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爱心理原创】你知道怎么吵架吗?

(2014-10-27 19:00:00)
标签:

情感

吵架

分类: 婚姻家庭-牵手一世情

【仁爱心理原创】你知道怎么吵架吗?
作者:刘俪(本中心专任资深心理咨询师)

 

 

机场安静的候机室里突然传来一位男士的咆哮声,抬头一看,一位先生正在大发雷霆,怒斥着他的妻子,孩子无辜地仰脸看着面红耳赤的父亲,一脸茫然又害怕的样子!妻子站在旁边也不甘示弱,两人就这样一来一往地舌战起来,引来不少围观的人们。

 

吵架的夫妻比较长寿?

美国密西根大学在好多年前曾做过一个实验,结论就是会吵架的夫妻比较长寿!这个实验发现用吵架的方式来沟通的夫妻,比压抑情绪不吵架的夫妻身体要健康的多。重点不是鼓励夫妻常吵架,而是当彼此有意见不合、矛盾、冲突时需要沟通,需要讲出来,就算是吵架也好!因为讲出来后,情绪可能可以借此抒发,而压抑不说的就一直憋在心里,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这个实验容易误导人的地方是,乍看之下好像是在鼓励夫妻吵架;其实他们实验的目的是看看有哪些因素会让人长寿,结果发现有些会吵架的夫妻是比较长寿,原因是比那些把郁气闷在心里不说的情绪伤害要少些;结论中并没有说会吵架的夫妻婚姻质量也如何如何提升了,若是如此,那就鼓励大家来吵架吧!

 

一吐为快不如暂停

吵架其实是一种非常负面的表达方式,虽说它可以暂时缓解愤怒的情绪,但对彼此的关系定会造成相当的伤害。解决冲突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暂停”,也就是双方都立即打住,不再在冲突点上再说什么,等大家气都消了之后再做沟通;而能“暂停”,是要在平时夫妻就先约定的,因为这样可以不会继续在彼此伤害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暂停”后可以自己安静下来,静静想一想,我到底在想什么?我需要什么?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思考会帮助我们冷静下来;然后再思考一下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或应该做什么?想好了之后才采取行动,这样一方面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另一方面也不会酿成更大的伤害。

 

 

人在气头上有时真的会忍不住,批评、责骂、抱怨的话就会冲口而出,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要切切记得下面几件事:

            不要侮辱对方的人格、尊严:每个人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的,配偶更是,当我们侮辱配偶,其实也是在侮辱自己,因为配偶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嫁(娶)了你这个没心没肝的,是当初我瞎了眼了..."这就是对配偶和自己极大的伤害;

            不要攻击对方的软肋:攻击对方的软肋(多半是无法改变的事)一方面是落井下石,一方面也显示自己不够厚道;"一看你这长相就是智商低..."

            不要牵涉或羞辱对方的父母、家人:争吵是两个人的事,不要弄成两家人的战争;"你这么固执,就像你妈一样,你们全家都是..."

            不要翻旧账:只要针对当下争执的事情就好,不要模糊焦点,扩大和加深争执面;"你怪我没把孩子管好,你呢?有本事,为什么五年了工资都没涨呢?看看隔壁人家老王每年..."

            不要太强势:咄咄逼人,把人逼到墙角,不给人留余地,让对方无招架之力,这虽能逞一时之快,,但却会加深裂痕;"你说!有本事你说啊!你厉害?动手啊!..."

            不要以偏概全:比如说“你总是…”、“你每一次…”、“你从来不…”,这样对方一定会不服气地说:“我哪有?”,冲突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糟糕;

            不要在儿女面前争吵:父母在儿女面前吵架,一则会吓到孩子,二则有时会让孩子误以为是他们的错导致父母争执而无故自责,三则给孩子一个最坏的榜样,孩子没有学习到如何处理冲突,反而以为有冲突时就得用吵架来解决;

            不要在大庭广众前吵:人常想要争强好胜,如在大庭广众前吵架,有可能会因为面子问题而不善罢休;更不要想要争取观众的同情或是支持,这会加速夫妻关系的撕裂;

    不要提“离婚”两个字:吵架归吵架,不要想离婚,因为离婚是条不归路;如果气头上,对方说“好啊!谁怕谁?”就骑虎难下了;

            绝对不可以动手;动手的后果是让对方对自己信任的彻底破产。原来夫妻应该是相守、相护的,结果成了最先伤害对方的人。

 

吵架绝不是沟通的好管道,但如果真的吵起来的话,也请遵守不要彼此伤害的最低规则,才不会让伤害升级!


【仁爱心理原创】你知道怎么吵架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