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2016-11-22 13:12:59)
标签:

王水

硝酸

盐酸

au

hgs

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王水几乎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必备教学内容[1] [2]

可能是由于这个体系的组成稍稍复杂了一些,因而在有关王水性质的介绍中,也出现了一些常引起教师及学生困惑的问题。有必要就此展开一些讨论。

一、王水知识的简单介绍

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混合,而得到和一个混合液。呈浅黄色,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

关于其化学式,有两种意见。一种以百度百科为代表,认为它是混合物,所以无化学式;一种以360百科为代表,认为是NO2Cl(名称为硝酰氯,是硝酸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后的产物)。

王水在室温下会缓慢分解且失去氧化性,因而不宜长时间放置或保存。一般要现用现配。

其最为显著的化学性质是其氧化性。其用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王水可用来洗涤蒸发皿或坩埚上的污迹。也可用于玻璃仪器的洗涤。与铬酸洗液相比较其优点是,可避免玻璃器皿表面含有痕量含铬化合物,这样的现象出现[3]

在化学元素教学中主要表现是,在浓硝酸中不溶的AuPt单质,都能在王水中溶解;不溶于浓硝酸的HgS,也能在王水中溶解。

在化学分析中,用于溶解法分解试样。作为一个混合溶剂,它能溶解金、钼、钯、铂、钨等金属;铋、铜、镓、铟、镍、铅、铀、钒等合金;铁、钴、镍、钼、铜、铋、铅、锑、汞、砷等硫化物及它们的硒、碲矿物(该文献中还有逆王水、硫王水等介绍)[4]

有关王水的几个典型反应方程式为:

Au+HNO3+4HCl=H[AuCl4]+NO↑+2H2O ……(1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2

3HgS+2HNO3+12HCl=3H2[HgCl4]+2NO↑+3S↓+4H2O……(3

王水之所以有溶解上述AuHgS这些难溶物的能力,通常要从这样的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1]

主要是由于“王水中含有HNO3Cl2NOCl等强氧化剂”,“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还强”(可称之为“强氧化剂解释”)。上述的后两个强氧化剂Cl2NOCl来源于反应

HNO3+3HCl=NOCl +Cl2↑+2H2O……(4

其次,“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离子,从而降低了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金属溶解的方向进行”(可称之为配合物解释)。

上述这些内容,就是一般无机化学教材及化学手册中对王水的主要介绍了。

要真正理解王水的性质,并鉴别上述说法的正确性,就应该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讨论。

1. 王水的基本组成

作为一个混合酸,其基本组成当然对性质当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谓基本组成,指的就是组成王水两物质的分析浓度到底是多少。

据浓硝酸与浓盐酸体积比为1:3,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其中的硝酸约为4 mol·L-1(浓硝酸浓度16 mol·L-11/4),盐酸约为9 mol·L-1(浓盐酸浓度12 mol·L-13/4)。这样,王水中的[H+]约为13 mol·L-1(认为溶液中硝酸与盐酸完全电离)。

很明显这是一个属于稀硝酸范畴的溶液(因为6 mol·L-1硝酸及2 mol·L-1硝酸都属于稀硝酸[3])。

也正因为王水中的硝酸从属性上看是稀硝酸,所以在有王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硝酸被还原的主要产物一律都是NO。即在如上反应(1)、(2)和(3)中都有共同的反应产物NO

2. 王水与浓硝酸氧化性的比较

既然王水中的硝酸是稀硝酸,如果只考虑硝酸的影响(先不考虑可能存在的Cl2NOCl),就得不出“王水的氧化能力会比浓硝酸强”的结论。

因为,从据电极反应“NO3-+4H++3e-=NO+2H2O”,写出的能斯特方程“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来看。体系中的[NO3-]越大、[H+]越大,都会使Φ(NO3-/NO)值越大,即硝酸的氧化性更强。因此,浓硝酸的氧化性一定要强于稀硝酸。

代入具体数值计算(用浓度代替活度进行的近似计算)也有这样的结论。

对王水,有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对浓硝酸有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是浓硝酸的电极电势值更大一些,其表现出的氧化性也会更强一些。

3. 王水中水的含量

王水中所含水的多少,能决定某些物种能否稳定存在。所以,在讨论王水的反应时,当然应该先搞清楚其中所含水量的多少。

为确定王水的物质的量组成,可进行下面的计算。

查得,浓硝酸的密度为1.41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6 mol·L-1;浓盐酸的密度为1.19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2 mol·L-1。从而可知,1升浓硝酸中所含的水为,(1.41×1000-16×63÷18=22.3mol);1升浓盐酸中所含的水为,(1.19×1000-12×36.5÷18=41.8mol)。

这样王水的物质的量组成为,硝酸(分子):氯化氢:水=16:3×12:22.3+3×41.8=16:36:1481:2:9。在这个体系中,每1个酸分子平均约能分配到3个水分子。

根据这个数据不难想象出来,王水中的酸分子难于完全电离(每个离子只有1.5个水分子来与其“水合”),有相当一部分酸仍会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即便这样,就认为HNO3分子与HCl分子能直接接触,且多数分子间会发生反应,从而有反应方程式

HNO3+HCl=NO2Cl+ H2O……(5

这也是比较牵强的。因为,非金属的卤氧化物都极易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都会被单个的水分子所水解),即上述反应(5)有极强的逆向进行的趋势。如果王水中有NO2Cl,它的量也极少。

况且王水中还有更多的HCl。因此,将王水的化学式写为NO2Cl的形式并不合适。还是将王水按混合物来处理,不给出其化学式,这样更好。

从这个数据还可以知道,反应(4)的表述形式也有问题。其产物NOCl(亚硝酰氯)也是一个极易水解的物质。这样,反应产物还是写为亚硝酸HNO2才更合理一些。当然,HNO2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分解反应,2HNO2=NO+NO2+H2O。这样,最好还是将反应(4)写为

HNO3+2HCl= HNO2 +Cl2↑+H2O……(6

这样,反而容易解释王水的不稳定性。亚硝酸分解出的少量NO2,也是王水呈黄色的一个原因。

讨论了各物种在王水中的可能存在形态后,就可以从电化学理论上来分析一些常见的观点了。

二、Cl2的氧化性并不会比硝酸强

如果对氧化还原理论熟悉一些的话就会知道,不管王水中有反应(4)还是反应(6),其反应产物Cl2的氧化性,都不会强过反应物HNO3的氧化性。认为通过反应(4),就能使王水获得更强的氧化能力,是个错误的说法。

按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协同来构成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都可以被拆分成两个半反应。如,

物种1(氧化态)+ne- =物种1(还原态),标准电极电势为Φo 1

物种2(氧化态)+ne- =物种2(还原态),标准电极电势为Φo 2

若,Φo 1o 2(如下图一中最右侧纵标箭号所示),则在标准状态下的自发反应是,作为反应物的物种1(氧化态)与物种2(还原态)(图一中红色斜线连接的两红色字体物种)间发生电子的得失,得到的反应产物为物种1(还原态)与物种2(氧化态)(图一中绿色箭号指向的另两绿色字体物种)。因为此时的电池电动势为E oo+o-o1o 2>0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不难看出,反应后的两产物物种(绿色字体给出,无论是氧化态物种还是还原态物种),其氧化性强或还原性都是相对较弱的(都位于其两侧纵向箭号的始发端),都不如另两个反应物(红色字体给出)。

也就是说,对氧化还原反应,其自发反应的模式只能是[1]

    强氧化型1+强还原型2=弱还原型1+弱氧化型2

可以类比于酸碱反应,对两个共轭酸碱对,酸1=H++1,与酸2=H++2。反应能显著进行的模式是:强酸1+强碱2=弱碱1+弱酸2。酸碱反应也无法自发产生出比反应物更强的酸或碱。

怎么能想象的出,一个其氧化能力还不能令人满意的硝酸,通过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得出两个同时具有更强氧化性的产物Cl2NOCl了呢?

具体到反应(4),HNO3+3HCl=NOCl +Cl2↑+2H2O,为讨论其反应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人们一般要将其拆分成如下的两个半反应:

NO3-+4H++Cl-+2e-=NOCl+2H2OΦxo = 不详,……(7

Cl2+2e-=2Cl-,查得Φo = 1.36 V,……(8

面对着电对(8)的相当大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要超过有关硝酸各电对的电极电势值),一些人可能就觉得没有必要再讨论“谁的氧化性更强”了,这不就在证明“Cl2的氧化性更强”吗?他忘记了这是标准电极电势(Cl2的分压要达到1atm时)的数据。

在反应(4)刚开始进行时(体系中还没有Cl2),Φ(Cl2 /Cl-)是一个极小值,因为据(8)写出的能斯特方程为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9

式(9)中的Φo 项尽管很大,为1.36,但是p(Cl2)几乎为0,是一个极小值(远小于1)。使得对数项为一个极大的负值,而导致整个Φ值也很小(甚至于是一个负值),此时是谈不上什么Cl2的氧化性的。反之Cl-离子有极强的还原性。

同样,在反应(4)刚开始进行时(体系中也没有NOCl),Φ(NO3-/ NOCl)是一个极大值,因为据式(7)写出的能斯特方程为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10

尽管式(10)中的Φo 项不详,但是NOCl项几乎为0,是一个远小于1的极小值。使得分数项及对数项均为一个极大的正值,而导致整个Φ值也是一个很大的正值,此时硝酸的氧化性极强。

这样,就有Φ(NO3-/ NOCl)> Φ(Cl2 /Cl-),即氧化性更强的NO3-离子与还原性很强的Cl-离子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4)要正向进行。

随反应(4)的不断进行,体系中的[NOCl]要逐渐变大,用式(10)来度量的Φ(NO3-/ NOCl)会逐渐变小,NO3-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而体系中的p(Cl2)要慢慢变大。用式(9)来度量的Φ(Cl2 /Cl-)会慢慢变大,Cl2的氧化性慢慢增强。

Φ(NO3-/ NOCl)= Φ(Cl2 /Cl-),即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NO3-离子与Cl2的氧化性相等。

达平衡状态时,各物种的浓度将不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NO3-离子的氧化性,一定会强于反应产物Cl2。达平衡时,两者的氧化性相等。不会出现[NOCl]继续变大,p(Cl2)也变大,导致Φ(NO3-/ NOCl)< Φ(Cl2 /Cl-),反应还需要反向进行,这样的情况。

三、NOCl的氧化性也不会比硝酸强

如果NOCl的氧化性比NO3-离子的氧化性强,用电化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

电对,NOCl+e-=NO+Cl-Φy ……(11

与电对NO3-+4H++Cl-+2e-=NOCl+2H2OΦx  ……(7

将电极电势两相比较,有Φy>Φx

两电对的电极电势值既然不等,就会有电池反应,并且是电极电势大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种(式11左端的NOCl),与电极电势小的电对中的还原态物种(式7右端的NOCl)来反应。即,要进行如下的歧化反应。

3NOCl+2H2O -= NO3-+2NO+4H++3Cl-  

这个歧化反应达平衡时,有Φy=Φx。这也意味着NOClNO3-离子的氧化能力相等。

上面的这个讨论是反证,是假设有NOCl的氧化性比NO3-离子的氧化性强,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反应过程中,则是不会有这么多NOCl出现,以至于其氧化性要超过NO3-离子的。

总之,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平衡体系中,不论有多少个电对,关系到多少个氧化态物种及还原态物种,当它们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电对的电极电势值必须相等,所有氧化态物种的氧化能力都相等,所有还原态物种的还原能力也相等。

在王水中,除了NOClCl2,还可能写出NONO2HNO2HClO等,这些有较强氧化性的物种,但在平衡体系中它们的氧化能力都不可能强于NO3-离子。

四、王水能溶解AuPt的具体原因

所谓用溶剂来溶解金属,就是让金属以阳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让金属与有氧化性的溶剂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不同,对氧化性溶剂的氧化能力要求也不相同。

如,还原性极强的金属钠,用普通水做氧化剂就可以溶解;较活泼的锌,可以用稀盐酸来溶解;对较不活泼的铜,则要用氧化性更强的硝酸来溶解。而还原性极差的AuPt,是不溶于硝酸的。

可用化学计算将AuPt在王水的溶解情况讨论如下:

1. Au在王水中的溶解情况计算

金属Au在王水中溶解反应如下式,

    Au+HNO3+4HCl=H[AuCl4]+NO↑+2H2O ……(1

可将其拆分为两个反应,一个是Au与硝酸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Au+NO3-+4H+= Au3++NO+2H2O……(12

再一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Au3+离子与氯离子间的配合反应,

    Au3++4Cl-=[AuCl4]- ……(13

对此,这个计算也可以分为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的电对是:

NO3-+4H++3e-=NO+2H2O, Φo = 0.96 V

Au3++3e-=Au, Φo = 1.498 V

由这两个电极反应可得反应(12)的标准电动势为

    Eoo+o-=0.96-1.498= -0.54(V)

反应(12)的平衡常数K′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有K′=5.5×10-28

由于平衡常数极小,反应(12)是一个基本不会进行的反应。说明Au不会溶于硝酸。

第二步,考虑到Au3+离子能以[AuCl4]-离子的形式存在。

应将上反应与反应(13)相加。查得反应(13)的平衡常数,即[AuCl4]-的稳定常数为,K=1.36×1025

由于,反应(1=反应(12+反应(13)。所以有

反应(1)的平衡常数,K= K′×K=5.5×10-28×1.36×1025=7.4×10-3

这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K不是很大或很小)。在反应物浓度较大时,它可以显著地正向进行。

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会更清楚地反应出问题的本质。

可查得AuCl4-+3e-=Au+4Cl-,其Φo = 1.002 V……(14

与“Au3++3e-=Au, Φo = 1.498 V”比较,说明在有足量Cl-离子存在,而生成很稳定的[AuCl4]-时,会显著地增强Au的还原性(Φo变小)。

由反应(14)与NO3-+4H++3e-=NO+2H2O Φo = 0.96 V),可直接组合出反应(1)。且,该反应的标准电池电动势E oo+o-=0.96-1.002= -0.042(V)

这样也能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有K=7.4×10-3

得到了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后,为使大家对溶解结果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可定量地计算,在王水中究竟可以溶解多少黄金了。

这是一个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计算,按照通常的计算模式:

先将反应(1)写为离子方程式(如下计算表中作为表头的第一行)。

表的第二行,就应该是王水中各物种的初始浓度了。

这在前面已讨论过。王水中硝酸的浓度为4 mol·L-1,盐酸的浓度为9 mol·L-1[H+]13 mol·L-1(溶液中硝酸与盐酸浓度之和)。反应产物项都为0

设,金在王水中的溶解度为x mol·L-1(即达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AuCl4-]= x mol·L-1)。据方程式可看出,其余离子浓度的变化值分别如下表第三行数字所示。

将表中第二行数据与第三行数据相加,即可得出平衡时各物种的浓度,如表中第四行数字所示。

考虑到NO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在敞口的容器中反应时,它会从溶液中逸出,且在外部环境中的最大分压也就是1atm。可以定p(NO)=1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将表中第四行数据代入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式,而有: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由此可解得x=2.067mol·L-1)。可见黄金在王水中有相当可观的溶解度。

需指出的是,这是一个用浓度来替代了活度而进行的计算,是一个有一定可信度的近似计算。

计算过程和结果表明,王水中的硝酸虽有氧化性,但还不足以氧化Au。是盐酸给出了与Au3+能配合的Cl-离子,导致溶液中Au3+离子浓度显著降低,使Au的还原性增强后,溶解过程才得以进行的。

Au在王水中的溶解,是硝酸的氧化作用,与盐酸的配合作用,两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硝酸的氧化作用并没有被增强。也不必考虑是否有NOCl Cl2的存在,计算表明它们与溶解过程无关。

2. Pt在王水中的溶解情况计算

Pt在王水中的溶解情况有如反应(2)。

考虑到Pt2++2e-=PtΦo = 1.2 V。比Au小了一些。

PtCl42-+2e-=Pt+4Cl-Φo = 0.755 V。在有Cl-离子存在时,Pt的还原性比Au要强许多。

仿上面的计算,肯定也会有Pt在硝酸中不溶,在王水中不但可溶,并且比金溶解的还要更多一些,这样的结论。

如有兴趣,可自行计算一下。

3. HgS在王水中的溶解情况计算

HgS在王水中的溶解过程如反应(3)所示。

3HgS+2HNO3+12HCl=3H2[HgCl4]+2NO↑+3S↓+4H2O……(3

它涉及了四种类型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配合反应),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反应。

为弄清楚每个单一因素对反应限度的影响,可分步来进行这个计算。

第一步,先考虑简单氧化还原反应。

从标准电极电势表(酸表)查得:

NO3-+4H++3e-=NO+2H2O, Φo = 0.96 V

S+2H++2e-=H2S(ag), Φo = 0.141 V

由这两个电极反应可组合出一个完整的反应方程式,3H2S +2NO3-+2H+=3S +2NO+4H2O,该反应的标准电池电动势E oo+o-=0.96-0.141=0.82(V)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从而有K′=1.28×1083

可见,硝酸氧化H2SS2-离子(在酸性介质中)是一个进行的相当完全的反应。

第二步,把上一反应的反应物H2S换为HgS。即,把上反应与下面两个反应相加。

6H++3S2-=3H2S,的平衡常数为(1/Ka1Ka2)3

3HgS=3Hg2++3S2-,的平衡常数为Ksp3

得到的反应为3HgS +2NO3-+8H+=3Hg2++3S +2NO+4H2O,其平衡常数K″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将H2SKa1=5.7×10-8Ka2=1.2×10-15HgSKsp=4×10-53,代入上式,有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可见,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较很小,反应难于进行。是HgS的极小溶度积导致了它不溶于硝酸。

第三步,考虑配离子的形成。将上一反应再与下面的配合反应相加。

3Hg2++12Cl-=3[HgCl4]2-,的平衡常数为K3=1.2×10153

有关王水性质的一些讨论

这是一个平衡常数很大,进行的相当完全的反应。是较稳定配合物[HgCl4]2-的生成,导致了溶液中Hg2+离子浓度的大幅度降低,使HgS在含有硝酸的王水中能溶解。

这个反应与金属在王水中溶解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硝酸要氧化的是HgS中的S2-离子。但是HgS极稳定,能给出的S2-离子浓度极低,也就是其还原性很差,无法与硝酸反应(HgS不溶于硝酸)。当有盐酸时就不同了,配离子的生成使HgS给出了更多的S2-离子,即HgS的还原性显著增强,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不难看出,在这些反应中,只要考虑到王水中硝酸的氧化性,盐酸所给出氯离子的配合性,就都可以得出反应能顺利进行的结论。

总之,王水既不是最强的酸,也不是最强的氧化剂。它只不过有较强的氧化性,同时还有较强配合性的一个溶剂。在实验室中用作“洗液”,也自然有其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 大连理工大学.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4]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