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2015-08-12 01:10:10)
标签:

泰山

经石峪

金刚经石刻

大字鼻祖

榜书之宗

分类: 观山览水┈┈游记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从三官庙北行不远,至经石峪跨道石坊。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跨道石坊北,有岔路向东北通往经石峪。

沿红门游览线上山的游人,不用说都是徒步走过来的,到此至少也走了1770米了。说“至少”是指,一呢就算从红门入口处算起吧,前面岱庙至红门还有1500米那一段就不去算它了(参见后附的“里程表”);二呢就算这一路经过的庙您都木进去,要是进去转转那路程就更多了不是。1770米台阶盘路走到此,都已气喘吁吁了,还不知后面有多少路呢,旁边的岔路谁会去走它?

可如果您真是这么想的并这么做了,那您就后悔吧。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是值得来看看的”。我看过不少泰山游记(包括走红门游览线和其它游览线的,特别是走红门游览线的,因为只有这条游览线路过经石峪岔路口),都对错过了经石峪木有一睹它的芳容而后悔不已呢。

上图为通向经石峪的岔路,阴森森的,路上看不到一个游人,也不知道走多远才能到达,管它呢,拐往岔路去经石峪,一直走下去,准会走到的。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盘路前方有个亭子。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这是个非常古朴的石头亭子,叫做“高山流水亭”。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这就是经石峪所在的山谷,山谷中的小溪,属中溪的支流。

图片左下方是岔路上的神聆桥。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到了,看到经石峪了。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刻于山谷内的缓坡石坪上, 所刻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部分经文,计44行, 每行10125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3550厘米不等。 刻石南北长56米,东西宽36米,面积约2064平方米,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历1400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墨客捶拓,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未完工的半成品“双勾字”),其中能够完全辨认的只有1020个字。

经石峪石刻无年月和书者刻者姓名可考,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石刻藏于水下约千年,后来溪水改道,始见天日。

经石峪石刻,以隶书为骨架,兼有篆、行、草、楷的意态,其布局气势磅礴,风神淡泊,其结体斜倚相生,充满个性,其用笔刚柔自如,丰润雄浑,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隶楷书法艺术。它的书艺之高,结构之大,规模之巨,自古罕见,堪称“天下第一”,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经石峪石刻对研究文字演变、书法、雕刻和历史、佛教传播等,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为了保护石刻,1967年在石刻北面砌起石坝并将水道改在石刻西侧,以防流水冲刷剥蚀。1982年在石坪周围筑石栏,以防游人任意入内践踏。2002年为了方便游客在汛期参观,又建起一座石桥,省文保中心对石刻也采取了保护措施,同年,经石峪石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如此,经石峪石刻的保护仍令人堪忧,因为处于露天状况,严寒酷暑、风吹日晒、雨雪水侵,使石坪的风化脱落无法避免,说是还有1020个字可辨认,但细看后我发现,好多字的阴刻凹槽都平了,只是有赖于2008年“维护”时涂的红漆才能认出来。笔者不揣冒昧吁请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经石峪进一步采取科学保护措施,留住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吧,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石刻原物, 而不是仅仅残留在照片和拓片上的印记啊。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面对经刻,凝神屏气,抛弃杂念,那一个个彤红的大字仿佛变得鲜活起来,林林总总的历史活剧正穿越千古风云扑面而来。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在蔚然深秀拱护下的环境里,好好体会泰山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吧。即使您不懂得书法,也未必知道法难,或对佛教不感兴趣,但仅凭这超乎想像不可思议的“大”就足以令您震撼了。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怀着崇敬,绕经石峪石刻顺时针一周。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西侧看经石峪石刻。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外围的刻石。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外围的刻石。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的北面筑坝后,溪水改道,而在过去的千余年里,溪水一直是从经刻上漫过的,那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当然这得在1967年以前才能看到了。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暴经石”三字是后人,也就是明朝隆庆年间人刻的。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外围的刻石。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外围的刻石。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东侧看经石峪石刻。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我说得够多了,下面我闭嘴,您慢慢体味吧。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外围的刻石。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翠峰围抱,溪水环流,那潺潺流水与山鸟争鸣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呗清音,这只是表面上的,倘若您真有心,聚精会神瞻仰那大字真经,就木有在心灵至深处聆听到什么更让您禅定的金刚之音么?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拓片。(网络图片)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拓片。(网络图片)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经石峪石刻拓片。(网络图片)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转了一圈,就看到这么一位游人。难道说,这地方不该来么?俺来错了么?





齐鲁行·登泰山(拾叁-上行,经石峪)

沿岔路原路返回红门游览线主盘路,继续上山。                        (下篇:泰山水帘洞至中天门)


 

 


 泰山红门游览线里程表(三)

 区  

  路  程(米)

  台  

  海  拔(米)

  备  

 岱庙厚载门至岱宗坊

 474

 

 150─165

 表中黄色字体

 表示本游记已

 过的区间。

 

 

 

 

 

 

 三官庙至经石

 峪往返岔路的

 路程、台阶、

 海拔未计算到

 本里程表中。

 

 

 

 中天门至南天

 门这一段上行

 时未步行,下

 行时步行。所

 以这一段本游

 记是按照由上

 而下顺序倒过

 来写的。

 

 


 





 

 岱宗坊至关帝庙

 1020.3

 

 165─230

 关帝庙至红门宫

 190.5

 128

 230─250

 红门宫至万仙楼

 390.3

 61

 250─270

 万仙楼至烈士碑

 118.3

 40

 270─285

 烈士碑至斗母宫

 783.2

 236

 285─360

 斗母宫至三官庙

 294.3(小计3270.9)

 208(小计673)

 360─410

 三官庙至登仙桥*

  533.6

  163

  410─480

 登仙桥至奉安纪念碑

  464.2

  273

  480─520

 奉安纪念碑至四槐树

  347.9

  91

  520─630

 四槐树至壶天阁

  205.9

  221

  630─650

 壶天阁至药王殿

  197.8

  283

  650─710

 药王殿至步天桥

  83.1

  35

  710─715

 步天桥至中天门

  381

  660

  715─840

 中天门至公路南首*

  47.1

  65

  840─805

 公路南首至北首*

  264

 

  805─800

 公路北首至斩云剑*

  216.5

  207

  800─870

 斩云剑至云步桥*

  109

  263

  870─920

 云步桥至五松亭*

  188.9

  154

  920─940

 五松亭至朝阳洞*

  498

  385

  940─980

 朝阳洞至对松亭*

  315

  579

  980─1130

 对松亭至龙门坊*

  300

  462

  1130─1180

 龙门坊至昇仙坊*

  150

  701

  1180─1300

 昇仙坊至南天门*

  542

  480

  1300─1420

 南天门至碧霞祠

  160.3

  324

  1420─1470

 碧霞祠至唐摩崖

  62.4

  96

  1470─1480

 唐摩崖至青帝宫

  106.6

  82

  1480─1490

 青帝宫至玉皇顶

  494.5

  169

  1490─1545

 总  

  8938

  63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