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务模型的冤屈

(2012-02-16 09:19:58)
标签:

财经

基本面

财务模型

杂谈

随着投资分析方法和手段的进步,以EXCEL为基本载体,综合了绩效预测、财务指标、报表勾稽关系、估值方法等内容的财务模型,已经成为专业投资分析人员的必备工具,财务模型能力也成为评价投资分析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遗憾的是,这种重要性在财务模型对现实投资的真实功用上却几乎荡然无存,因而有的人望洋兴叹,有的人嗤之以鼻,财务模型也由此不得不蒙受高深莫测或者华而不实的冤屈,而这些对财务模型的种种指责却多半来自使用者的认识偏差或能力欠缺。

“模糊的正确优于精确的错误”,这句出自股神巴菲特的名言现在已经成为一些人诟病财务模型的重要论据。在他们看来,这个包含了众多假设和复杂逻辑的计算过程所得到的貌似精确的结论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很可能会随着一些假设的微小调整而大幅变化,相比而言,依靠近乎确定的短期EPS预期以及凭借经验和直觉的PE倍数,更能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

实际上,巴菲特所说的“模糊的正确”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有过明确表述,是指基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状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判断不可能精确,因此合理的价值往往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数值。同时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还应该保持合理的安全边际以预防各种不测对投资安全的冲击。相反,那种单纯依靠PE猜想和短期EPS的可比估值,由于缺乏对企业创造价值机制的分析和理解,不可能对企业内在价值做出合理判断,也因此被称为“精确的错误”。

另外,数量分析也并不必然等同于精确结论,在公司分析以及价值评估领域尤其如此。财务模型虽然总是以数量化的形式出现,但其本质在于勾勒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逻辑合理是对财务模型的第一要求。从估值结果来看,一方面逻辑本身并不可能产生任何结论,这显然还取决于对未来的各种假设,另外,即便满足逻辑和假设的合理性要求,其结果也不可能精确,因为那个所谓的精确估值根本就不存在。因此财务模型的基本功能仅在于协助分析人员梳理企业价值驱动要素的类别、逻辑、范围以及最终对价值的影响程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才是得到上述“模糊的正确”的核心工具。

对财务模型的歧视或者漠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分析人员对运用财务模型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欠缺。要真正达到辅助决策的功能,财务模型的使用者就必须同时拥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财务知识、估值方法、EXCEL运用、以及对企业和行业核心特征的了解。不仅如此,由于采用数量化和系统化的分析方式,财务模型更要求上述能力都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它不仅要求分析人员能合理预测营业收入,还要求能预测支撑该收入所需要的资本支出。它不仅要求测算EPS,还要求计算现金流。总之,没有对上述能力的综合性掌握,就不可能通过财务模型这一工具得到有决策意义的任何结论。

    当然,涵盖了如此多内容的财务模型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复杂性的恐惧。一个典型的财务模型往往由多张EXCEL表单组成,并包含数十项不同方面的假设,甚至连建立者本人在一段时间之后都难以很快将当初的脉络梳理清楚,而使用别人的模型更是如读天书,难以理解和重点不明成为财务模型实践运用中的两大突出障碍。

模型的复杂性在很多时候源于其分析对象——企业的复杂性,此时复杂性困境很可能难以避免,但建模水平的提升,如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注释等,能大大提高模型的透明度和可用性。同时通过将诸如报表勾稽关系等共性逻辑模块化等方式,也可以有效降低财务模型的复杂程度。最后,在了解企业全貌的基础上不断化繁为简,通过对核心关键因素的把握完成对企业合理价值范围的判断,甚至最终可以抛开有形工具的帮助,那就更是大师的境界了。但在此之前,财务模型对于基本面分析必不可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