕的宫阙之下徘徊,靠着华丽的柱子轻声歌唱。
她在问自己,既然那人已经永远不再回来,为何还要如此装点自己?
熏香炉中的香烟不再升起,炉盖紧闭,镜匣上积满了灰尘。
华丽的绸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金翠饰品也暗淡无光。
美味佳肴已经忘记品尝,美酒也常常被搁置不用。
她环顾四周,只见空旷寂静,只能听到燕雀的叫声。
忧思接连不断,心中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沉醉在忧愁中。
《驾出北郭门行》·阮瑀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译文】
我乘车驶出城的北门,马儿止步不愿前行。
我走下车来慢慢地行,抬手折下枯杨枝。
回头听见丘林中,噭噭啼哭有悲声。
向人打听时啼哭的人走出丘林,我问:“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
他说“亲生母亲离开我死去了,后母又恨我这孤儿。
又饥又寒无衣无食,动不动就鞭打我。
骨瘦无肌肉,身子像枯树皮。
把我关在空屋里,父亲还不能知道。
我上坟地来看看母亲的坟墓,活着的和死去的永远分离了。
母亲怎么能看见我,我眼泪双流哭声嘶哑。
如今我被抛弃在这人世间,穷苦哪有止境?
我记下这件事来传给后代人,要从这件事中深深地吸取教训。
《别诗二首》·应玚
其一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其二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其一
早晨日出,朝霞涌起,并且飘浮在高高的上空,到了日落时,浮云归入它生出之地。
与亲友分别,身行役在外,而心却怀恋故土和亲友,越想越悲,以致气结而不能说话。
想到今后途程,岁月悠长,跋涉千里,何时能荣归故里,遥遥不可测。
其二
黄河的流水,浩浩荡荡,屈曲九折流向东北。
它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直奔沧海,而沧海横流又有巨大抽引力,使黄河水流无法停歇。
远行万里,不知归期。
登临大河,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乡思,充满了悲伤和忧虑。
《赠从弟三首》·刘桢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其三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译文】
其一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进献吗?因为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其二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其三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
问我什么时候降临: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前一篇:[转载]南宋·绝妙好词(11)
后一篇:[转载]《诗经》名篇精选(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