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顶山晚报》2023年3月2日发文《细雨新蔬采马兰》

(2023-03-02 08:03:58)

细雨新蔬采马兰

田秀明

作家王干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说过,江南有绿色三鲜:芦蒿、马兰头、菊花脑。说得好听一点是绿色三鲜,其实就是些野菜,先生也奇怪,“菊花脑,芦蒿,马兰头,在我们老家泰州一带是不上桌的。上桌的都是鱼虾鸡鸭类的,只有灾年才拿它充饥。南京人不仅上桌,而且当作日常时蔬,且乐此不疲。”

我的老家在苏中里下河水乡,芦蒿是长在江滩上的,自然不是本地的品种,菜场上经常会有贩来卖的;菊花脑也不常见,老家菜园的边上栽着一丛,还是那年大伯从南京回来时移植过来的;马兰头最是寻常,一场春风一场春雨,田埂边、地头上的马兰头冒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茵茵着,绿绿着。

马兰头,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马兰、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螃蜞头草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谓之“紫菊”,因“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故名。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在我的老家,马兰头不叫马兰头,叫“孩菊”,大概是因为马兰头开出的花,只能算得上是菊花中的小孩子吧,惹人怜惜。

老家人喜欢马兰头,如果在风和日暖的春天里错过了马兰头,好像就错过了一个完整的春天。春天来了,原野上到处都是采野菜的人,提着篮子,拎着铲刀。马兰头不像其他的野菜,东一棵西一棵,散落在田地间,马兰头一片一片的,贴地而生。鲜嫩的马兰头,一手持刀,一手捋叶,一挑就是一大把。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里写到,“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新鲜的马兰头,洗去浮尘,用沸水焯去生涩味,与豆腐干同切成碎末装盘,讲究的还得洒上些许花生碎,搅拌后,淋上芝麻油,入口清爽脆香,当真是“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的开胃小菜。

马兰头除了凉拌之外,还可以清炒或者煲汤。碗中打入三两个鸡蛋,搅拌后入油锅,鸡蛋成型后倒入马兰头,翻炒两下起锅,一盘马兰头炒鸡蛋,金黄的鸡蛋,翠绿的马兰头,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香气扑鼻;两块爽滑的豆腐,用刀剖成细丁,入油锅加水熬制成汤,最后点缀些许的马兰头,一碗马兰头豆腐羹,豆腐白如美玉,马兰头绿似翡翠,芳香四溢。

“疏风小圃宜莺粟,细雨新蔬采马兰。”人之于家乡的味道总是记忆犹新的,春到人间万物鲜,春天来了,家乡的马兰头油绿绿地生长着,召唤着。在这春色烂漫里,采一篮春光回家,让美味长驻于心里,让春天长驻于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