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病人的医生不高尚
尽管学医时间长、难度大,当医生工作累、收入低,但学医的人往往会为自己当初选择了医学专业而感到庆幸,因为通过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人”,知道人作为生物体和生命的存在是怎么回事,会判断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知道如何做才可以避免受到健康危害因素的影响,就是具备了医学素养。学习其他专业、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可以说对医学、疾病、健康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即使面对健康危害因素也浑然不觉,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危险、有益于自己的健康。
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这样一来,到一个人中学毕业时就可以明白很多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道理、掌握一些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受益终生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就是让一个人具备起码的健康康素养。有没有健康素养,结果大不一样。如果连乙肝、艾滋病能够通过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传染这样常识都不知道,就可能会因为一次偶然用了别人的牙刷或剃须刀被传染上肝炎或艾滋病,这样一件小事会令一个人后半生的命运完全改变。所以学习健康知识就是在掌握生存技能,是人生的必修课。在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是最便捷、最经济和有效的提高健康素养的社会策略。到了成人以后,再靠健康教育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补救措施,是因为中小学校没有做好基础健康教育的无奈之举。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作为“减负”的内容被“减”掉了,据说还是人大代表的提案,实属匪夷所思。试想一下,一个人连起码的生存技能都没有,还谈什么成才立业。有的人,好不容易熬上了老总,却因为心脏病突发,年轻轻的、猝然辞世。因为他对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没有认知,得了心脏病恐怕都不知是怎么得上的。
作为一个学医的人有一种职业倾向性,看见别人做“傻事”,比如看见别人用刚切完生肉的刀,不经清洗就马上切熟肉,就受不了,会马上把错误给人家指出来,还会讲一段旋毛虫和绦虫的危害知识。看起来这是一件小事,但实际上,你实施了一次健康教育中的人际传播,可能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挽回了好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但事实上,即使那个人听从了你的指导,避免了旋毛虫病和绦虫病的发生,但他也可能不认账,或不会重视你。只有他真地得了病,经受了一番痛苦,你亲手把他治好了,他才会感谢你。事实就这么让人尴尬,从华佗那时候就这样,华佗每治好一个病入膏肓的人,都会得到重谢,被敬为神医,华佗说:“我并不是最好的医生,我只是在你生病之后帮你治好,我哥才是神医,他知道怎么帮你不生病。”
这是一个医学伦理学问题,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保护健康、维护生命,并不仅仅是把疾病治好。等到一个人生了病,那说明他的健康已经遭到了损害,我们没有帮他保护好健康。生了病再进行治疗,那是补救措施。
作为一个医疗卫生人员,最大的不道德不是治不好一个人的病,是知而不言。你看到一个人经常吃油炸食品、天天静坐不运动,身体一天天肥胖,而不提醒他,不对他进行健康教育,那就是要眼睁睁地看他得糖尿病,实际上是一种“见死不救”,就像是你明知道一个人正一步步地走向深渊,却不管不问。这实在不符合医学这个职业的道德准则。
作为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他的天职,做好预防更应成为他的道德准则。所有的医生都只是在医院的办公室里,坐等人们生了病来治,恐怕算不上高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