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心理原创】我遇到挫折了 ——孩子忍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标签:
育儿 |
分类: 亲子教育-亲子总动员 |
我遇到挫折了
身边的人都很诧异,宝音摔跤以后,基本都是自己站起来,拍拍膝盖,对大人们说:“我啊蹦(拟声词,摔跤以后发出的响声)了。”不哭不闹。除非摔得特别痛才会要我们抱,抱一下她就自己抹眼泪,忘记摔跤的事情,又去玩了。而我们给予她的是关注:“站起来吧。”“摔哪里?痛吧?抱抱,我心疼你。”我们不会打桌子帮她“报复”,也不会吼叫让她长记性。
宝音两岁两个月的时候就自己要求用筷子吃饭,有一次她都快哭了说:“我夹不起来。”我立即回应:“好挫折沮丧啊,筷子夹不起来。”宝爸说:“没事,慢慢来,你以前都夹起来过。来爸爸教你怎么用筷子。”宝音哼唧了两声,继续尝试爸爸教的方法。
玩积木的时候,宝音逐渐可以堆很高,有几次太高了积木倒塌了。宝音很挫折,把积木推倒到地上,跑来对我说:“我堆不高,你帮我吧。”我停下手头的活儿,蹲下对她说:“这种感觉就是挫折。来妈妈看看怎么了。”我并不是帮她堆积木,而是帮助她了解怎么做才可以克服困难。
不想娃受苦
为人父母家长都有一个看似很美的心愿——孩子人生都健康顺利。只是一则人生本来就是困难重重,二则人其实很有韧性和不断成长的本能。所以本来就是有风有雨的人生,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来教养。当孩子逐渐成长的时候,我们也要给孩子机会来承担当下年龄阶段会遇到的挫折。这样孩子才能成长成熟成才。
很多家长可能经历过生活很多的苦——物质的匮乏,关系的冷漠破碎……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儿孙尝到生活有苦头。当然,有些极端的父母刻意不断给孩子超过孩子年龄阶段能承受的挫折苦头,这也是不恰当的,一般这样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你若看到一个退缩、没有自信、不敢冒险的孩子,多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记得笔者从小学开始,父母就会暑假安排去乡下,上山背肥沃的土壤到农田,和乡下亲戚们一起田里掰玉米,挖沟渠引水灌田。小小的肩膀都磨破皮,手上也起泡。可是忍受挫折的能力也是一直渐长。
家长这样做
常听一些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很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父母也苦恼不知道如何做。其实我们可以:
一、“忍”!忍住想要帮助孩子承担所有挫折困难的行为。
二、“陪”!陪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并且接受期间自己与孩子的所有的负面情绪。并且和孩子讨论制定选择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及时肯定孩子的每一个成功经历——具体肯定孩子的行为和心志。
三、“等”!等孩子慢慢习练通达各种技能,不因为着急而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以至于孩子的忍受挫折能力没有机会锻炼成长。
四、“学”!人生就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自己也是要不断学习更多情商管理知识,挫折管理知识,并且不断实践。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遇到困难挫折不逃避不抱怨,勇于面对,积极应对。我们会教宝音如何面对我们的“不”,并且一再告诉她,接受“不”也是她的权力和人生必修课。
父母就是陶匠,孩子就是陶土,做父母的不能不慎。
推荐阅读本中心刘鸿娇老师的文章:《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f485470101ku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