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行·登泰山(拾贰-上行,斗母宫、三官庙)

标签:
泰山斗母宫风流女尼三官庙上山容易下山难 |
分类: 观山览水┈┈游记 |
过斗母宫跨道石坊,来到斗母宫。
斗母宫原来是道教宫观,由坤道(女道姑)主持,到了清代康熙初年这里改成了佛教寺院,更名为“妙香院”,由尼姑来主持,香火鼎盛,当然原来道教的内容还依然存在,于是成了一座佛道并存的庙宇。
《老残游记》中有个特立独行的女尼叫逸云,书中说她就住在这座斗母宫中,身在清修之地,却丝毫没有存天理灭人欲的自觉,反而大胆追求男女之爱,整出许多绯闻。您还记得上篇提到的“虫二”刻石么,它就在斗母宫下面一点,有人说,那“虫二”并非是在赞誉山水,而是隐喻这里的女尼风月无边。
南山门外进来两位美女。
美女与天然池。
美女与天然池。
天然池东侧有寄云楼五间,修建在深谷绝壁之上,上部是环廊式楼阁,下部是地下室。
寄云楼,原名“羁云楼”,一说烟雨濛濛之时,龙泉峰顶云雾缭绕,环绕不动,羁之不去,故名之。二说该楼是香艳场所,明清以来每年前来泰山上香的达官贵人,或来此游玩的纨绔子弟,均在此小榻,或小憩品茗,或小酌寄情,或小住夜宿,加之有在京城都挂上号的泰山姑子相陪伴,还不成了温柔富贵之乡、风花雪月之所么?一如今天紫禁城内建福宫的私人会所。风流公子钟情云雨,在此羁绊不归,所以就叫做“羁云楼”了,对此情节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有生动描述。
天然池北侧高台上是蕴亭,随美女上去继续参观。
蕴亭北面是穿堂式过房。
斑驳光影。
穿堂式过房,东连三间僧房。
穿过穿堂式过房,是中院,院北正殿三间,原祀斗母神像,后改奉佛像。
中院东配殿三间,原祀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现在供奉的是斗母神像。
这好像是后院吧,记不大清楚了。
小景。
您陪着美女先休息休息,俺再拍几幅小景哈。
小景。
小景。
小景。
矮砖墙外(东)侧,就是中溪, 溪中由北向南渐次形成三个小断层,落差均在3米左右,于是便形成了三个相连的小瀑布,这就是著名的“三潭叠瀑”,为泰山十大景观之一。俺来时中溪里几乎见不到水了,当然这三潭叠瀑的美景也就不复存在了。
出斗母宫西山门,沿盘路继续北行,侧面看斗母宫外观。
侧后面看斗母宫外观。
沿盘路继续向北攀登,前面有三位年轻人引路,三官乎?
果然,北行不远,就看到三官庙了。
盘路东侧的“青未了”刻石。
三官庙原祀秦始皇,清代改为三官庙,祀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想想前面那三位黄、绿、红年轻人,不禁哑然失笑。
三官庙。
三官庙南山门。
三官庙正殿。
三官庙的配殿财神殿。
三官庙的配殿财神殿。
出三官庙东山门,看到这些盘路上穿军大衣的游人,都是昨天上山看罢今早日出后走下来的。您瞅瞅一个个给累得,扭三歪四,传染得俺的片子也拍得扭三歪四啦。
您瞅瞅,就这样的台阶,并不陡,也是侧着身在下呢。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依我看还是上山更费力,只不过到下山时,体力都快消耗殆尽了,所以即使不费力的路程对您来说也是很难啦。
非常佩服这些昨天夜里上山看过日出后今天下来的游人,特别是那些徒步打来回的,累啊。我昨晚上山前在泰安住的是一家私人宾馆,老板娘说你隔壁住着个小伙子,他下山后倒头就睡,都一天一夜了,还木起来呢,哈哈。
俺更佩服的是泰山挑夫,都一大把年纪了,肩挑重担上上下下,稳当着呢。
泰山挑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