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促进与政治觉悟

(2009-03-14 21:25:00)
标签:

杂谈

    1986年WHO在加拿大首都渥汰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布了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渥汰华宪章》(Ottawa Charter),指出健康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的健康受到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健康促进是消除和减少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解决当代各国所面临健康问题的根本策略。促进和保护人们的健康需要高度的政治承诺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之所以强调需要政治承诺,是因为健康促进并不像外科手术和临床治疗那样,能够看到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一项社会措施、一个健康教育项目,往往要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能见到健康效益,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哪个政治家能够等到那个时候再来总结自己的政绩,他只要立足当前,解决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增加医院投入尽快解决看病难问题,降低药价从而使穷人看得起病,尽快治好成千上万的糖尿病和心脏病病人,他的履职就是成功的和圆满的。但慢性病的特点正好就是致病过程漫长,持续10年20年的高脂和过咸膳食习惯才会产生疾病的恶果,如果等到那时候再忙着给他治病是不是有点晚?其实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投入8500亿都解决不了的、好几亿慢性病病人问题,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够重视预防的后果,可以说如果再不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10年20年后情况会更糟,那时候恐怕再投入85000亿都不管用。

    美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其医疗费用支出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难怪Clinton总统在执政期间,有一天突然穿着运动服从白宫出来跑步,中途还停下来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全美参加体育运动。他岂是为了做秀,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人们都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会从根本上减少疾病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消除因为看病贵所引发的民怨。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应当从当前所面临的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反思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做法有哪些不足,反思一下我们过去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新医改方案出台之际,正是筹划未来几十年中华民族健康的时候,错过机会,会让我们后悔30年。

    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力挽狂澜、救民族于危难之时,是执政能力;面向未来,解决未来几十年后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智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是要用今天的努力去解决几十年后的健康问题,是对我们政治觉悟和政治智慧的考验。

(???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