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2022-04-14 11:26:45)
标签:

成都

杜甫草堂

正门(西门)

中轴主体建筑

诗圣·诗史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接上篇)看过茅屋故居后,再去杜甫草堂中轴线上的主体纪念建筑群(即草堂旧址区域)看看。所谓“草堂旧址”并不是指茅屋旧址,而是指历史上杜甫草堂的所在,这一块是杜甫草堂的核心部分。(点击可看清晰大图)

因为我们是从北门(即后门)进来的,所以杜甫草堂中轴线上的主体纪念建筑群是倒着走的,现在发博文不按游览顺序,而是按方位顺序编排(与游览顺序反之),这样便于大家了解中轴线主体纪念建筑群的布局结构。

因为我们并没有出正门(即西门),当然也就没有拍正门,所以本篇开头两幅图片来自于网络,在此向原创作者致谢。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步入正门,整个庭园浓荫蔽日,多条小径四通八达。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竹树婆娑,绿水萦回,正体现出杜甫描写草堂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竹树婆娑,绿水萦回。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跨过小溪上的石桥,看到大廨了。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大廨前路旁的黄葛树。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大廨前路旁的黄葛树。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大廨前路旁的黄葛树。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大廨前路旁的黄葛树。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大廨,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第一重是正门),这是一座敞厅式建筑。

“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不得重用。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经做过左拾遗和校检工部员外郎,应该有办公的场所,大廨便由此得命名。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大廨正中是杜甫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表现了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跪在那里,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苍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大廨与后面第三重建筑诗史堂有两侧回廊相连。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东侧回廊入口。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西侧回廊入口。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连接大廨与诗史堂的回廊。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

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因此得名。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诗史堂中央安放着杜甫半身铜像。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杜甫半身铜像。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诗史堂东侧墙上悬挂的杜甫像拓片木刻板,以及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还安放有杜甫塑像(被游人挡住了哈)。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诗史堂西侧墙上悬挂的杜甫像拓片木刻板,以及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还安放有杜甫塑像。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诗史堂内。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诗史堂内杜甫半身铜像后面两侧是朱老总撰写的一幅对联,此为上联:“草堂留后世”。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下联:“诗圣著千秋”。

该联道出了杜甫及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外东西两侧还有两个陈列室,东侧是诗圣著千秋陈列室,西侧是草堂留后世陈列室,皆为精品陈列。时间不够,未能参观,无从介绍,颇为遗憾。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诗史堂后廊。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出诗史堂,继续往北。中轴线往东的小径。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中轴线往西的小径。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中轴线东面的风景,那个月亮门即上一篇多幅图片中出镜的月亮门。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中轴线西面的风景,跨在小溪上的建筑是水槛。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柴门,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

柴门与水槛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江开逐”的描述。所谓柴门也就是篱笆门,很简朴的,绝不是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建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睹物思人,想见当年诗人凭栏垂钓和迎送客人的情景。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柴门的确有些“不正”哈。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在柴门前回望大廨。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走进柴门,可看到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建筑,西侧是恰受航轩,东侧是水竹居,北面是工部祠。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恰受航轩,因其建筑形状狭长如舟,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时,于是以杜甫《南邻》“野航恰受两三人”诗意而命名。门上匾额“恰受航轩”四个字是陈毅于1966年题写的,也是草堂内仅见四字从左往右读的一块匾。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恰受航轩内部有杜诗版本陈列展览。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恰受航轩内部的杜诗版本陈列展览。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恰受航轩内部的杜诗版本陈列展览。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水竹居,其名出自杜诗“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水竹居门未开,不知里面是干啥的。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工部祠,是中轴线上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剑南节度使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虚职罢了),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他的纪念祠由此得名。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工部祠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体量并不宏大,既符合诗人的平民形象,又不失纪念性建筑的肃穆庄重。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工部祠内正中雕镂神龛内供奉的是杜甫彩色泥塑坐像。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杜甫塑像下方还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杜甫塑像东侧雕镂神龛内配祀的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彩色泥塑坐像。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杜甫塑像西侧雕镂神龛内配祀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彩色泥塑坐像。

黄、陆二人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都曾流寓四川,留下了许多吟咏蜀中风物的名篇佳句,去蜀而不忘蜀;三人的诗歌创作有继承的关系,黄、陆都是后世笃爱杜诗并获得极高成就的诗人。后人将师徒三人共祀一堂,同受祭礼,所以工部祠又被称作“三贤堂”。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东面墙上悬挂有拓片木刻板杜甫像,下面安放着记载草堂修建的一些石碑。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东面墙上悬挂有拓片木刻板杜甫像,下面安放着记载草堂修建的一些石碑,还有黄庭坚(山谷)先生小像石碑。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西面墙上悬挂有拓片木刻板杜甫像,下面安放着清朝乾隆年间“少陵草堂图”和嘉庆年间的“杜公草堂图”两块石刻图,还有陆游(放翁)先生遗像石碑。其中“少陵草堂图”和“杜公草堂图”两块石刻刻工精细,解放后即是据此两幅图恢复草堂旧貌的。



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三)草堂旧址区域

杜甫草堂本篇介绍区域示意图。(点击可看清晰大图)                (未完待续,下篇介绍中部区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