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游记24-千年古城现代油都(斯塔万格之一)

话说这天从清早离开云遮雾绕的ULVIK小镇,风雨中模糊浏览了哈当厄尔峡湾田园风光,下午匆忙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木屋老建筑保护区等景点。16:00,带着若干遗憾和新的期盼,告别卑尔根,乘大快艇前往挪威的南方城市斯塔万格(Stavanger),游览斯塔万格古城和大名鼎鼎的吕瑟峡湾。
从卑尔根到斯塔万格,乘大快艇需四个半小时,这是卑尔根港湾。
大快艇在海湾中一路奋进,途中也停靠了几个城镇。
20:40,快艇到了斯塔万格码头,图中山坡上被现代房子包围着的有一片住了几百年了的老房子。
这是我们住的宾馆,相当不错,就在码头旁边。
次日9:13,街上几乎空无一人,这里的上午静悄悄。
斯塔万格是挪威第四大城市,现11万人口,是挪威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
斯塔万格是欧洲最大的沙丁鱼罐头加工基地。
斯塔万格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2℃,冬季平均气温0.8℃,夏季14.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又是一处上帝垂顾之地。
每当听宋祖英唱《天蓝蓝》时总觉得那是在回忆童年或者是在挖苦当下。
北欧人孤陋寡闻,从不知霾为何物。
运动帆船也常在海湾中来回穿梭。
本辑第一张照片是一艘私人船舶,在港口码头接一批客人前去参加一个庆典活动。
看过挪威地图就知道,在挪威海岸一带船比车重要。
石块铺砌的街路两旁是彩色的店铺。
给个公路大桥的全景图。
给个大桥的特写。

一过17:00,很多商店就打烊关门了。
城市文化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这种地面,绝对不是为了旅游事业才这样铺设的。
斯塔万格始建于8世纪,此后的数百年人口从未超过2000人。
1810年一个法国人在斯塔万格建立了第一个沙丁鱼罐头加工厂后,城市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加。
再怎么增加,现斯塔万格市辖地区人口还不到11万人,在我们看来当然还是人口稀少的。
从维京海盗时期到现在,挪威一直具有领先的造船技术。今天海港举行一艘大船下海仪式。
露天餐厅有不少人伴着温暖的太阳余辉在慢悠悠地就餐。
空气清新,也不噪杂。
帆船的桅杆真高,实在不是一般的高。
人们工作不是为了生存,哪怕为自己加班也是不可思议的事。
这个井盖铸着“1866”和按压水井的图案。
北欧五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种大铁锚实物或雕塑。
黄色的旗帜标示挪威著名的斯塔万格国际室内乐音乐节,这个音乐节至今已举办13年了,举办时间为8月7日至13日,我们是13日晚上到的,与音乐节正好失之交臂。
看几幅涂鸦,挺好玩的。


街道边的小饮食店。
海港附近的人工沙滩,有些工业装置的模型。看得出是什么吗?
基本上与油气田作业有关,这里的油气田生产关乎着每一位挪威人的生活。
街边那白色的器件是钻头。
斯塔万格历来渔业、鱼加工业发达,在富裕的挪威领富,自从探出海上油气田以后斯塔万格更是“雪上加霜”成了挪威的富裕之都。
小男孩毫不在乎跳下这个高度;赛跑时两位姐姐有分寸地让着弟弟,比赛了好几次都是弟弟“领先”。
经常见到一些城市雕塑作品。一座座雕塑反映一段段历史、一串串故事……
橱窗布置得很好看,里面灯光敞亮。18:24,离天黑还有三四个小时呢,早已闭门谢客啦。

夏日的黄昏特别漫长,夕阳辉映下,人们尽情地欢乐活动。
参与玩耍活动的可不一定是儿童哦。


眉飞色舞、边走边聊的四位,可能是来自中东的妇女。
金发帅哥与金发美女。
夕阳余辉中这位红衣女子左盼右顾并不停地整理裸肩上的披巾…
在斯塔万格,我们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好天气,让俺好歹拍摄了一些较为清晰的图片,记录了老城区的木屋鲜花、吕瑟峡湾600多米高的著名断崖、在飞机上还俯瞰峡湾拍下了雪山冰瀑等等,嗯嗯,容俺接下去一一道来逐步交代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