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斌:宗教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作用

(2012-10-08 10:42:43)
标签:

上帝

中国

软实力

宗教

大英博物馆

杂谈

《左传》称「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祀与戎,一者宗教一者战争,精练地说明软实力和硬实力对国家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这不只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领悟,在大英博物馆的古代文明展馆中,只有两件大事能够在纪念碑性建筑物上留下永恒的印记:一者是君王的崇拜献祭,一者是军队的征战掠地。那么,为什么宗教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甚至「祀」还排在「戎」的前面?

「祀」的直接形式是对无形之天或神灵的祈祷、对智慧的贤者或对先人的纪念。就直接性和紧迫性来说,显然不如战争对于国家或民族的决定性意义,但它采用祭祀的方式,却塑造出人们对于生命的共同态度,把短暂的今世人生,纳入到一个由历代先人共同构成的「无形共同体」之内;它设计出一个永恒的时空框架,赋予当下的人类活动一种道德自信,从而使社会成员凝聚成一个负有特定历史责任感的群体。就具有的深远性、根基性而言,「祀」或其代表的广义上的宗教,却比战争要重要的多,是国家治理者要真正下气力谋求的大事。

理性只属人性一小部分

随着社会分工愈来愈细致,文明形态变得愈来愈复杂之后,「祀」对于国家建设的意义散落在众多的社会文化形态之中。按今天的分类方式,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宣传等可泛称为「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扮演远古社会只有「祀」才具有的功能,都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所有这些社会文化形态中,宗教的角色仍然是最特别的,它可谓最柔的软实力。

宗教首先以一种特别柔软的方式来建立人性人心,虽然它也认为理性是很可贵的部分,但它不把人仅视为理性动物,如奥古斯丁所言:「你所能理解的上帝,那就不是上帝」。它认为理性不过是人性中的一个很小部分,如同冰山浮在水面的尖顶,更大的部分是情感和灵性;宗教以一种更为立体的、综合的方式来看待人性,在社会中默默地发挥心理慰藉和灵性安慰的作用。

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转,起码应遵循「对等公正」的基本原则。但对于处于共同生活空间的人群来说,总是存在各种利益和权力的冲突,如果仅仅用「对等公正」来处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将陷于永世无宁的混乱之中。

因此,人类总需要找到一条超越冤冤相报、化解冲突、使生活重新开始的智慧之路,宗教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柔软的智慧。在回答如何对待伤害你的人时,在人类文明的各种形态中,只有宗教提出「超越正义」的方案。基督教说:「为逼迫你的人祷告」;道教说:「以德报怨」;佛教说:「以身饲虎」,只有这些方案,才能使被政治经济争端严重撕裂的社会重新和好,开辟新的共处之道。

宗教不能靠政治支持

如果说人心里总有一个柔软的地方,那么能够打动它的,一定是一个比它还要柔软的东西。在人类所发明的各种文化建制中,宗教就是那个以最软的方式打动人心的东西。在当今这个世俗化的现代社会里,宗教的存在并非十分显著,但如果它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就能像盐一样,虽然只是一种隐性的存在,却能使社会成为一个有味道、有意义的社会。

中国的执政者开始注意软实力的作用,并力图增强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但宗教在建设中国软实力中的作用却仍然没有受到充分关注。我们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不谈儒释道,我们还能谈论多少中华文化?如果不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我们怎么能理解欧美和伊斯兰世界?怎么能赢得占据世界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尊敬?

我们说,要充分重视宗教在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决不是说要用国家的力量来支持宗教的发展,恰恰因为它是最柔的软实力,所以它的建设和发展应该远离国家这一刚性力量的显性支持。要把宗教当做软实力来建设,应该意识到它的建设者不是国家,而是由公民组成的民间社会,国家应该放手让公民自主进行宗教结社;同时,它的建设不能依靠政治支持、经济投资,更不能依靠媒体的喧哗,而只能依靠人心默默的苏醒。最后,它的建设目的也不是为了一个大国的崛起,而是为了人类更有意义、更有尊严的生活。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邀撰稿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授
游斌

信报财经新闻,中国围睹,2012-1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