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大理旅游摄影杂谈 |
1.
昨天拍一家三口,皮皮四岁半。
上午在洱海边拍摄,中午返回时,皮皮妈问我下午去哪,我建议就在他们住的客栈。其实,我能看出皮皮妈还想在户外,却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就在客栈。以上午对皮皮的了解,若将他的行动局限在一个区域内,拍摄效果应该会更好。
我知道,有些客人找我拍照,一部分原因是大理风光,而我经常为此陷入两难。
2.
两年前,我曾试过环洱海拍摄。沿途看到好风景,大家下车,凹几个造型,再上车赶路。洱海周长126公里,一天连拍带赶路需要七八小时,正常情况的拍摄,以我的体力,应付起来问题倒不大。
真正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要尽快完成这一处景点的拍摄,然后赶往下一地点...彼此存了这样的心,有匆匆的意味,照片的味道便不太对。
我喜欢照片中的人物呈现自然正常的状态,所以最好是两三个人之间有互动,基于此,最佳拍摄对象是家庭。只需要将他们引导至光线适合的场地,然后任由他们玩闹,聊天,做游戏。我不用助手,不用反光板,不用外闪,坚持这些,都是为了让客人尽量忽略我的存在,以使抓拍更方便。
试想,开着车绕洱海前行,忽然停下,请客人下车,然后指着一块地方,告诉他们:你们在这里做个游戏吧,或者讲个故事也行......
这样当然很别扭,被相机对准,正常人很难马上进入真实的互动状态。若是摆拍,也许更简单,但我无法说服自己,更重要的是我未曾经过专业训练,没有能力对客人的姿态进行引导。
于是,环洱海拍摄试行两三个月之后,只好放弃,之后将拍摄地点集中在古城周边。
3.
虽是缩减了路线,只在古城周边,但还是带客人尽量多的转换场景。一个半天,短短十来公里,可能换五六处地方。晚上回来看照片,仍会遗憾,经常对M说:如果今天只在一两个地方拍摄,给我更多的时间观察光线,有更多时间转换不同角度,结果肯定会更好。
M小姐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问我为什么要带客人去那么多地方。我告诉她,我只是个业余摄影师,大家找我多半都是冲着大理的风景,不多去一些地方,如何体现大理风光?
我和M为此多次讨论,她认为既然是拍人像,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物本身。我的心思则在于,多去一些地方,多拍一些,若是客人对照片不满意,但是看我这么辛苦,带他们去了好些地方,总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采纳M的意见,还是遵循自己的做法...是的,对于摄影,我并不自信,希望能通过其它方式体现附加值,比如,拍照的同时,我还是一个导游。
然而,我一直知道,M小姐的观点是正确的。转换的地方太多,对于光线、场景和人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细致观察。而对于客人,若是行动太过匆忙,他们被周遭的景物吸引,彼此之间也很难有深入的沟通和互动。双方都是这样的状态,拍摄只能浮于表面。
客人找我拍照,是为过程还是结果?若在乎结果,他们会如何判断?是场景转换的多才会觉得值,还是并不在乎背景....这样的问题,我甚至直接问过客人,但他们几乎都是一样的回答:你看着办,你随意。
4.
找我拍摄过的客人,可能很少有人看出我在转换地点时的犹豫。这个过程,也许看起来我很随意,但其实是经过紧张思索。到底是多换一处场景,让客人觉得满意,还是守住一处地方,让最后的结果更好...每一次的拍摄,对我来说,这都是个问题。
然而,我还是跟一年前有了不同,主要体现在场景的转换逐渐减少,对于整个拍摄过程的安排和掌控更加自信。据说,精通一项技能需要七年的专注,而我拿起相机做“摄影师”才两年,始终都缺乏对这个身份的自我认同。如今,这种信心的建立,应该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
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获得再多肯定,我仍会保持最初拿起相机时那份恭敬谦卑的初心。
5.
皮皮一家三口,上午洱海边两小时,只在一处地方停留。下午两小时,也只在客栈拍摄。
但愿他们喜欢,希望他们满意。
http://s3/mw690/002s6LZcgy6Ec1miphg42&690
http://s1/mw690/002s6LZcgy6Ec1rYKLCf0&690
http://s11/mw690/002s6LZcgy6Ec1tNpoe6a&690
http://s12/mw690/002s6LZcgy6Ec1uoMVtab&690
http://s8/mw690/002s6LZcgy6Ec1Ad83Rc7&690
http://s10/mw690/002s6LZcgy6Ec1C1W3vf9&690
http://s10/mw690/002s6LZcgy6Ec0YLIuZ79&690
http://s11/mw690/002s6LZcgy6Ec10qXHQ9a&690
http://s2/mw690/002s6LZcgy6Ec10XONPe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