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产减值障眼法

(2012-02-13 15:13:43)
标签:

杂谈

资产减值,一个被估计出来的损失,一个时常又会在若干年后转变成收益的损失,是真实的毁损还是无关痛痒的数字游戏?简单的全盘接受或者置之不理都不足以消除其对我们判断企业真实经营绩效以及内在价值所可能造成的扭曲,要排除这其中的障眼法,就一定要从企业未来自由现金创造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情形分别处理。

根据ValueTool公司绩效数据库,1389家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02-0790%以上的公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资产减值损失或者转回。其中,当年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占当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比例在10%左右。2006年最高达到19%,这显然与即将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部分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提取不得转回有很大关系。整体上,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从2005年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02-04年一般在11%左右,而05-07年下降到了6%左右。07年有57%的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与净利润相比高于这一平均水平。2007年,净利润为正,但当年转回的资产减值占净利润比例在20%以上的公司有26家。

最为常见的资产减值损失来自于应收账款,在上述26家公司中几乎全部存在。对于应收款,计提时的损失和转回时的收益都是显而易见的,分析中更重要的是判断它是偶然性的还是经常性的,并根据性质调整其对诸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回报比率等财务指标的影响,以便作为绩效预测的合理基础。对于经常性发生的减值损失必须将其损失与转回的净额视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成本或者费用在估值过程中予以体现。

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虽然不算常见,但往往金额巨大。2000年由于自主建设的新大厦产权纠纷,并最终由法院裁决部分楼层归属他人,津劝业(600821)计提了共计6600万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并于2006年以“主要经营场所价值回升”为理由予以转回,两次会计处理都对当年的损益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但这种损失实质上是虚构的,津劝业运用一定资金建造了部分营业场所的经济事实在任何时点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所造成的减值损失,分析的核心是看这部分资产是否还在正常运行和使用,对于仍在正常使用的,这种损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些资产的价值完全在于它对企业运行的贡献,而不在于当期的市场价格。这里就需要我们还原计提和转回的影响,会计处理之前的资产、负债、损益状况更能说明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无法正常使用的长期资产所造成的减值损失,例如荣华实业(600311)在05年为在建工程计提的减值损失,该工程将预计无法完成并投产。此时分析的重点更应该是一项在建工程不能顺利投产将对企业的绩效预测产生重大影响,而还原到计提损失之前的回报水平或许更能衡量企业的综合投资绩效。07年该工程的清算价值被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收益,这毫无疑问是一项真实的收益,但也只是一次性的,对企业未来不会再产生任何长期影响。

另一种常见的资产减值损失来自存货,但如果不是这些存货彻底报废或者已经变卖,而是将继续用于生产中的原材料或者将用于销售的产成品,这种损失的计提并没有太多意义,只不过是对将来可能减少的收益的一次提前汇总,在这种情况下,排除计提或者转回的干扰,形成对未来毛利率的合理判断更为关键。

 

2008年12月发表于《证券市场周刊》

相关数据请登录www.valuetool.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疯狂的杠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