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革体制,医改才能成功

(2009-03-12 15:55:00)
标签:

杂谈

  改革体制,医改才能成功

    8500亿元的医疗卫生投资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尽管其中的地方投入落实起来还有一定困难,但毕竟有了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政策性导向,更重要的是医疗卫生事业从此上升到了民生工程的核心地位。

    然而,作为一个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欣喜之余,也不免有一些隐隐的担忧。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非仅仅是政府投入不足的原因,而是一个体制和机制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疾病负担过重、发病率剧增等问题的出现,没有一个不与医疗卫生的体制和机制有关。

    都说“看病难”,其实看病并不难,全国有大批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医院大多数门可罗雀、病人稀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有省级大医院均人们为患、川流不息。所以,与其说是看病难,还不如说是到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小医院的医疗技术资源条件太差了,乡镇卫生院的医技人员连本科毕业的都很难找到,更不消说高级医疗技术人才了。为什么高级医疗卫生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因为那里收入低、机会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不能怪医学院的毕业生,反过来要考虑我们的体制有没有问题。如果同样一个主任医师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在乡镇卫生院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和机会,如果我们给那些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给与一定的鼓励,情况就会不同。当然,这里边不仅是钱的事,因为最重要的是,这些高级人才到了基层后能不能像在大医院工作一样很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事业。如果不解决这些机制和体制问题,再投入多少钱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更多地病人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就医,所以加大投入进行硬件建设,但是建设完了呢?仍然没有病人去看病,仍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大医院仍然是看病难。

    还有一个医疗机制问题,病人到不同级别的医院看病,他所接受的医疗服务水准是不一样的,在大医院接受的服务是优质的、高质量的,而在基层医院是低档次的,他当然不愿意到基层医院看病。如果我们的医疗服务是标准化的,一个糖尿病病人,你到哪看都会接受标准化的服务,他何必千里迢迢跑到大医院去?“标准化”不是说要基层医院也能做心脏手术,而是病人接受到的应该是相同专业水准的医生和护士,不是基层医院只有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没有研究生和博士生,没有主任医师。

    还有一个是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各方讨论得很多。但无论怎样改革,如果不解决医院的筹资机制问题,就永远会存在“看病贵”的问题。反过来,一个三级医院一年的运转费用动不动上亿元,政府能包得过来吗?

    改革是一种创新,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而不是盖大楼、添设备的问题,更不是钱的问题。

    还有,如果不从现在开始从“重治轻防”的医疗卫生导向的泥淖中走出来,以现在每年新增1000万慢性病患者的速度,恐怕再投进8500亿,也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