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心理原创】拿什么拯救你,重复唠叨?-----“知错就改”之改错篇
标签:
育儿唠叨 |
分类: 亲子教育-亲子总动员 |
人们之所以会不厌其烦的重复唠叨一些事,是想当然的以为只要表现得够急切、提醒得越频繁,别人就会越在意,越会照着自己所希望的去做。但只要设身处地稍微一想,就知道所做与所想要达成的目标其实是南辕北辙----重复和唠叨只能让人心生厌烦,越发拖沓。
如果重复唠叨没有用,那又如何得到想要的呢?比如那位想让4岁孙子按时按量、好好吃饭的奶奶,她可以怎么办?
给孩子创造参与的机会,激发其主动性。在吃饭这件事上,也有很多可以让孩子参与的机会。比如,准备一个小鼓,当孩子自己感觉饿了,就敲打一次鼓让奶奶听见,然后给奶奶半个小时去准备食物。或者,给孩子一个任务,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就提醒奶奶做饭时间到了。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备菜,让TA把自己的菜做一个特别的记号,这样TA就会期待能吃到自己准备的菜。
与孩子商量不好好吃饭的结果,让“结果”做坏人。与孩子一起商量,如果没有好好吃饭,会有什么结果?缩短玩玩具时间,看动画片时间等,宗旨就是TA会因着没有好好吃饭而丢失一些心爱的东西。这样,做大人的不需要一再唠叨,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与孩子当初的约定,并且在TA违反之后温柔却坚决去执行,这样多次,孩子会知道大人不会妥协,而为了维护自己心爱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履行当初的约定。
适当的给孩子奖励,让其更有动力。在约定“惩罚”的时候,最好也要有奖励来让孩子心理有平衡。记录孩子乖乖吃饭的次数,可在纸上张贴“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得到一些奖励,奖励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需要,书本、玩具、出去游玩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了记录,更不要忘了每次孩子做得好时的口头赞扬和鼓励,这会越发激发孩子的动力。当孩子真的有了得奖励的资格时,大人一定要做到所承诺的,这是以后孩子会继续跟你约定的决定因素。
按照以上去做,就可以替换“重复唠叨”,而且能真正得到想要的。行动起来吧,知错就改,拯救重复唠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文颖老师的文章:《重复唠叨,你知错了吗?--知错就改之知错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f485470102v1sw.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