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使现前化

(2022-04-17 08:55:11)
笔者在之前你的文章中讨论了胡塞尔的“现前化”和“使现前化”的问题。

比如,我面前有一颗桃树,桃花开的正艳。这就是“现前化”。

我回到家,做到书房的椅子上,闭目养神,我想起了这棵桃树,这棵桃树的样子有映入了我的脑海,其逼真程度,与我站在这棵桃树面前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使现前化”。

笔者发现,“使现前化”消除了我与这棵桃树的距离。

我想她了,她就到了我的面前了。

此时,我想到一首歌《漂洋过海来看你》,我爱你,即便你在天涯海角,时空的距离都不显得远,我都可以漂洋过海来看你。

换言之,我想她了,无论她在哪里,她都能到我的面前。

此时,我想到子曾经曰过:我欲仁,则仁至矣。

以前不怎么理解这句话,现在感觉很理解了。

当你想做到仁的时候,你就能做到,并且你就是一个“仁人志士”。

不要怀疑信念的力量,当你想做什么事情,你就能做到什么事情。

当你想做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实际上解决了“你是谁”,以及“我能做什么的”问题。

动画片《狮子王》有这样一个场景:

小狮子被刀疤逼迫无奈跟疣猪生活在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时间久了,我就认为自己不是狮子,而是疣猪了。

当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他是狮子,需要他拯救“狮类”。

当他决心回到狮群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的时候,他就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了。

或者说

他本来是一只雄狮,但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自己的“良知”被蒙蔽,现在当他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一只狮子的时候,他就称为了一只真正的狮子。

电影《天道》中丁元英对芮小丹说: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还是你;当你知道你是你的时候,你就不是你了。

在另一个情节中,芮小丹说:

如果我的能力让我穷困潦倒,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只要不是我觉到悟道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这两句台词,很经典!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诗词中有许多“使现前化”的典型例子:

唐代张若虚在《春江花雨夜》中写道: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翻译一下,当你想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想想她的样子:她的住处,她住处的样子,她在做什么。这些过去的场景,历历在目,恍如眼前,恍如昨日。

这场景和她在他的面前没有什么不同。

王勃有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心心相印,天涯算得了什么?这和我们比邻而居一样。

宋代陈与义有一首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二十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么的生动!

绮怀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诗词都是一个套路,过去,现在,然后再回到过去,来回往复。

洪汉鼎在《诠释学》中说:

每一个行为都指向某个对象,但是,一个对象能以不同的方式被指向,对象能按照“现前化”的 程度直接被给予。

例如,我现在观看花园的里的苹果树,这苹果树就是直接被给予的。

但是又能够按照“使现前化”的程度间接被给予。

例如,我反思我关于开花苹果树的经验,这经验就是间接给予的。

换言之,不同的人看苹果树,这种直接给予是不一样的;当我将苹果树“使现前化”的时候,有我的反思在里边,从而被间接给予。

此时,我想起我拍照的经验:

我拿着相机,对准景物,然后调整光圈的大小,远近不同的景物,变得清晰或者模糊。

当模糊的景物,变得清晰的时候,这就是“使现前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哲学
后一篇:光彩照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