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估值系列之十八:为价值评估正名

(2012-02-13 14:35:02)
标签:

中能兴业

基本面

价值

估值

企业

杂谈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价值评估的缩略语——“估值”日益成为这一领域内运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无疑是一个正面的信号,毕竟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并试图评估企业内在的投资价值了。但和任何事物的初期发展一样,总体来看,当前无论是对估值概念的理解还是具体的价值评估实践都仍显浮躁和混沌。在很多人眼中,估值水平似乎已经成了股价的代名词,EPSPE则几乎成了估值的全部内容。而估值所代表的两大核心要素:企业价值和评估过程的内涵则很少有人关注甚至谈及

事实上,价值评估并不是一个随意的概念,而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投资以及资本市场实践的经验总结,正如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老师为本公司专著《价值评估方法与技术》作序时所讲,“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实践应用技术,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种观念,每一种评估的具体方法都深含着对资本价值的理解,因而也就深含着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所以,价值评估既不可能是简单的EPSPE的乘积,更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异想天开或者灵光乍现的猜想,而是有着严密的经济学理论支撑,经过西方市场经济多年历史数据统计规律的验证,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用于解构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的科学方法。从方法的角度来讲,价值评估最为核心的作用是理解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各种方法的运用都应该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最终对企业价值或者股权价值的估计则是整个工作水到渠成的结果。正因为这样,价值评估始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价值评估的各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中所涉及到的诸多概念都不是单纯的公式计算。虽然保证计算正确是估值工作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但这绝对不是这项工作的全部。每一种方法、每一个概念都蕴含着一种对公司价值的分析视角。例如,自由现金流贴现法背后隐含的就是必须从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去权衡投资的原则。价值分析中使用的ROIC指标,其内含的观念就是通过区分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以更好的理解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EVA概念的内含观念是企业只有在补偿了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之后才会创造价值。而贝塔因素则是体现了对企业面临各种风险的关注和计量。所有这些理念的集合构成了估值方法的灵魂。因此,缺乏理解的公式套用,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意义甚微。而这本身也是造成各种估值方法误用的最主要原因。首先,企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两家企业之间、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间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不可能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公式必须在对估值方法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次,任何一种方法和概念都不是绝对的,都只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解决特定的问题,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使用条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超出了这些限制,方法的运用自然无法得出合理的结论。因此,对企业价值以及各种估值方法和概念的理解始终都是价值评估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分析过程比具体结果更重要。企业价值或者股权价值的具体数额是很多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价值评估工作最终的落脚点。但如果没有严密合理的分析过程作为支撑,上述结论都将演变成对股价的简单预测甚至是猜测,而变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实际上,估值的结果总是由具体的假设条件决定的,每一个具体的估值结论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关于企业状况、宏观环境等的假设条件以及这些假设条件相互作用于企业价值的机理,而所有这些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受此影响,价值的最终结论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于专业分析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来说,“为什么”比“是多少”要重要的多,也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才可能了解价值的变动趋势,才可能积极主动的寻求改善价值现有状况的各种途径。事实上,分析过程本身就是分析人员对估值方法和概念的理解在实践运用中的具体表现。

第三,价值评估必须是透明的。所谓透明就是指上述各种假设前提、各个假设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都必须是清晰和可以被第三方所理解的。虽然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以及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评估过程本身也包括很多环节。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也不可能让价值评估变成大师们的呓语。越是复杂就越需要透明,这是实现价值评估分析功能的必备前提。而且这种透明还必须是完全的,容不得半点含混。在现实中,很多估值只有一些简单的假设,然后就会直接得出关于价值的结论,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像一个黑箱,没有任何透明度可言。像这样的所谓估值,实际上就是给对股价的猜测披上一个冠冕的外衣而已,没有任何真正的价值。当然,要使复杂的过程透明而清晰,财务模型是其中的必备工具。

    当然,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在我国传播的时间还很短,这些方法的普及和应用总将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入的过程。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下,怎样对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进行修正、完善和拓展仍需不断地探索。但无论如何,不管是推广还是修正,是应用还是拓展,都必须在价值评估既定的原则下进行,离开了这些原则,所谓估值就只能退化成一个时髦的名词或者貌似科学的外衣,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言了。
  2007年6月19日发表于《中国证券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