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医生要明白的事(一)

(2006-12-10 20:51:00)
标签:

杂谈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或者健康保健服务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社会形象,也影响着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理解医患关系,我们的医护人员先要明白四个问题:一是,解决健康问题仅仅靠先进的技术是不行的,医学是一个关于人的科学,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更有人文学科的特点;二是,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根本上还是要靠病人自己,健康不是医生创造的,医生只是在病人恢复健康的过程中起到了一点协助的作用;三是,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健康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来自医学的贡献仅有20%;四是,医患关系紧张不是因为病人素质差,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不好。

    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医患互动,包括信息互动、心理与情感互动、社会文化互动和技术互动四个方面。

    1、信息互动:

    医患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信息互动。首先是患者的选择信息,从患者生病那一刻起,就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产生信息的选择:哪个医院技术水平最高、服务态度最好、能够使我的病情尽快得到好转?有关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的信息可通过各种渠道被患者所接收。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痊愈。当患者来到医疗机构求医时,医疗机构的环境、医疗设施、医护人员的仪容、仪表、态度、表情、气质等都在向患者透露有关医疗质量的信息,一个环境脏乱、秩序混乱、医护人员着装不整的医疗机构是无法让患者安心就医的。

    在病人接受医护人员的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通过提问和患者的语言描述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职业特点、病因等基本患病信息,还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各种症状和体征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在诊疗过程中,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具有强列的求知欲,希望医护人员尽可能传递给他们一些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医护人员随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传递疾病防治知识和康复的技能十分必要。

    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疾病的痊愈最终决定于患者本人,而不是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只是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帮助病人痊愈罢了,只是提供了外在的支持。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基本情况、医护人员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案、什么时间开始治疗、甚至是否治疗等有着法律赋予的全面知情权和决定权。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对病人采取药物、手术等治疗措施之前,必须要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全面的沟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2.心理与情感互动:

    不同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医护人员和治疗方案也会有不同的态度。患者到医疗机构来就医,当然是因为他们处在病痛的折磨之中,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和救助。医护人员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轻柔的动作都有可能使患者得到心理安慰。严重的病痛往往使患者产生紧张、失望、焦虑、沮丧、无助等负性情绪,医护人员和蔼的态度、自信的表情、鼓励的话语都会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促进疾病的痊愈和康复。相反,医护人员冷漠的表情、不冷不热的眼神、含混的语言都有可能加重病人的心理紧张和不信任感,严重的甚至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3.社会文化互动:

    每个患者都是社会的成员,他们仅仅是因为患病才到医疗机构寻求救治,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社会经历、认识水平甚至宗教信仰。随着人们社会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患者的平均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患者除了需要在疾病方面得到救治以外,还有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眼光盯着疾病,更要顾及病人的社会文化和心理需求,切不可“见病不见人”、“治病不管人”。

    4.技术互动:

    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不断虚心学习和探索实践的精神是不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