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孩子阅读:必须记住三件事——教你如何成为孩子的

标签:
转载 |
分类: 【玩乐绘本】课程实例 |
第一件事——让家长、老师知道:为什么读
喜欢阅读,对一个孩子来说,他拥有的是人生中最主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让他能从书中体验到的丰富情感和多种多样的人生价值观。而最最重要的是,他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在阅读同一本书的时候,从中体会到那种无可替代的分享和交流的乐趣。
【为什么说阅读要从零岁开始】
零岁阅读的概念是鲜有人可以理解。阅读,对于还不识字的孩子来说,他可以通过大人讲故事的声音、通过书籍中的插图,毫不费力地去感受到一本书带给他的快乐,并在他还没有开始认识书籍上的字句之前就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因此从孩子出生后到六岁前,正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年龄。
早期阅读教育的先驱留下的话,可以给家长及早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予以提示。
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时机,因为人们忽视了孩子发展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我们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是我们没有倾听,我认为我们必须倾听孩子们的要求,这是至关重要的。
听说读写要从最小年龄起得到发展,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思維的发展。——(法)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科思
【为什么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父母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让父亲和孩子共同阅读】
作为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都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让父母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
第二件事——让家长了解:读什么
各位家长,老师,明白要给孩子读书这一点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必须给孩子提供阅读的材料——如果没有一本可读的书,孩子又怎么开始阅读呢?
【推荐童书的原则】
1. 符台孩子的年龄:不要给孩子推荐超过他的适读年龄的书,不要让孩子觉得书是深奥难懂的,也不要去推荐那些文字多、图画少,让孩子看着就觉得枯燥乏味的书。
2. 尊重孩子的兴趣:在推荐之前,要先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书。对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可以询问其父母,孩子喜欢玩什么等等。
3. 把握童书的品质:有些书咋一看还不错,但仔细读过,才会发现,他们有的或文字晦涩、或印刷粗糙、或开本过大过小、或油墨味刺鼻、或纸张边角锐利等缺陷,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阅读。
【阅读年龄段的意义】
0~2岁的孩子,最喜欢可以发出简单声音的书、或者是和玩具一样可以用来触摸、拆卸的书;
3~4岁的时候,孩子最喜欢的是儿歌和有趣而带重复性的故事,还有游戏书;
在4~6岁的时候,短小而精彩的童话故事是孩子的最爱,一些手工书和动物书也是他们喜欢的;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阅读兴趣是因人而异的,包括孩子的性别、性格,都影响着他的阅读的喜恶;家长为幼儿选择书籍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孩子的适读年龄,也必须要注意自己孩子的爱好兴趣。
而到了孩子5、6岁,有一定判断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参与选择他喜欢的书籍。
到了7~8岁,孩子开始喜欢阅读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近的故事;
而9~11岁的孩于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如少年百科全书,喜欢带有幻想色彩的小说;
12岁以后,孩于的阅读兴趣点由故事的情节转向文字的细节,这时候,一些富于文学性的、内容清新的成人作品,如一些散文、诗歌,也可以正式进入他们阅读的领域。
实际上,在早期阅读中,父母常常需要有一个提前准备期,就是在孩子还未满某个年龄的时候,就要开始自主阅读那个年龄段的书籍,并通过自己的阅读,为孩子找到那些有趣的、内容健康向上的读物。
阅读难度表(仅供参考)
http://s8/middle/62907c01ta09f4a0f8617&690
提示:生僻字是指日常语言中很少使用或者基本上不使用的汉字。
第三件事——让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怎么读
有了阅读的书籍,只是一个开始。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
【阅读引导的原则】
家长作为孩子的阅读引导员,是在开始工作之前,就有一个明晰的如何与孩子相处的概念。下面说的,就是与孩子相处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1.平等:阅读引导员不是老师,也不是长辈,而是应当把自己时刻放在这样一个地位——觉得:“那个孩子就是我自己。”就像对待小时候的自己一样,平等友好地对待你面前的孩子。
2.自由:对小孩子,如果他被你讲的故事所吸引,他自然会安静下来;对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们,在不影向其他孩子的前提下,他们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要读什么,或者怎么读。
【三一阅读引导模式】
“三分一同”中的“三分”是:
分年龄段:可按照年龄分为五个阅读层次:
简单阅读(0~15个月);初级阅读(2~4岁);中级阅读(4~6岁);中高级阅读(7~9岁);高级阅读(10~14岁)。对每个层次的孩子要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分小组:在相同年龄段内,以6~8个孩子为一组,每组孩子由一个阅读引导员带领共同倾听阅读引导员读一本节。每个小组,距离适当拉开,保证彼此之间不受干扰。
第一时间段约为5~10分钟,主要是拿着你准备朗读的书籍,和孩子闲聊,通过简单介绍让孩子对你手里的书产生好奇心,以及说说你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第二时间段约为10~20分钟,主要是朗读书里的内容,注意不要读得太快,如果书中有图,要举起书来,让孩子看清楚那些图画。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提问,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他,等一会儿再仔细和他讨论这个问题,然后继续读书。
第二时间段约为20~30分钟,主要是读书后,大家一起展开对一本书的讨论。阅读引导员应当多鼓励孩子说话和发言,在这个时间里也可以问答孩子们在刚才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对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问一些和书中内容有关的问题。
“三分一同”中的“一同”是:
在阅读活动剩下的时间里,和孩子一同自由地看书。
这个时候应该是完全由孩子自己作主,他们想读什么就可以读什么,阅读引导员只要安静地和孩子们一起看书就可以了。
【其他可借鉴的阅读方式】
表演阅读:表演阅读是用表演话剧的方式来演出书中的故事,因此,所选的故事中应当有鲜明的角色和有趣的对话。
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故事中的夸张戏剧成分,能让孩子直接通过阅读者的表情、声调、动作来理解故事:必要时让孩子参与其中,发挥孩子对故事的想象空间。
户外阅读:户外阅读是在公园、广场、社区小垸等露天场所进行的阅读活动,所选故事应该更多和户外的事物有关联,如描写植物的书。
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是能让孩子通过户外的观察,更加直观地理解书中讲述的内容,在阅读的同时也兼顾了户外活动。
游戏阅读:游戏阅读是在读书的同时,或者读过书之后,进行如制作书籍中的手工、解决书里的谜题、画出书里的故事等集体游戏。这里选择的书应当本身就具有这些游戏功能,如一些手工节,知识图鉴,迷宮书,谜语书等等。
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是能让孩子有更多的参与感,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游戏阅读也适合在幼儿园、学校班级等集体中开展,可以用少数的书达到让大多数孩子开心的效果。
代表阅读:代表阅读是由大一些的孩子做代表,给小一些的孩子讲述书中的故事,这里选的故事应当是孩子非常熟悉的,而且比较短小。
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是能让孩子有更多参与感,满足一部分孩子的表现欲。
【几种家庭阅读模式】
大声朗读:每天都应该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的时间,应当让大声朗读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像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的自然。
最好在朗读一段文字之前,就先看一遍你准备读的这本书,做到对朗读时,在何时停顿,何时提高声调,心中有数。朗读的时间要选择得当,一般比较合适的时间是在吃饭后和睡觉前,这时候孩子比较平静,也容易集中注意力。
反复阅读:对孩子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一遍遍听相同的故事而学到复杂的语言,不过,反复阅读不等于简单重复,你也可以尝试用变化声调、语速、口头扮演书中角色,在阅读中鼓励孩子合理想象,改编故事等方法,来达到讲同一本书感受到不一样乐趣的目的。
持续默读:持续默读的一个原则是,不对阅读成效做任何标准的要求,不对阅读过程设置任何附加的条件。
持续默读还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读的书应当由浅入深,给孩子读书的时间应当由短加长(最初可从3分钟开始)。不要一开始就试图让孩子读那些文字多的书,可以让阅读先从图画丰富的书籍开始。
【应当避免的阅读方式】
以下的阅读方式,只要我们不希望孩子厌恶读书,那么不管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1.
2. 强求孩子去记住书里的文字:对抽象符号的记忆,是当孩子对形象的记忆达到一定储备量,理解力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自然开始的,在此之前,硬要孩子记忆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只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恶。
3.强求孩子表演书中的角色: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表演和被人观赏的欲望,除非孩子自己喜欢表演,否则这种要求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折磨。
4.在开始读之前就提一堆问题,让孩子做好回答的准备: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听故事,就会变成和听老师上课一样,毫无乐趣可言。
5.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孩子回答和书中内容相关的问题:通常听一、两遍故事,是根本不可能记住书中所有的细节的,要孩子回答一些他问答不了的问题,只会令他有一种挫败感,并对引起他这种感觉的书籍也产生抗拒心理。
6.选自己不喜欢的书读给孩子听:你的不喜欢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你朗读时的声调,孩子对声音中所带出的情绪是非常敏感,也非常容易受感染的。
7.只选自己喜欢的书读,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听:你喜欢的书,如果是孩子听不懂的,或者他更想听另外的故事,你自得其乐的朗读只会让他产生反感。
8.在读完书之后,向孩子解释故事的意义或者主题思想:朗读是为了让孩子感觉一本书的趣味,而非教育意义,故事是在表达什么,应当是让孩子自己去理解的,解释只是在剥夺孩子思考的空间。
9.不管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提出什么问题,全都问答:孩子的思维是具有发散性的,如果他提的每个问题你都立刻回答,一个故事就会因为问答问题而被不停打断,最后可能永远也讲不完。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提出问题的孩子,等故事讲完再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然后继续你的朗读。
10.读得很快:语速太快,会让孩子的思维跟不上你的朗读,也来不及在脑海中勾勒出你语言中描述的场景,甚至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11.对阅读进行奖励:当孩子是为了阅读的乐趣而阅读,他会一直坚持自己的这个爱好,而一旦他是为了得到奖励而阅读,在没有奖励的时候,他就会失去阅读的动力,或者至少,不再和有奖励的时候那样积极地去对待阅读了。奖励对人有激励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切不可将奖励和阅读直接挂钩,如果通过对孩子阅读后的一些行为加以奖励,如对孩子自己画的绘本进行有奖的比赛等等,激励的效果同样达到,却不会造成对阅读的影响。
阅读反应表(仅供参考)
http://s7/middle/62907c01ta09f4b998e16&690
阅读记录
阅读记录是为了记录下小读者对一本童书的喜恶程度,让一本书可以在众多小读者的中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估,并以这个评估的结果,为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可以参考的记录形式】
读书卡:每个孩子都可以有一张自己的读书卡,用来记录读书的数量。
藏书票:此方法也非常适合在家庭中进行,让孩子拿彩纸和画笔,为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制作藏书票,在藏书票上可以画出自己对书的感受,会写字的孩子,也可以用一句话写出对书的领悟。
本文转自海燕出版社《幼儿阅读辅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