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行·登泰山(拾-上行,植树造林纪念碑)

标签:
泰山林场植树造林张耀南纪念碑 |
分类: 观山览水┈┈游记 |
泰山植树造林纪念碑,位于红门游览线万仙楼前盘路西侧。
说来也巧,今年4月6日晚,也就是登泰山的头天晚上,我在泰安市的某宾馆浏览博友历史求和的博文《四十株泰山百日红,四十一载绵长缅怀》,在文中第一次看到了这座纪念碑,并知道了一段感人的史实。第二天在登山途中不期就与它相遇了。
但到了清末之后,由于战乱和灾荒,泰山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成了秃山。以致1945年郭沫若在飞机上俯看泰山时只见万象萧条,一片灰褐,于是他反杜甫诗意吟出了一句“都云青未了,我看赤无毛”。泰山的老百姓说,1948年俺们上山捡柴,从红门走到后石坞,也挑不回一担子柴火。
1948年,泰安解放,新组建的泰山林场实行封山育林。1955年至1958年,泰山打响了一场世所罕见的植树造林战役,近万名林业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开进深山,住石窝帐篷,饮山涧泉水,不畏艰险,不讲报酬。三年过去,山坡绿了,山脊绿了,连无法攀缘的峭壁悬崖的石缝中靠绳索吊人上去植下的幼树也绽出了簇簇的新绿。
1961年,郭沫若第一次踏上泰山的土地,在赞叹泰山古老文化的同时,那无际的绿荫更使他惊讶:这是我在飞机上看到的泰山吗?泰山是绿的吗?当他明白了一切的时候,被短短十余年时间发生的沧桑之变深深感动,写下了《访泰山》诗一首,其中两句为“人工方峻极,绿化到山椒”。的确,当代泰山人植树造林的峻极之功,自应永垂青史。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卢卡斯先生来到了泰山,面对茁壮生长的茂密森林,这位足迹几乎遍及全球的世界自然、文化发展史专家,一开始怎么也难以相信泰山森林是人工营造的,当他了解到这些树都是同龄树,而且栽植时的行距、株距在稍平坦的坡地上仍依稀可辨时,他发出了感叹:这是中国人创造的又一个世界奇迹!
创造这些奇迹的人,都是最平凡的人,他们似乎无法同历朝历代泰山名人相提并论,但是,就是他们为泰山献出了一切甚至生命──
1948年9月,刚刚脱下军装的查丹臣出任泰山林场的第一任场长。他带着1名技术员、3名护林员从此住进了普照寺。当时林场的主要任务是护山,劝阻群众不要上山起山皮、砍柴和放牧。刚成立的新中国穷啊,没有钱用于造林,泰山林场就依靠泰安的高校学生、机关职工进行造林,到1954年造林近万亩。
1959年,一位30年代就投身革命,曾担任泰安地区专员、山东省卫生厅厅长、林业厅厅长的张耀南, 由于当时所谓的政治问题,调任泰山林场场长。他不计较个人恩怨,全身心投入到泰山的绿化建设中去。他带领大家雨季造林,旱季修路,不仅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在生活极其困苦的条件下保住了泰山森林,而且还办起了学校、科研所,摸索出了一条林场经营自给的新路子,并第一个提出“振兴泰山林场经济发展旅游”的宏伟设想。
文革期间,张耀南再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受残酷批斗,但他心中仍然惦念着山林,惦念着每一棵小树。有一次大雨过后,批斗会刚结束,他听说后山有人在砍伐林木,竟连夜几十里山路赶了过去。第二天早晨,村民们看到了一位身上有伤、手里捧着被砍下的树枝、眼里含着泪水的老人……当他们知道了老人的身份和他的现状时,他们的心颤了。从此以后,即使在动乱的日子里泰山也再未发生过盗伐树木的事件。
张耀南平反后恢复了职务,但他谢绝了就任,他也没有回省城,他要永远守护着泰山的郁郁青青。当他被诊断为胃癌晚期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在书写关于泰山建设的意见书,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无力握笔之时……
含精布化,躬耕不缀,在泰山绘出一幅叠红萦翠、鸟语花香的大美至境,使泰山从几乎的秃山变成了中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张耀南老场长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现任泰山管委农林局局长的梁东田如是说。张耀南成就了泰山,泰山也成就了他,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厅长、甚至部长,但泰山记得曾经有一位张场长。
张耀南,就是博友历史求和的姥爷,她那篇《四十株泰山百日红,四十一载绵长缅怀》博文就是记述张耀南的后人为纪念老场长逝世40周年汇聚泰山脚下参加“沿着爷爷足迹走”活动而写的。
浮雕最中心的人物,就是以张耀南老场长为原型塑造的。
张耀南同志遗像。(经博友历史求和同意,该图片转载自她的博文,特此深表感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当我们漫步浓荫树廊,聆听漫山松涛,饱览连天碧浪的时候,别忘了那些含辛茹苦、功勋卓著的泰山植树人。
就要离开了,回头再看一眼泰山植树造林纪念碑。
附:泰山造林碑记(录自泰山植树造林纪念碑)
泰山自古多林木。
清末以来,政府腐败,山禁松弛,战乱频仍,祸及山林,至建国前夕,仅存古木残林不足二百公顷。
一九四八年夏泰城解放,同年九月建立泰山林场,即行封山育林。
五十年代,林场职工与驻泰各界群众,住石屋,饮山泉,涉涧越险,栉风沐雨,苦战数年,山椒尽绿。
之后,林场职工风餐露宿,精心培护,所植树株,柯叶郁然,林地面积扩至一万二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立木蓄积量五十万立方米,为历代所罕见。
八十年代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九十年代评为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和全国国有林场一百佳。
在政府领导下,几代林场职工同岱下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绿化泰山,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其德业与泰山齐。
值此林场建立五十周年,爰立此石,以垂永久。是为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