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游老老的思维世界】碰触究竟有什么魔力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知识专区 |
碰触究竟有什么魔力
在过去东方文化中,即便是亲密关系如夫妻、亲子也很少有肢体的接触,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似乎我们文化中的礼俗中认为肢体的接触和拥抱是不合宜的,能少就少。我是成长在一个基本上没有肢体接触习惯的家庭里,后来开始交女朋友了,看到她们家的人经常是搂搂抱抱的,很不习惯。可是,心里似乎又有这份渴望,及至结婚了,慢慢开始融入,变得非常享受。几十年下来,见到亲人不拥抱一下就好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当然我不是说,不习惯拥抱的人就没有其他表达感情,或是关心的方式。只是,拥抱是个非常简单、方便、及时表达关爱的方式,为什么不用呢?或是学习开始去用呢?拥抱人或是被拥抱是非常棒的一个享受。
没有肢体接触的心理实验
下面两个实例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拥抱。
第一个实例是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教授做过的一个很有名的猴子实验,他将一只刚出生的猴子和母亲隔离,然后准备了两只“铁丝网妈妈”,其中一只用绒布包裹,比较温暖,另一只则没有,但身上放了一个奶瓶。实验结果发现,这只小猴子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抱着包裹了绒布的猴妈妈,这和小孩跟妈妈抱在一起情况很相似,而只有在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有奶瓶的猴妈妈。
另一个例子在罗马尼亚的孤儿院进行,院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喂食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与他人拥抱的机会。最后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他们每天都定时喂饱院中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生长发育仍旧不尽如人意,而且智力发展也明显迟缓。
可惜的是,因为每个孩子大脑的成长都有特定的发展时间阶段,一旦错过了,没有给予发育中的大脑足够的刺激,正确的刺激,以后要再回头,效果是很低的。还有每一个后续的发展都是奠基在前面一个阶段发育成果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前面只有50%的发育,后来的阶段是不可能发育到100%的。而孩子情绪部分的健康成长,父母和孩子的肢体接触,拥抱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
一对忙碌的父母,也许给予了孩子很富裕的物质供应,但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极有限的相处时间里,也没有发展处亲热的肢体接触,对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和心智发展是有很大的损伤了。
**********************************
文章转自:
美剧《lie to me》让我们都知道了肢体语言,微表情是什么。一个无心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细微的小动作,就可能决定了你的成败——即使这是一次千万元级别的商务谈判。那些被我们所忽略的微小的身体语言,就是有着如此大的魔力。它能让我们与所爱的人更加亲密,也能让你在与人的交往中掌控对方。
爱Ta,就给Ta发出爱的信号
对于触摸带来的心灵抚慰,大部分人所持的态度是“渴望却又抗拒”。渴望是心理的本能需求,抗拒则是社会环境导致的。事实上,我们始终跟婴儿时期一样,喜欢被触碰,喜欢触碰自己喜欢的人,因为这让我们感受到爱。
“喜禾的爸爸”蔡春猪,跟我们分享了肢体接触带给他与自闭症儿子喜禾的力量:
“儿子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玩游戏,我也没有办法带他做复杂的活动,于是最简单的身体接触就成了我与他互动的重要形式。我经常亲吻他,还会让他亲吻我。最开始的时候,喜禾只会张大嘴巴,一口把我的脸叼住,有时候还会顺便咬上一下;但是经过多次的练习,他的动作开始轻柔了,能轻轻地嘬一下,嘴里还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大家都知道,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好像关上了门,跟人交流是非常困难的。而在我看来,触摸是打开我跟儿子的有效通道。”
德堡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修·赫滕斯坦每晚入睡前都会给小儿子擦背,“这是我们增进感情的机会”,同时也是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触碰习惯的时刻。要知道,那些日后在社会生活中愿意主动触碰别人的孩子,感受到的幸福、安全会比其他人更多。
在夫妻之间,判断一段长期感情是否健康的标准,不是你的伴侣多久才与你进行一次肢体接触,而是当你主动用肢体接触他时,他是否也有所回应。
研究发现,恋爱开始时男女身体接触持续增加,在新婚到达顶峰,之后逐渐减少。相爱日久,男女会对身体接触的频率进行调整,相互适应对方的习惯,老夫老妻抚摸与被摸的比例接近1:1。如果无法调整到双方都感到舒适,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恩爱的标志不是对方摸你的频率,而在于你摸对方之后得到“回摸”的频率。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际关系专家劳拉·格雷罗说,双方在触摸上的互动越多,感情上就越亲密。
肢体上的接触能让亲密的人关系更融洽,除此以外,它在陌生人之间也有意想不到的影响。
我们更爱那些“碰”到的人
一场招聘会上,一位求职者在告别的时候主动握了人力资源主管的手,于是在茫茫数千位求职者,他的名字被记住了;
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几十位家长都拍拍屁股走掉,只有一位家长走过来拥抱了老师一下,于是在多年后,老师仍记得这是哪位学生的家长,并且关注着这位学生的动向。
不要小看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在陌生人之间的力量。
在1976年的一项研究中,某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将书交给学生,有时会短暂地碰一下学生的手,有时则不会。事后对学生的采访表明,那些被图书管理员碰过的学生表示更喜欢这位管理员。更有趣的是,其中不少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动作,但他们依然“爱”上了这个触碰自己的人。
进行肢体接触可能会使事情出现转机,特别是在建立某种关系时。“如果你与某人的距离近到可以进行肢体接触的程度,通常与之进行肢体接触能更好地表达你的意图。”劳拉·格雷罗说。这种接触在形成关系时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格雷罗说:“当有人这样接触我们时,我们会感觉与这人更亲密。”
研究发现,服务员、售货员碰到顾客的身体后,顾客会给更多的小费、买更多的东西;管理员把图书卡递给读者时若碰到手,读者对他的印象会更好,医生、教师和经理也有类似的效应。推而广之,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来增强人际合作。
当然,这些研究的结果并不是告诉你,你应该开始不加区分地拥抱别人了。确实,收到来自陌生人的身体接触常常使我们感到焦虑。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触摸有时甚至还会被当成“咸猪手”。对不是特别亲密的人,你只能接触肩膀和手臂,外加神经末梢不多的背部,例如握手、击掌和拍背。此外,我们还要考虑不同文化与个人对身体接触的接受程度。
最适合用身体接触进行交流的也许是安慰。即使是异性朋友,这时进行轻拍、拥抱也不容易产生误会。也许,在强烈悲伤、极度害怕之时,只有身体接触才能充分表达我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