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医学大师都重视医学科普

(2011-03-10 19:54:00)
标签:

杂谈

    医学多少会给人一些神秘感,一方面是医学确实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体系,另一方面是公众的医学素养确实需要提高。因为神秘感的存在,导致了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许多误解。作为公众,常常想当然地认为,人生病了就像是汽车出现了故障,送进修理厂一定能够修好。岂不知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体,并不像汽车那么简单。任何机械都是可以设计的,但人是不能被设计的。医学是一个灰色系统,人也是一个灰色系统,有很多东西还不能确定,就像是生男生女,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送进医院的病人有可能被治好,也有可能不被治好,甚至可能死亡。美国一个著名的内科医生去世之后,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To cure sometimes, to help often, to relieve always(我的一生只是偶尔治好过一些病人,大多数时候在帮助人们战胜病魔,常常是在努力减轻人们的痛苦)。

    医学本质上是一个帮助人们减轻痛苦的科学,医学科学知识不能只是保存医生的脑子里,而是要把它变成公众保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力量。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它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就是医学科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可以说,医学科普是医学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人文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学社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帮助公众掌握和知晓健康保健知识与技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保护和促进自身的健康,是医学的最高境界。但凡医学大师都会重视医学科普,因为他知道仅靠医生自己与疾病作斗争当然不如与广大公众一起做好预防更好、效率更高、更会受到大众的欢迎。

    仅仅靠高精尖的生物医学科学技术,而不懂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常识,是解决不了极其复杂的社会人的健康问题的。

    医学科普绝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很多医生试图搞医学科普,但听众并不领情,因为他们实在听不懂、看不明白。实际上,医学科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做医学科普工作不但要熟练掌握医学知识,同时还要有把深奥的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翻译”成公众明白的道理的语言学和传播学技术,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的确非大医不能为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