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味蕾主食营养师王静健康 |
分类: 原创 |
孩子不爱吃主食谁之过?
http://s7/bmiddle/881bbd32td83496648646&690
在给小学生授课中,当说到平时大家爱吃什么主食时,有的人说馄饨,有人说包子,就没人说馒头和米饭,这时一个女孩对着我说:“老师,馒头不好吃,没有味”,是呀,传统意义上的主食在孩子们的眼里变得那么不起眼,取而代之的是加了调味品的带馅的主食,是孩子们的味蕾发生了变化吗?还是受家长朋友的影响呢?
一、被忽略的口味形成期
为何现在的孩子如此重口味?是味蕾钝化了吗?
婴儿时期,宝宝所喝的乳汁,对于成人来说是没什么味道,但是对于婴儿那敏感的味蕾,就能感觉到母亲的乳汁是非常甘甜的。
幼儿时期,如果平时吃清淡的食物,便可以保持味蕾对各种味觉的敏感性,提高对各种天然食物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容易偏食和挑食了。
所以说婴幼儿时期是味蕾发育和口味偏爱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从小体会并享受各种食物的原味,对其一生健康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儿童餐成人化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按成人的想法制作儿童膳食,刻意追求食物美味,在制作食物时,习惯性地加许多调味品。久而久之,孩子不喜欢原味食物,认为原味就是淡而无味。
三、在外就餐次数增多
现在多数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就不愿意进厨房了,一般都会带着老公和孩子去外面的餐馆就餐,而餐馆的饭菜一般多是高盐、高油,如此重口味的饮食会让孩子的味蕾发生变化,当在吃到家里的饭菜时,他就会觉得淡而无味,还是喜欢去餐馆吃,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在外点餐已习惯先上肉菜,后上蔬菜,最后快吃饱了,吃个主食走个形式,最后还剩下了,家长这样的点餐顺序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让孩子潜意识中认为主食不重要,吃不吃无所谓。
四、传统主食缺乏创新
传统的主食如馒头、大米,我们每天都在吃,习惯已成自然,但对于儿童来说,任何一种一成不变的事物,慢慢都会失去兴趣,如果我们能在主食的制作上下点功夫:
1、在形状上改变。可以做成各种图案,如动物、花朵,从视觉上给与冲击;
2、在口感上改变。在和面时可以加入紫薯、胡萝卜、南瓜等食材泥,混合后都会有这些食材的颜色,而且蒸出的馒头颜色让人赏心悦目,味道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3、还可以在蒸馒头的时候放点枣、豆沙、红糖等,就是我们俗称的枣馍、豆包、红糖包。家长朋友可以在这三方面下点功夫,变着法得给孩子做着吃,我相信孩子们会慢慢爱上主食的。
所以,孩子现在变得口味重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的也要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