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2017-03-18 10:26:13)
标签:

ca(oh)2

中强碱

溶度积

溶液ph计算

化学教学

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氢氧化钙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有一定重要性的化学物质。

在化学教学中一般把他当做强碱来处理的原因,可能只是为了简化教学内容,以便回避一些不必要麻烦。实际上,氢氧化钙是一个具有相当多“特殊性”的物质。教师对其应给予一些特别的关注。

一、化学手册中有关氢氧化钙的几个数据

要全面细致地认识一个化学物质,除了从教材或实验得知其一些物理及化学性质之外,更重要的恐怕也就是查出、并解析它的一些主要化学常数了。

在一般的化学手册中都可以查到氢氧化钙的下述这些化学常数[1]

如在“无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表中可查得,氢氧化钙的pK1=2.43pK2=1.40。可改写为Kb1=3.7×10-3Kb2=4.0×10-2。说明它是一个在水中不会完全电离的二元弱碱。只不过它在弱碱中还属于碱性较强的一类物质,可将它归属为“中强碱”。

在“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表中可看到,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在20℃时,溶解度是0.165g/100gH2O,可将其纳入微溶物的范畴。不难折算出,此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为2.23×10-2molL-1

在“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表中可查得,Ksp=5.5×10-6。与一般难溶物的溶度积数据比较,这个数值还是较偏大了一些。

这个溶度积,同样与其溶解度的数值“不相符”。因为按照通常的“习惯”,都认为饱和溶液浓度既然是2.23×10-2molL-1,那么溶液中就有[Ca2+]=2.23×10-2molL-1,及[OH-]=2×2.23×10-2molL-1。这样计算出来的Kspˊ=[Ca2+][OH-]2=4.4×10-5,居然是前面实测溶度积的8倍。

这也是在暗示我们不要指望,在难溶物溶解度与溶度积间去进行简单的数值换算。

二、氢氧化钙溶液中[OH-]的计算

既然氢氧化钙在水中不会完全电离,那么应该如何计算某浓度氢氧化钙溶液中的[OH-]呢?

这并不很困难。因为它既然是一个二元弱碱,其溶液中[OH-]的计算,就可以比照二元弱酸溶液中[H+]计算来进行。

在分析化学教材中可以找到计算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精确式[2]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对照这个式子,可写出二元弱碱溶液中[OH-]的计算公式为,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在这种溶液碱性很强、根本没有必要考虑水分子电离的情况下,可将上式化减为: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1

这样,只要将c=2.23×10-2Kb1=3.7×10-3Kb2=4.0×10-2代入式(1),就可以进行[OH-]的计算了。

由此可解得 [OH-]=1.7×10-2mol•L-1)。

这个饱和溶液的[H+]=6.1×10-13mol•L-1pH=12.22

溶液中[OH-]的数值(1.7×10-2)竟然比溶液浓度c=2.23×10-2都小。说明氢氧化钙的第一级解离是不完全的(相当于其电离度是74%),第二级解离当然就更微弱了。

三、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钙的存在形态

氢氧化钙在饱和溶液中既然第一级电离都不完全,它当然就会以组成为Ca(OH)2的离子分子,以及水合的CaOH+Ca2+OH-离子,这样的四个物种的形式来在水中存在。

对于,在已知该溶液中一个物种[OH-]=1.7×10-2 mol•L-1的情况下,欲求其余三个物种浓度的问题。只要有三个方程,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为此,先写出两个平衡常数表达式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再加上一个物料平衡,[Ca(OH)2]+[CaOH+]+[Ca2+]=c=2.23×10-2……(2)。

这样就凑够了三个方程。

通过前两个平衡常数表达式,可以将[CaOH+][Ca2+]都用[Ca(OH)2]表示出来。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及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再将它们代入物料平衡式。物料平衡式就变成了一个只有[Ca(OH)2]的方程: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3

在式(3)中代入cKb1Kb2[OH-]的具体数值后,有.

[Ca(OH)2]+2.24×10-1×[Ca(OH)2] +5.42×10-1×[Ca(OH)2]=2.23×10-2

由此,可以很容易地解出:[Ca(OH)2]=1.3×10-2mol•L-1),[CaOH+]=2.8×10-3mol•L-1),[Ca2+]=6.8×10-3mol•L-1)。

也就是说,在这个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作为离子分子的Ca(OH)2占了57%(多一半)、水合CaOH+占了13%、水合Ca2+占了30%

其中的[Ca(OH)2]+[CaOH+]=1.3×10-2+2.8×10-3=1.6×10-2,通常被认为是Ca(OH)2的固有溶解度。

四、氢氧化钙溶度积的计算

接续上面的计算,是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钙的Ksp的。因为前面已得出,[Ca2+]=6.8×10-3mol•L-1[OH-]=1.7×10-2 mol•L-1。只要再相乘一下就有,Ksp =[Ca2+][OH-]2=(6.8×10-3)×(1.7×10-2)2=1.9×10-6

这个计算出的所谓溶度积与文献值的5.5×10-6比较,仅是文献值的1/3。这么差的相互吻合度,说明上述计算中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应该考虑到,电解质浓度较大溶液中会有较强的盐效应。对氢氧化钙这种溶解度不很小的饱和溶液来说,是不能用离子浓度替代离子活度,来进行相关讨论的。

而要计算离子的活度,就要先知道离子的活度系数。要求出离子的活度系数,就必须要先知道溶液的离子强度。要计算溶液的离子强度,就必须要知道该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但氢氧化钙又是不完全解离的,分析浓度与其各离子的实际浓度间还没有简单的关系。即,2.23×10-2molL-1的氢氧化钙溶液中,[Ca2+]并不等于2.23×10-2molL-1,而[OH-]也不是[Ca2+]2倍。问题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对此,可以试着采用如下的数值迭代的方法。

在上面计算的基础上,已经得出了溶液的组成是,[OH-]=1.7×10-2 mol•L-1[CaOH+]=2.8×10-3 mol•L-1[Ca2+]=6.8×10-3 mol•L-1。由此是可以计算出溶液的离子强度的。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离子的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的关系为,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4

其中的B0.00328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为离子体积参数,可查得:H+900Ca2+600OH-300[2]

虽然在该表中并未查到CaOH+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但作为一价阳离子,它的值也应该在300左右。

这样由式(4)就可以计算出各离子的活度系数,γ(H+)=0.88γ(Ca2+)=0.58γ(OH-)=0.86γ(CaOH+)=0.86

这些活度系数应该怎样来使用呢?有两种使用的方法。

一是,考虑到Kb Ksp这些平衡常数,本质上都是标准平衡常数(热力学平衡常数),都是与离子的活度相关的。可以用活度系数将所有的离子浓度,都变成活度。然后,把这些活度调入到相关的还有标准平衡常数的公式中去运算。

另一方法则是,用活度系数将热力学平衡常数改写为浓度平衡常数,用浓度代入这种用浓度平衡常数表示的公式中去计算。

对这个问题,显然用后一方法应该会更方便一些。

据此,可以将式(1)所涉及的活度常数Kb都换算成浓度平衡常数kb。有,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可得浓度平衡常数kb1=5.0×10-3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kb2=6.9×10-2

将这些浓度平衡常数代入式(1),可整理得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从而解出 [OH-]=2.0×10-2mol•L-1)。

这样物料平衡(3)就成为了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可解得:[Ca(OH)2]=1.1×10-2mol•L-1),[CaOH+]=2.6×10-3mol•L-1),[Ca2+]=9.1×10-3mol•L-1)。

这样,[Ca2+][OH-]2=(9.1×10-3)×(2.0×10-2)2=3.8×10-6。虽与文献值还有差距,但与从浓度计算出来的1.9×10-6相比较,已有了显著地改进。

为有更好的结果,可用第一次迭代计算出的结果为实际浓度,再进行第二次迭代:

溶液离子强度的计算为: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由式(4)可计算出各离子的活度系数:γ(H+)=0.87γ(Ca2+)=0.55γ(OH-)=0.84γ(CaOH+)=0.84(与前面的数值相比较,又有了些许的变化)

这样,两个平衡的热力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平衡常数间的关系也会有变化。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可得浓度平衡常数kb1=5.2×10-3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有kb2=7.3×10-2

将这些浓度平衡常数代入式(1),可整理得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从而可解出 [OH-]=2.1×10-2mol•L-1)。

这样物料平衡(3)就成为了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可解得:[Ca(OH)2]=1.1×10-2mol•L-1),[CaOH+]=2.6×10-3mol•L-1),[Ca2+]=9.1×10-3mol•L-1)。

这样,[Ca2+][OH-]2=(9.1×10-3)×(2.1×10-2)2=4.0×10-6。计算结果向文献值又逼近了一些。

对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来说,这已经能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这也表明,这个处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暗示着,氢氧化钙的Kb1Kb2Ksp及溶解度c,这些数据间有较好的相互吻合性。

五、Ca2+盐溶液的酸性

如果承认氢氧化钙是一个弱碱,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考虑Ca2+盐的水解问题。

对此,可对常见的0.10 mol•L-1CaCl2溶液,计算一下其中的[H+]

作为一个质子酸,Ca2+Ka1=Kw/Kb2=1.0×10-14/4.0×10-2=2.5/×10-13

可看出这是一个极弱的酸。按照一般的处理方法,应该忽略掉其第二级电离(水解),并应该用极弱式来计算其[H+]

这样,有

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mol•L-1)。pH=6.73

这个非常接近于7pH,是不足以使石蕊、或甲基橙等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

也就是说,Ca2+盐溶液的酸性只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这样的弱酸性,通常都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六、氢氧化钙电离过程的表述

氢氧化钙既然是一个二元弱碱。其电离过程就应该被准确地表述为,

Ca(OH)2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Ca(OH)++ OH-,及Ca(OH)+有关中强碱Ca(OH)2的几个问题 Ca2++ OH-

但是,只要一强调这个分步电离的过程,随之而来的就会有,Ca(OH)2溶液中Ca2+OH-离子的浓度要用公式去计算,Ca2+盐溶液会水解而有酸性,这样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使Ca(OH)2既无法按照一般的强碱来处理,也无法按照一般的难溶弱碱来对待。

教师们约定俗成地把Ca(OH)2作为强碱来看待,可能就是在两相权衡后,认为还是把它看做是强碱,算是矛盾最少的一种选择吧。

此外,在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产物端,当有作为微溶化合物的氢氧化钙出现时,是否要加注符号“”?这也是一个学生常常提出的问题。

这当然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当反应物浓度很低,而造成产物Ca(OH)2达不到饱和的程度,同时也观察不到有沉淀析出的现象时,就不能在Ca(OH)2右侧加符号“”。只写出其化学式就可以。

反之。当由于反应物浓度较高,作为反应产物Ca(OH)2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或有浑浊现象)时,那就应该标上符号“”。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是:

反应一,在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发生溶液浑浊的反应。方程式应写为,Ca(OH)2+CO2=H2O+CaCO3

反应二,加热石灰乳与碳酸钠的混合物,以制取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应写为,Ca(OH)2+Na2CO3=2NaOH+CaCO3

因为反应前后都有固相的物质存在,并不会看到有沉淀“生成”的现象。所以不能加符号“”。

七、与氢氧化钙有关的一道初中化学题

在几十年前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道教师间有争议、且与氢氧化钙相关的化学题。

内容是很简单的:在氧化镁、三氧化硫、盐酸、熟石灰,这四种物质里,哪两种物质放在一起会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四种分属于不同种类化合物、且有代表性的物质间,可以有六种数学上的组合。

据碱、碱性氧化物、酸、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连学生都可以很容易地给出其中的四个反应。分别是:

MgO+SO3=MgSO4

MgO+2HCl=MgCl2+H2O,……(5

Ca(OH)2+SO3=CaSO4+H2O

Ca(OH)2+2HCl=CaCl2+2H2O

对剩下的另外两个组合,教师间就有争议了。

因为,三氧化硫虽然不能与盐酸中的HCl发生反应,但是可以同其中的水反应。

发生的反应为SO3 +H2O= H2SO4……(6

SO3较多、使生成的H2SO4有很大的浓度时,或这个反应进行的很剧烈、而有大量热放出时,则还会有HCl气体的逸出。

这个反应在理论及实际上可以进行,是无需置疑的。问题在于,要不要写出这个反应。

认为不应该写出这个反应的理由是:这四种物质中并没有包括水。

反驳的理由则是:盐酸有两层含义,可以单指该溶液中的溶质HCl,也可以代表整个作为混合物的溶液。从后一角度理解,盐酸是由两种化学物质,HClH2O构成的。

原题中的“四种物质”指的只能是四种实物,其中一种就是作为混合物的盐酸。三氧化硫与它的反应也确实能够发生。并且这也不超出学生学过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的知识范围。写出这个反应是合理的。

原题中如果强调要是“四种化学物质”的话,那才能将H2O排除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像教材这样,“四种物质”实际包含的是5种化学物质。写出反应(6)不但是允许的,并且应该给与鼓励。

当然,从水可以参与反应的角度看,反应(5)在MgO过量的情况下,也能有后续的反应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MgO+ H2O= Mg(OH)2

能想到这个反应的教师,才算是把这个题给钻透了。

在六个可能组合中还剩下的一个,就是氧化镁与熟石灰了。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呢?

一种观点认为,MgO作为干燥剂,其干燥效率远高于CaO(与前者平衡的水蒸气为0.008g/m3,而后者仅为0.2 g/m3)。这意味着,在密闭容器中,反应MgO+Ca(OH)2=CaO+Mg(OH)2是可以顺利进行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以从标准生成自由能来判断。查得[3]

物质

CaO

Ca(OH)2

MgO

Mg(OH)2

ΔfG°/kcal•mol-1

-114.4

-214.33

-136.13

-199.27

 

由此可计算出,Ca(OH)2+ MgO = Mg(OH)2+ CaO,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为:

ΔrG°=ΔfG°(CaO)+ΔfG°(Mg(OH)2)-ΔfG°(MgO)-ΔfG°(Ca(OH)2)

    =(-114.4)+ (-199.27)-(-136.13)-(-214.33)=36.79kcal•mol-1

这个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是一个不小的正值,表明这个反应是不会自发进行的。

还有教师,试图用Mg(OH)2的分解温度是350,而Ca(OH)2的分解温度是580,说明Mg(OH)2不如Ca(OH)2稳定。因而氧化镁与熟石灰之间的反应不会发生。

其实,这种种热力学角度的讨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环境与条件。

作为干燥剂,对应的实际是氢氧化物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由反应方程式Mg(OH)2 = MgO+ H2O,写出其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就是一个只有一项的、只关系到水蒸气分压的式子,Kp=p(H2O)

最低分解温度,描述的则是上一分解反应,在水蒸气分压为1atm、且非室温情况下的变化。

而讨论四种固体间反应方向的标准自由能变,恐怕只有理论的价值吧。

应该看到,对这个反应来说上面的这三个“论据”,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对两种固相反应物来说,反应的最大障碍实际上是两者是否能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便两固体物质的颗粒很小,相互间有很强的反应趋势,但如果没有充分的研磨及加热,一般也都是很难进行的。

其实,即便这个反应从化学热力学角度被允许,教师也不应该让学生去写这种两固体间的反应方程式。

参考文献

[1]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2] 武汉大学等校. 分析化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姚云斌等编. 物理化学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