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冲溶液pH值计算最简式适用范围的讨论

标签:
缓冲溶液溶液ph值计算最简式代入法公式适用范围 |
分类: 电解质溶液 |
关于缓冲溶液pH值计算最简式适用范围的讨论
缓冲溶液是一个有着较特殊性质的重要溶液体系。该体系中[H+]及pH值的计算也是化学工作者回避不了的基本问题。但是,这种溶液中[H+]及pH近似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则很少有系统的讨论。
一、现行教材对缓冲溶液pH近似计算的处理方法
不仅在分析化学教材中对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有介绍,在一般的无机化学教学中也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只是,后者的讨论深度要更表面化一些罢了。
1. 理科《无机化学》教材对缓冲溶液pH计算的介绍[1]
就一元弱酸及其盐混合溶液的一个实例,教材推导出了[H+]的一般近似计算公式。为
并就弱碱及其盐溶液中[OH-]的计算,给出了公式
对这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教材并没有进行任何讨论。
2. 工科《无机化学》教材对缓冲溶液pH计算的介绍[2]
可能是有实际的需求,工科教材对缓冲溶液pH值计算的要求似乎更细致了一些。在给出公式(1)的同时,还指出了其适用条件为:Ka不太大(如< 10-4),c(酸)或c(碱)不太小(并没有给出定量的数值)。
教材还特别指出了,在“计算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如H3PO4-H2PO4-)的pH值时,不能用这一近似公式”。
3. 理科《分析化学》教材对缓冲溶液pH计算的介绍[3]
分析化学教材理应对缓冲溶液pH计算有更详细的讨论。因此,就弱酸HB及其共轭碱NaB组成的缓冲溶液,教材先后给出了三个计算公式。
并从酸及其共轭碱原浓度的角度,限定最简式()的使用条件是:c(HB)
[H+]
-[OH-]。实际上是限定了c(HB)及c(B-)都要较大。
并给出如下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限定条件的使用方法。
例1,计算0.20 mol•L-1 HAc与4.0×10-3 mol•L-1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
解,已知Ka=1.8×10-5 ,先采用最简式计算溶液的H+浓度,即
由于c(Ac-)和计算出的H+浓度接近(约是[H+]的4.5倍),最简式会有较大计算误差。故应该用近似式(4)来计算。即
解上面的一元二次方程。得[H+]=7.6×10-4(mol•L-1),pH=3.12。
但,人们对这个例子多少还有一些看法。溶液中的c(HB)及c(B-)相差达50倍,这个溶液还有多少缓冲能力,还能被看作是一个缓冲溶液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试着计算一下该溶液的缓冲容量:
为此,先要计算出该溶液中的[H+]。将Ka=1.8×10-5 ,HAc浓度 0.20 mol•L-1,及NaAc浓度4.0×10-3 mol•L-1代入从式(3)推导出的,如下计算[H+]的精确式,
可解得,[H+]=7.5×10-4(mol•L-1)。
接着,就可以将这一[H+]数值代入计算缓冲容量的精确式,来进行β的计算。
能解出β=0.012。
考虑到缓冲容量在0.02以上的溶液,才有资格被称为缓冲溶液。例1所给体系的缓冲容量这么小(0.012约为0.02标准的一半),是没有资格被称作是缓冲溶液的。
但是。这一计算结果也表明,在这种情况下用式(4)来计算溶液的[H+],确实仍有很好的计算精度。对这种共轭酸碱浓度比相差较大的情况,作为近似式的式(4),与最简式(1)相比较,确实有小得多的计算误差。
从上面的这些讨论还不难看出如下的两点:
一是,与一元弱酸溶液相比较,缓冲溶液是一个更复杂的平衡体系。其[H+]近似计算的公式的选用,要受到溶液酸碱性、c(酸)与c(碱)的绝对值、c(酸)与c(碱)的相对值、Ka的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是,关于缓冲溶液中[H+]近似计算各公式的适用条件,还是比较粗糙的,还没有达到定量化的程度。如“”表示的是,前者为后者的两倍、五倍、还是十倍或二十倍呢?总不能让每个人都去各自为政吧。
二、关于计算缓冲溶液[H+]最简式适用范围的定量讨论
最简式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代入法”来进行讨论[4]。
所谓“代入法”的思路是,将最简式计算出的有计算误差的[H+],乘以一个与某允许误差有关的系数a,将其作为精确的[H+]来对待。
(为避免字母的混淆,在上式(6)中将Ka中的a略去了。)
将式(6)代入如下的计算缓冲溶液[H+]的精确式,
就可以得到
式(8)是一个只有c(酸)、c(碱)与Ka,这样只有三个未定函数的高次方程。在规定出c(酸)和c(碱)的某一组数值后,都可以从这个式子计算出一个特定的Ka值。作为方程(8)的一个特定的解,这一组c(酸)、c(碱)与Ka值,就是恰好满足这个允许误差值a的集合中的一个状态点。求出许多个这样的状态点后,其连线就是最简式的适用范围曲线。
下面就用式(8),考虑到c(酸)与c(碱)的相对值可以不同,而分几种情况来进行这个讨论。
1. 质子酸碱浓度相等的情况(c(碱)= c(酸))
当然,与一元弱酸的最简式相似,还要细分为有正误差,及负误差的这样两个部分来分析才行。
(1)最简式有正误差
当最简式计算出来的[H+]恰好有5%正误差时,可计算出这个误差系数为a=1/1.05。
这样只要再规定出c(酸)为某特定值(下面表一中的第一行数据。未将c(碱)列出,是因为c(碱)= c(酸)),用式(8)就可以计算出其对应的Ka(下表中的第二行数据)。
用Excel为工具,计算出的一系列数据为:
表一
c(酸) |
1.0 |
0.10 |
0.010 |
0.0010 |
1.0×10-4 |
1.0×10-5 |
1.0×10-6 |
Ka |
2.561×10-2 |
2.561-3 |
2.561×10-4 |
2.561×10-5 |
2.565×10-6 |
2.936×10-7 |
1.186×10-7 |
将数值换算为pc及pKa有:
pc |
0 |
1 |
2 |
3 |
4 |
5 |
6 |
pKa |
1.59 |
2.59 |
3.59 |
4.59 |
5.59 |
6.53 |
6.93 |
可见,在酸碱有较高浓度情况下的pc- pKa图,应该是一条直线。也可用公式表示为c /Ka >39,或pKa-pc=1.59。
(2)最简式有负误差
误差系数为a=1/0.95。再规定c(酸)为某特定值,用式(8)来计算其对应的Ka。
用Excel为工具,可得出下表二。
c(酸) |
1.0 |
0.10 |
0.010 |
0.0010 |
1.0×10-4 |
1.0×10-5 |
1.0×10-6 |
Ka |
3.705×10-13 |
3.705×10-12 |
3.705×10-11 |
3.705×10-10 |
3.699×10-9 |
3.267×10-8 |
8.360×10-8 |
pc |
0 |
1 |
2 |
3 |
4 |
5 |
6 |
pKa |
12.43 |
11.43 |
10.43 |
9.43 |
8.43 |
7.49 |
7.08 |
可见,在高浓度的情况下的pc- pKa图,也是一条直线。也可用公式表示为cKa >3.705×10-13,或pKa+pc=12.43。
除了可以得到这两个判断公式外,还可以针对c(碱)= c(酸)的上两组数据,得出更形象的最简式适用范围图,如下图一中的线1与2。两线间的区域就是最简式的适用范围。
2. 质子碱浓度是质子酸浓度的十分之一的情况(c(碱)=0.1× c(酸))
也要分误差分别为正或负,这样的两种情况来讨论。
(1)最简式有正误差
有a=1/1.05。用Excel为工具,有表三:
c(酸) |
1.0 |
0.10 |
0.010 |
0.0010 |
1.0×10-4 |
1.0×10-5 |
1.0×10-6 |
Ka |
4.751×10-4 |
4.751×10-5 |
4.751×10-6 |
4.753×10-7 |
4.973×10-8 |
1.314×10-8 |
1.074×10-8 |
pc |
0 |
1 |
2 |
3 |
4 |
5 |
6 |
pKa |
3.32 |
4.32 |
5.32 |
6.32 |
7.30 |
7.88 |
7.97 |
在高浓度的情况下,pc- pKa也是一条直线。
(2)最简式有负误差
有a=1/0.95。用Excel为工具,有表四:
c(酸) |
1.0 |
0.10 |
0.010 |
0.0010 |
1.0×10-4 |
1.0×10-5 |
1.0×10-6 |
Ka |
2.080×10-13 |
2.080×10-12 |
2.080×10-11 |
2.080×10-10 |
1.989×10-9 |
7.576×10-9 |
9.286×10-9 |
pc |
0 |
1 |
2 |
3 |
4 |
5 |
6 |
pKa |
12.68 |
11.68 |
10.68 |
9.68 |
8.70 |
8.12 |
8.03 |
在高浓度的情况下,pc- pKa也是一条直线。
这样,就可以针对c(碱)= 0.1× c(酸)的情况,得出此时最简式的适用范围图,如下图一中3、4线间的区域。
3. 质子酸浓度是质子碱浓度的十分之一的情况(c(酸) =0.1×c(碱))
分别讨论正负误差。
(1)最简式有正误差
有a=1/1.05。用Excel为工具,可得出如下的表五。
c(酸) |
0.10 |
0.010 |
0.0010 |
1.0×10-4 |
1.0×10-5 |
1.0×10-6 |
1.0×10-7 |
Ka |
4.565×10-2 |
4.565×10-3 |
4.565×10-4 |
4.568×10-5 |
4.795×10-6 |
1.303×10-6 |
1.073×10-6 |
pc |
1 |
2 |
3 |
4 |
5 |
6 |
7 |
pKa |
1.34 |
2.34 |
3.34 |
4.34 |
5.32 |
5.88 |
5.97 |
在高浓度的情况下,pc- pKa是一条直线。
(2)最简式有负误差
有a=1/0.95。用Excel为工具,可得出表六。
c(酸) |
0.10 |
0.010 |
0.0010 |
1.0×10-4 |
1.0×10-5 |
1.0×10-6 |
1.0×10-7 |
Ka |
1.995×10-11 |
1.995×10-10 |
1.995×10-9 |
1.995×10-8 |
1.914×10-7 |
7.504×10-7 |
9.277×10-7 |
pc |
1 |
2 |
3 |
4 |
5 |
6 |
7 |
pKa |
10.70 |
9.70 |
8.70 |
7.70 |
6.72 |
6.12 |
6.03 |
在高浓度的情况下,pc- pKa也是一条直线。
这样,就可以针对c(酸) = 0.1×c(碱)的情况,得出此时最简式的适用范围图,如下图一中5、6线间的区域。
通常缓冲溶液中的共轭酸碱浓度比、c(碱)/ c(酸),在0.1-10的范围之内。计算出上述的这个范围内的数据似乎就可以了。但是为了看看是否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存在,还可以继续讨论一下。
4. 质子酸碱浓度相差二十倍情况
由于博客有字数限制,这几个有关(1)c(碱)=0.05×c(酸),且最简式有正误差及负误差;(2)c(酸) =0.05×c(碱),且最简式有正误差及负误差的计算表格从略(如对这些有兴趣可与本人联系)。
这样,就可以针对c(碱)=0.05×c(酸),级c(酸) =0.05×c(碱)的情况,得出此时最简式的适用范围图,如下图二中7、8、9、10线所构成的区域。
可以看出,当c(酸)与c(碱)的浓度差更大时(相差20倍),最简式的适用范围又有少许的偏移(与相差10倍时相比较)。之所以没有偏移很多,这是由于横、纵坐标都是以对数值为单位的。
不难想见,c(酸)与c(碱)的浓度差是40倍、或50倍时,这两个区域还会有一些移动,但每次也不会有很大的移动距离。
三、对最简式适用范围的分析
上面这10组数据,对应有图一与图二中的10条曲线,及其直线部分的10个公式。由此,可以归纳出如下的信息:
1. 计算缓冲溶液[H+]的最简式,与计算一元弱酸溶液[H+]的最简式,在适用范围形状上、及表示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一元弱酸最简式,当有5%的正误差、a = 1/1.05时,可得出下表十一。
c |
1.0 |
0.1 |
0.01 |
0.001 |
1.×10-4 |
1.×10-5 |
1.×10-6 |
Ka |
9.529×10-3 |
9.529×10-4 |
9.529×10-5 |
9.530×10-6 |
9.553×10-7 |
1.160×10-7 |
7.602×10-8 |
pc |
0 |
1 |
2 |
3 |
4 |
5 |
6 |
pKa |
2.02 |
3.02 |
4.02 |
5.02 |
6.02 |
6.94 |
7.12 |
对一元弱酸最简式,当有5%的正误差、a = 1/0.95时,可得出下表十二:
c |
1.0 |
0.1 |
0.01 |
0.001 |
1.×10-4 |
1.×10-5 |
1.×10-6 |
Ka |
9.256×10-14 |
9.256×10-13 |
9.254×10-12 |
9.232×10-11 |
9.019×10-10 |
7.497×10-9 |
3.787×10-8 |
pc |
0 |
1 |
2 |
3 |
4 |
5 |
6 |
pKa |
13.03 |
12.03 |
11.03 |
10.03 |
9.04 |
8.13 |
7.42 |
为将一元弱酸的这两组数据,与质子酸碱浓度相等的情况下的缓冲溶液最简式数据进行对比,可将其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如下图三)。
其中的1、2线为缓冲溶液最简式适用范围,11、12线为一元弱酸溶液最简式的适用范围
两个适用区在形状上极为相似。只是,缓冲溶液的适用区相对向左移动了一些。这样,就可以比照一元弱酸最简式的适用条件是,pKa+pc ≤13.03,且c / Ka≥105,而写出缓冲溶液最简式的使用条件。
即,对c(酸) 与c(碱)相等的缓冲溶液而言,其使用条件为:pKa+pc≤12.43,且c / Ka≥39。
2. c(酸) 与c(碱)浓度相对大小,对缓冲溶液最简式的适用范围有明显的影响。
图一最直观地反映出了c(酸) 与c(碱)浓度比,对最简式适用范围的影响。用c(酸) 与c(碱)浓度相等时的1与2线为参照物,c(酸) >c(碱)时适用范围右移, c(酸) 碱)时适用范围左移。但是,在图一中不仅图形移动的幅度不等,似乎还有高度上的变化。
这种区别是由于,纵坐标都是用c(酸)作为浓度单位而造成的。
如果选取“c(酸) +c(碱)”(总浓度)为纵坐标,图一将变为如下的图四。
这样,作为一个对称的图形,讨论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可以看出,当c(酸) 与c(碱)浓度比变化时,最简式适用区要缩小、且要横向移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用最简式计算缓冲溶液pH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值得欣慰的是,对c(酸) 与c(碱)相等的溶液来说,最简式还是有很大适用范围的。如,只要酸的Ka在1.0×10-2-1.0×10-12的范围内,讨论其各0.5mol•L-1酸、碱构成的缓冲溶液[H+]时,都可以用最简式来进行计算(误差不会大于5%)。
并且,只要不是在这个区间的两边界附近,酸碱的浓度再稍稀一些、浓度比稍大一些,最简式无疑也是适用的。恐怕这就是,一般无机化学教学不讨论缓冲溶液最简式适用范围的主要原因了。
3. 最简式适用范围随酸碱浓度比的偏移,暗示我们,对于H3PO4-H2PO4-(涉及的Ka1=7.1×10-3)这样的体系,也不见得就不能用最简式来计算其[H+]。因为,图一告诉我们,只要酸碱的浓度不低,或酸所占的比例较少,就可以用最简式。
下面就试着计算一例。
例2,计算含H3PO4-NaH2PO4各0.50 mol•L-1溶液中的[H+]。
解,对这种酸碱浓度相等的溶液,可判断为c / Ka=0.5/7.1×10-3=70≥39,,可以用最简式。
为验证误差的大小,用精确式计算的结果为[H+]=6.9×10-3(mol•L-1)。
两者基本吻合。最简式只有约3%的计算误差,比5%的允许误差还小了一些。
例3,对含H3PO4浓度为0.10 mol•L-1,NaH2PO4浓度为0.50 mol•L-1的溶液,计算其中的[H+]。
解,H3PO4浓度虽小了一些,但在碱多的情况下最简式适用区要左移。最简式可能也会好用。
为验证误差的大小,用精确式计算的结果为[H+]=1.4×10-3(mol•L-1)。
如果多取几位有效数字的话,可知计算误差仅为1.7%。
当然,如果是溶液较稀,并且是酸多,那样最简式的误差可能就会大一些。对此,再计算如下:
例4,对含H3PO4浓度为0.50 mol•L-1,NaH2PO4浓度为0.10 mol•L-1的溶液,计算其中的[H+]。
解,H3PO4浓度虽不小,但在碱少的情况下最简式适用区要右移。最简式可能会不好用。
为验证误差的大小,再用精确式计算。其结果为[H+]=2.7×10-2(mol•L-1)。
最简式此时竟然有-25%的计算误差。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由此也可看出,图一及一些最简式适用条件判断式还是很好用的。
当然,不妨就此例再看看近似式的计算效果如何。
这是一个pH小于6的溶液,应该用式(4)。将式(4)改写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有。
代入Ka1=7.1×10-3,cB-=0.10 mol•L-1,cHB=0.50 mol•L-1,可解得[H+]=2.7×10-2(mol•L-1)。与精确式的计算结果几乎一样,说明这种情况下近似式确实有很好计算精度。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3] 武汉大学等校. 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4] 伍伟夫.
酸碱溶液[H+]近似计算公式适用范围的数学推导.
化学原理补正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