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都青:拜水都江堰(三)离堆公园—从张松银杏至小索桥

标签:
都江堰离堆公园伏龙观宝瓶口文小化博客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堰功道的看点除十二功臣雕像外,还有两旁的银杏树。虽然来得不是满树金黄的季节,但那些郁郁葱葱的银杏叶也煞是入眼。

堰功道旁张松银杏。
张松,东汉末年人,四川士族,东汉宗室,军阀益州刘璋的部下,官至益州别驾。凡看过《三国演义》的对“张松献图”之事应该不会忘记:听说张鲁要来进犯,刘璋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欲说服曹操攻打汉中张鲁,以解益州之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厚待,感动之余,就将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堰功道旁这株银杏树就是张松亲手栽植然后由后人移植在此的,算一算其约有1800年的历史了。

张松银杏现高约6米,树围大约5米。它虽然不算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但它沐浴着千年都江堰之水,蕴涵着厚重天府国文化,老树新芽,长势茂盛,被誉为镇园之宝,2004年该树荣获成都“十大名树”殊荣。

介绍牌上写着“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居然都有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人参果,那株结满人参果、被孙悟空打翻然后被观音菩萨救活的人参果树,拍得就是这棵张松银杏。

堰功道两边龙吟沟的上端,各有一座石雕盘龙在吐水。

石雕盘龙在吐水。

石雕盘龙在吐水。

石雕盘龙在吐水。

堰功道旁建筑。

堰功道尽头,往北走过一片广场,再跨上42级石阶,是伏龙观。

伏龙观修建年代不详。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又名老王庙。现有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除了是祭祀李冰治水的主祭之地,还是一处水利工程展览馆。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跟团游的游客导游不会带其进伏龙观参观,只能拍个外景罢了。

伏龙观看点甚多,为了介绍的完整以弥补缺憾,下面挂上几幅网络图片吧。
前殿正中竖立的李冰石雕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雕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米,重4.5吨。石像冠冕长衣,手置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行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右行为“尹龙长陈台造三神石人瑜水万世焉”。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网络图片)

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雕像,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石像宽衣重袖,持插而立,通高1.85米,肩宽0.7米;插高0.28米,宽0.25米,插把长1.34米。石像头部已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网络图片)

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凭栏远眺,是纵观都江堰渠首工程全貌的极佳位置,可见飞沙堰、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网络图片)

伏龙观的东面离堆脚下就是渠首三大工程之一宝瓶口。(网络图片)

伏龙观东侧有花洲栈道。清彭洵《灌记初稿》曰:“宝瓶口外,浪花如雪,银山倒卷者为花洲”,故此处栈道名花洲栈道。
沿花洲栈道逆流向上走,是近距离观赏宝瓶口、感受岷江水的绝佳位置。(网络图片)

在花洲栈道上看宝瓶口。(网络图片)

在花洲栈道上看宝瓶口。(网络图片)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从离堆公园大门进入景区,参观这三大部分的顺序是反过来的,也就是先到宝瓶口再看飞沙堰最后到鱼嘴。
宝瓶口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控制内江(岷江分流后的河道)进水的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因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亦取“保佑平安”之意。
宝瓶口西边的山丘,以前是玉垒山虎头岩的一部分,因凿了宝瓶口,与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史记·河渠书》载:“……于蜀,蜀守冰凿离碓(古堆字),辟沫水之害。”“穿二江于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至于所过,百姓飨其利,旱则引水灌溉,雨则杜塞水门,由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网络图片)

滔滔江水啊。(网络图片)
拜水拜水,谁想跟了个团,不进伏龙观,不走花洲栈道,错过了多少美景哪。唉。

伏龙观前西面,是李冰治水剧场,也是青城山都江堰自然与文化陈列馆。该陈列馆以翔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和风貌。

剧场也好,陈列馆也罢,未进。

从陈列馆向北,去小索桥。

去小索桥。

沿前方红墙前行,过小索桥,就进入景区的水利工程片区,可以完整地看到渠首三大工程:宝瓶口、飞沙堰、鱼嘴。

人字堤(有人群建筑的地方)那边是外江,看不到;有水的河道即内江。外、内江之间,是条泄洪河道,当大洪水来时可以将洪水和沙石从这里排往外江,可以说等于是第二级飞沙堰。现在不是丰水季节,没啥洪可泄,泄洪河道基本上是干的。



前方是小索桥。

跟了导游,往前走。

小索桥桥头建筑。

小索桥桥头建筑。

小索桥桥头建筑。

小索桥横跨在泄洪河道上。

小索桥那头是水利工程片区的人字堤。

伏龙观、宝瓶口及附近航拍图。(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