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源:海洋霸权能否征服山地?
(2012-10-15 14:54:08)
标签:
洪源太行山八国联军霸权海洋文明军事 |
自1492
年地理大发现开始之后,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由浩瀚无边的水际所环绕的行星,海洋文明逐渐享有70%以上的地球空间便利。运输与商业上,大量人员、货物可以经海洋运达世界各地;战略上,海洋国家占据主动地位,可以决定何时、何处对陆地国家发动战争;军事上,可以通过彼此连接的海洋,灵活机动对各块大陆实行战略迂回、并且包围陆地。至此,海洋霸权便彻底占有优势地位,把陆上霸权击败或遏制。
毋庸讳言,近现代世界强国无一例外是海洋霸权国家,属于海洋文明体系,在全球格局中占据统治地位。似乎昭示着不可一世的前生后世。
不仅如此,当战争史从线膛武器时代进入到热核武器、精确打击时代之后,从海面、空中武器平台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似乎威力更加强大、更加难以防御。例如,美国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有九十架最先进的战斗机和预警机,作战半径1500
公里,导弹攻击距离在3000 到4000 公里,在卫星跟踪配合下,其预警机探测预警和协调范围要更远,达到5000
公里左右,舰队主动高空反导能力也能够达到6000公里,甚至具有击落2000公里以下的中低轨道卫星能力。
来自海上的力量克服陆上地形、越障和攻击能力,比过去六百年要强几个数量级。难道海洋霸权在称雄几个世纪之后,还将依然统领八方?其实不然。任何世界霸权都是有条件、都要受主观和客观条件制约的。
「海洋触山」难以前进
1900
年,八国联军正是从太平洋、印度洋进入黄海、渤海、天津塘沽,攻陷清帝国首都北京,仓皇逃窜的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经河北、山西跑到陕西。八国联军以德军为首的几千人遂实施长距离追击,在到达太行山脉的时候,终于遇到劲敌,清军、义和团在娘子关、龙泉关、东天门一线保战中,仅以数千兵力阻击孤军深入的八国联军主力数千德法军队达几个月之久,击毙敌军上千人,这的确是个惊人的奇观。从此,八国联军在长城一线止步不前,最后连太行山也迈不过去。
经此一役,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元帅在写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海洋触山」,终使帝国主义海上霸权瓜分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
当海洋霸权国家军队遭遇大陆山地战之时,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海洋霸权军队从「热刀子切黄油」变成「钝刀子割肉」?
大陆绵延难以攻克
第一,由海洋决定的特定条件、特定敌人、特定民族心理研制开发出来的武器、战术、训练、装备乃至人员开始显露出不适应;当轻车熟路的第一系统发生阻碍时,由没有经过考验、也并不成熟的第二系统接管,一般都难当大任。
第二,海洋霸权在经过长期的精确火力打击之后,必须由长距离的超视距打击变成实际占领,这时候,地形和人的精神因素就会直线上升,变成第一位因素,武器就会变成第二位因素。此时对于昔日胜利者占领军来说,麻烦却才刚刚开始,遇到的问题就会无穷增多,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海洋国家军队所无法克服的。
第三,攻与防的关系。海洋霸权火力猛、准、狠,其海空进攻思维、进攻战略与战术炉火纯青,但是一旦进入到广袤的大陆山区之后,在崎岖地形影响下,经常发生攻守相当、攻守呈拉锯、甚至攻守易位的战斗形态,这让打惯了攻势战役战斗的军队大为不适应,善于打「顺风球」的队伍,一旦开始打「逆风球」,就很难估计他的正常水准发挥情况。
第四,人类克服地理障碍的能力确实在不断突飞猛进,但是地理障碍和天然屏障,依然是人类在进行军事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因素,它的作用可以减少,但绝不会消失。山区高原是抵销、消耗海洋霸权军队机动性的绝好狙击阵地。所以,历史上各霸在遭遇到高山峻岭时候,都毫无二致地一筹莫展。大陆绵延山地高原是海洋霸权军队的天然克星,大陆山地条件孕育出的不屈精神,更是海洋民族、海洋文化所无法理解的禁地。
于是就演出了八国联军追击到太行山便戛然而止、日军在太行山困兽犹斗、美军在五圣山上甘岭落败、今天美军在兴都库什山脉战场亦难寻更多出路,这样一些以弱胜强、有声有色的战争活剧。
那么推而广之,大陆山脉、高原之外的陆地就是海洋霸权的囊中之物吗?
「世界岛」欧亚大陆沿海和近海地带,是否亦属于海洋霸权唾手可得之地?该问题极为重要,且待下回分解。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邀撰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
洪源
信报财经新闻,中国围睹,2012-10-13
前一篇:游斌:宗教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