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SARS暴发流行以来,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逐步加强,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共卫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到,但公共卫生的概念不十分准确,这里边可能存在一个翻译的问题。公共卫生在英文中是Public
Health, public是公众或公共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的,而Health的翻译却存在一些问题,韦氏词典对Health的解释是:
a)Sound
physical or mental condition;
b)Well-being;
c)A toast
to someone’s health or prosperity;
可见没有一个意思是“卫生”。而与“卫生”对应的英文单词应该是Hygiene或sanitation,所以public
health叫“公共卫生”是不恰当的,而应该称为“公众健康”。
“公共卫生”是生物医学模式意义上的概念,意味着只是要解决生物学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健康问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以及控制携带致病微生物的虫媒、动物等,其核心策略是隔离或治疗传染源(抗生素)、切断传播途径(消、杀、灭)和保护易感人群(免疫注射)。公共卫生从概念上没有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精神心理性疾病和社会适应不良(吸毒、酗酒、性变态等)等健康问题考虑在内,而这些健康问题当前已经取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的主要问题。引起这些健康问题的因素除了人类自身生理和环境生物学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文化、教育、政策、经济、居住、服务)、心理、行为等因素。公共卫生的名称本身强调了“卫生”,所以把其工作只定位到了卫生部门,而不是政府主导、跨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
一个笑话是北京街头的不少厕所都叫“公共卫生间”,搞公共卫生的当然看了不高兴,甚至抱怨:我们公共卫生这么伟大的事业怎么跟厕所联系在一起了?抱怨是没有用的,因为在公众眼中“公共卫生”就是这样的意思,这个名称使公共卫生人员蒙羞,感觉自然十分尴尬。
如果能够还给public
health的本来意思即公众健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公共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促进和保护大众健康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之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跨部门合作,人人参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