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皮

(2013-11-13 23:06:34)
标签:

育儿

大理

旅游

摄影

杂谈


1.


昨天拍一家三口,皮皮四岁半。


上午在洱海边拍摄,中午返回时,皮皮妈问我下午去哪,我建议就在他们住的客栈。其实,我能看出皮皮妈还想在户外,却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就在客栈。以上午对皮皮的了解,若将他的行动局限在一个区域内,拍摄效果应该会更好。


我知道,有些客人找我拍照,一部分原因是大理风光,而我经常为此陷入两难。


2.


两年前,我曾试过环洱海拍摄。沿途看到好风景,大家下车,凹几个造型,再上车赶路。洱海周长126公里,一天连拍带赶路需要七八小时,正常情况的拍摄,以我的体力,应付起来问题倒不大。


真正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要尽快完成这一处景点的拍摄,然后赶往下一地点...彼此存了这样的心,有匆匆的意味,照片的味道便不太对。


我喜欢照片中的人物呈现自然正常的状态,所以最好是两三个人之间有互动,基于此,最佳拍摄对象是家庭。只需要将他们引导至光线适合的场地,然后任由他们玩闹,聊天,做游戏。我不用助手,不用反光板,不用外闪,坚持这些,都是为了让客人尽量忽略我的存在,以使抓拍更方便。


试想,开着车绕洱海前行,忽然停下,请客人下车,然后指着一块地方,告诉他们:你们在这里做个游戏吧,或者讲个故事也行......


这样当然很别扭,被相机对准,正常人很难马上进入真实的互动状态。若是摆拍,也许更简单,但我无法说服自己,更重要的是我未曾经过专业训练,没有能力对客人的姿态进行引导。


于是,环洱海拍摄试行两三个月之后,只好放弃,之后将拍摄地点集中在古城周边。


3.


虽是缩减了路线,只在古城周边,但还是带客人尽量多的转换场景。一个半天,短短十来公里,可能换五六处地方。晚上回来看照片,仍会遗憾,经常对M说:如果今天只在一两个地方拍摄,给我更多的时间观察光线,有更多时间转换不同角度,结果肯定会更好。


M小姐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问我为什么要带客人去那么多地方。我告诉她,我只是个业余摄影师,大家找我多半都是冲着大理的风景,不多去一些地方,如何体现大理风光?


我和M为此多次讨论,她认为既然是拍人像,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物本身。我的心思则在于,多去一些地方,多拍一些,若是客人对照片不满意,但是看我这么辛苦,带他们去了好些地方,总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采纳M的意见,还是遵循自己的做法...是的,对于摄影,我并不自信,希望能通过其它方式体现附加值,比如,拍照的同时,我还是一个导游。


然而,我一直知道,M小姐的观点是正确的。转换的地方太多,对于光线、场景和人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细致观察。而对于客人,若是行动太过匆忙,他们被周遭的景物吸引,彼此之间也很难有深入的沟通和互动。双方都是这样的状态,拍摄只能浮于表面。

客人找我拍照,是为过程还是结果?若在乎结果,他们会如何判断?是场景转换的多才会觉得值,还是并不在乎背景....这样的问题,我甚至直接问过客人,但他们几乎都是一样的回答:你看着办,你随意。


4.


找我拍摄过的客人,可能很少有人看出我在转换地点时的犹豫。这个过程,也许看起来我很随意,但其实是经过紧张思索。到底是多换一处场景,让客人觉得满意,还是守住一处地方,让最后的结果更好...每一次的拍摄,对我来说,这都是个问题。


然而,我还是跟一年前有了不同,主要体现在场景的转换逐渐减少,对于整个拍摄过程的安排和掌控更加自信。据说,精通一项技能需要七年的专注,而我拿起相机做“摄影师”才两年,始终都缺乏对这个身份的自我认同。如今,这种信心的建立,应该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


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获得再多肯定,我仍会保持最初拿起相机时那份恭敬谦卑的初心。


5.


皮皮一家三口,上午洱海边两小时,只在一处地方停留。下午两小时,也只在客栈拍摄。


但愿他们喜欢,希望他们满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虎
后一篇:刘堃和智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