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摄影游记23-雨中游览雨城(卑尔根之四)
前面三集,咱们聊了卑尔根周边宁静的峡湾小镇优维克、哈当厄尔峡湾田园风光,简要介绍了布吕根老木屋和挪威吉祥物山妖的故事。这一集,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卑尔根这座雨城--雨中游览雨城(多数照片是车览拍摄)。
发过这一集,明天我们要出发旅游了--到南欧去看看西班和葡萄那两颗牙。北欧游记我放到“定时发表”中去了,每隔三、四天发一篇,还望诸友关照、谅解。
卑尔根(Bergen)是挪威第二大城市,连同郊区和周边区域约有40万人口。由于受墨西哥暖流影响而生的暖风,使卑尔根成为多雨的地区。2000年卑尔根被选为9个欧洲文化城市之一。它的魅力展示在剧院,舞蹈,音乐,艺术,食品和展览会中。
卑尔根是在1070年,由国王奥拉夫(Olav Kyrre)建立,他们在1970年庆祝建城900周年纪念。卑尔根在中世纪时是斯堪的那维亚其中一个重要城市,直到1299年前,卑尔根都是挪威的首都。
卑尔根以多雨闻名(所以被称为雨城或欧洲的西雅图),一年平均降雨量最高达2578毫米,而24小时最高的降雨量为 192.2毫米。所以当地导游接到我们时夸张地说卑尔根这个城市一年365天有366天在下雨。
市中心大街旁的墓地。
这是卑尔根著名的鱼市场,好像这里还能买到驯鹿的肉?远处人字坡顶的房子更著名,那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布吕根老木屋。

有一段弯弯曲曲的马路一晃而过,有点像旧金山花街。
在轮船码头隔着港湾观望老木屋(左下角)及它们身后的弗罗依恩山。依稀可看见有条缆车路通往山头。

城内建筑;一家临街门洞的墙边站着一座真人大小的铜雕塑。
十字架教堂(Korskirken)是中世纪留下来的建筑。
雨中的大马路。
音乐宫前立着挪威著名戏剧大师易卜生的抽象雕塑,《培尔.金特》就是他的诗歌剧名作,格里格天才的配乐与之相得益彰,剧中的配乐经格里格重新整合成《培尔.金特组曲》后,成了历久弥香的不朽名曲。
雨中的慢生活。

雨中即景:过街连廊。
布吕根(Bryggen)旧城区附近的房子。
弗罗依恩缆车是可登海拔320米高的电车。跟我的镜头上去看看。
极陡的坡度,这是电缆车下来了。
上山要先穿过一个长长的隧道。

缆车出了隧道可以俯看卑尔根半个城区。
上山的路非常陡,回望港口码头。
缆车最后还是钻入了云雾之中…
这是山顶弗勒于公园,雨雾茫茫。
山顶云雾笼罩,啥也看不到。就在公园商店内转转,拍了一些山妖工艺品(上一集已展示过啦),下午5点多钟乘缆车下山,还要赶路去峡湾小镇Ulvik住宿(那是多么静美的峡湾小镇呵!)。
建于12世纪中叶的圣玛丽教堂是挪威最著名的罗马式教堂。还在修缮中不能参观,车子在它身边一晃而过。本来这也是卑尔根游览的一个好景点。
就这样我们带着诸多遗憾去了优维克小镇,第二天上午车览、船览哈当厄尔峡湾(前两集中已介绍),中午又重新进入卑尔根市。
这是步行街入口处是“海之男子”纪念碑,四周雕刻了许多与大海相关的男人雕塑。
熙熙攘攘的码头鱼市场。
餐馆、商店常以其历史年份作招徕。
山坡上的民居。

雨停了,天色好一点起来。在半山坡上眺望美丽的卑尔根港湾。
城内有一座美丽高大的教堂,那是约翰内斯教堂(Johanneskirke)。
这家主人在门口挂了个铁丝扎起的小笼子,里面有饼干面包,吸引着众多麻雀围着它飞啄。
这个机构,够麻雀一整天折腾了。
这里能看到好多坚固的“鱼鳞”状石片屋顶。


当地居民坐在街边椅子上,愉快地欣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回国后整理资料时网上偶然得到一张非常实用的卑尔根的游览图,忘了是何人的奉献。

下午三点半,在码头等待登船。再看一眼对面布吕根老城区、老木屋,当年挪威的老古都。
下午四点,我们乘坐这样的大快艇前往斯塔万格,四个半小时后我们将抵达挪威南方海岸的另一座古城,又将有新的峡湾之旅,又将观赏到新的古城风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