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摄影游记22-世界遗产老木屋和山妖的故WWW事(卑尔根之三)
在卑尔根轮船码头向海湾对面望过去,有一片彩色的、有很陡人字坡屋顶的房子,那里就是布吕根(Bryggen)旧城区,那些人字坡屋顶的房子是相当古老的木屋。这批珍贵的老木屋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吕根老房子是1702年大火后重建的木屋,风格比较像火灾前的中世纪风格。
布吕根城区大约是奥拉夫·吉尔国王于1070年修卑尔根城市时修建的,Bryggen其在挪威语中是"码头"的意思。
这座码头在建设之初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成为许多人抢夺的宝地。1300年以前,它属于垄断挪威对外贸易的贵族。后来在汉萨同盟(14-15世纪北欧商业都市的政治与商业同盟)时期,来自德国北部的行会商人开始在布吕根定居,将这里变成了他们最大的海外贸易中心。
这是面临海湾的一排布吕根老木屋。
走进木屋区,每两栋房子之间形成的小巷,抬头看是“一线天”。
木结构的“骑楼”、风雨连廊。
木屋之间的“过街天桥”
人们饶有兴趣地在木屋群里走上走下地参观观赏。木屋以三层楼房居多,狭长的窗户,陡峭的屋顶,山墙都用木条拼成,小屋一般都有石砌的地下室。
两排木屋之间的“街道”、院子。
这个木屋的阁楼似乎需从外墙木梯攀登进入。
现共有35座18世纪的老木屋组成了露天老建筑博物馆,集中展示布吕根镇的旧时风貌。
有一件木制的鳕鱼干。其实真的是鳕鱼带动了卑尔根的经济贸易发展。
这里有一口至关重要的水井。图中的石头山墙上有一个重要的黑色标牌。

这批宝贵的木结构老房子,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授予的铭牌。
布吕根不仅是汉萨同盟海外商埠的唯一例证,也是城市发展初期阶段和北欧木建筑的典型代表。挪威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进行保护,此外还建立了一个地方基金会,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对这一遗产的保护工作。
现在的木屋不少开辟为商店、饮食店。当然,历史上这里就是繁华的贸易区。
进去看一家皮货商店吧,皮货生意也是是此地传统的热门贸易。

眼前这张是驯鹿(REINDEER)皮。挪威克朗与人民币比值相当。北欧萨米人放养的驯鹿应该不属于野生动物。



遗产保护区附近的房子也不可小觑,历史年份展示在外墙上:1492、1712、1912。

这个形象的玩偶在挪威到处可见,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山妖(Troll)”。这个雨雾茫茫中的山妖雕塑摄于卑尔根山顶的弗勒于公园。
山妖是挪威神话故事里最出名的角色了,主要形象特点有:四个手指、四个脚趾、超长的鼻子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属意的精灵,挪威也不例外,作为挪威文化最好的代言人,这些长着红色的长鼻子,乱蓬蓬的头发,面目有些狰狞的树木精灵Troll据说是挪威最早的统治者,他们管黑夜,挪威人管白天。
红色鼻头,表情有些诡异、狰狞,但却是独立和个性化的化身
山妖是挪威人的吉祥物,很多挪威人都是听山妖故事长大的。在挪威人的想象中,山妖是这个国家最早的原住民,它们有家庭,分部落,甚至还有自己的国王。比如在森林小湖中,生活着叫“纳啃”的水中精灵;在瀑布和小河磨房下则有擅长拉小提琴的“弗色格里门”(挪威语意为“丑陋的瀑布人”)。
关于山妖最有意思的说法是它们只能昼伏夜出,一但贪玩忘了在天亮前躲起来,它们将被阳光化为山石,所以挪威各地都有许多石头。传说山妖们喜欢喝粥,它们的长鼻子就是用来搅粥的,所以在圣诞夜,挪威农民都会准备一大碗粥饭放在门口。随着时代的变迁,山妖的外形和角色已有了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了挪威矮人小精灵“尼斯”的特征,显得更加友善,喜欢帮助人类,如今,山妖的名字更是出现在很多挪威地名中。
山妖的性格也像人一样,它们生性懒惰,但很循规蹈矩;它们反应迟钝,但却天真善良;它们离群索居,偏又团结一致;它们在自己小小的圈子里经营着简单的喜怒哀乐;用心享受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它们善待自己和别人,喜欢自由无拘无束……任何人都能从它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极端的平民化,也正是它们最可爱之处,正因为此,挪威人才把山妖当作幸运和幸福的化身吧。
这个山妖好像执掌着挪威“金钥匙”呢(挪威地图形状)。
在卑尔根山顶的弗勒于公园,烟雨茫茫的啥也看不到,只好在山顶一家商店里拍了一些山妖玩偶纪念品,回来后发现这也是挺好玩的。
(关于山妖的文字介绍资料主要摘抄了“阿兹猫”的新浪博客文章。特此致谢!)
看了老房子,听了老故事,最后再上一片,拍个木屋区里坐轮椅的老年游客吧。
越是头发白了,越是走不动路了,越是想要到处走走看看,还记得在北角那位豪迈的安着假肢拄着拐杖的老人吗?
头发白了,走不动路了,人总是会有这一天的,区别的是到时候观看年轻人时的心态和眼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