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和

(2022-07-05 20:38:47)
顾随说:王右丞心中极多无所谓,写出的是调和,心中也是调和,故韵长而力少。

调和是“无所谓”,所谓无所谓,就是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且是“化”。

这里的化,笔者的理解是作者与身外之物,身外之人等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化”,也可以说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如其所是”,胡塞尔哲学的“回到事物本身”。

调和还是“无憎恨”和“无赞美”,也就是“无好恶”。

调和也是“无期待”,任何事情,“物来顺应”心如止水。

调和也是“无得失心”。

首先,调和是自己与环境的调和。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顾随说,这些都是作者与环境的调和,这种调和,随遇而安,自然而然,无所用心,生活与大自然合二为一。

这种合二为一,可以称之为“不二”,道教有个神仙叫“孙不二”也是是一样的。

也可以称之为“不隔”,也就是人与自然环境“零距离”。

与之相反,人与环境的不调和,也比比皆是。

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比如孟郊《答友人赠炭》: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这首诗就是不调和, 在诗中作者讨厌寒冷,希望温暖的感情非常明显。

这一点和陶渊明的境界差远了: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野,晨鸡不肯鸣。

我们从这首诗中,看不出作者的好恶、期待与不期待等。

其次,人要和自己调和。

思念的时候,就表达思念。

焦虑的的时候,就表达焦虑。

发怒的时候,就发怒。

不要企图控制,所有的控制,就是不调和。

这种控制,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执”,简言之,就是“拧巴”

比如,你本来非常思念她,但是,你非得要不去思念,这样你反而更思念。

你焦虑的时候,就好好焦虑,你非要告诉自己不要焦虑,试图控制自己的焦虑,结果还是适得其反。

发怒的时候,你就发怒,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线,而且,能够发怒也是内心强大的体现,一个人不能发怒,不敢发怒也是内心弱小的表现。

心理学说,你对你的所有的压抑,都会存在你的内心,并且在以后以更加丑陋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你在单位受气,你不敢抗争, 回家以后你就对老婆孩子发脾气。

那些针对弱者的犯罪,比如针对幼儿园少年儿童的犯罪,都是犯罪分子被他人欺负,自己不敢反抗,于是,将罪恶的黑手伸向弱小的群体。

但是,你如果发泄出来,就完全不同了。

搜狐张朝阳,谈及自己的焦虑:每当焦虑的时候,他非常痛苦,于是他特别想逃避这种焦虑,可是,越是想逃避焦虑,就越是焦虑。

后来,他学乖了,焦虑就焦虑吧,焦虑的时候,就接受自己的焦虑。

但是,在焦虑的时候,他尝试转移注意力,比如说工作,专心工作,或者好好看书,当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的时候,焦虑的症状就减轻了。

当焦虑的时候,不要试图“我不焦虑”,你越是想不焦虑,你越是焦虑。

思念一个人也是如此。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这是写思念。

自己思念她,就表现出来,这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情深,就表现出来。

王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诗写在叛军占领长安以后,王维担任伪官的时候写的,写了自己的伤心,写了自己的期待和悲伤。

也正是这首诗救了王维,叛军被消灭以后,朝廷原谅了王维。

第三,和他人和谐。

和他人和谐就是对他人不期待,不期待他人对你好,当你不期待的时候,你就没有失望。

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不希望朋友来,也不希望朋友不来,只是说“归不归”,你来我接受,你不来我也接受。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写王维和农村的生活和谐统一。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对朋友的态度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他没有说“你一定要留下来,我不希望你走”这样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字之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