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2015-12-08 14:28:14)
标签:

ph值

ph计算

phde

ph的有效数字

化学教材

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

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pH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化学概念。起初,它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定义pH = -lg[H+]。这样,它就成为了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大小的又一个物理量。

在人们知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活度间的区别后,则将pH值的定义修正为,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即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但在一般的普通化学教学中,人们仍常忽略这种浓度与活度间的区别。

在化学中为什么要引入pH值的概念呢?

一、     pH值会使氢离子浓度的表达形式更简洁

在化学中讨论某物质的浓度时,最常用的是物质的量浓度。为什么在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时要引入pH值的概念呢?一般教材只是说“水溶液中[H+]的变化幅度往往很大,浓的可大于10 mol•L-1,稀的可达1.0×10-15 mol•L-1。在[H+]<1的情况下,用pH(负对数法)表示溶液的酸度更为方便” [1]

但方便到何种程度,通过几个例子将其更清楚地表现出来才好。

教师不妨给学生列出如下的一张比较表。 

[H+]表示法

小数法

科学计数法

对数法

负对数法(pH)

0.10 mol•L-1 HCl

0.10

1.0×10-1

-1.00

1.00

0.10 mol•L-1 NaOH

0.00000000000010

1.0×10-13

-13.00

13.00

0.10 mol•L-1 HAc

0.0013

1.3×10-3

-2.88

2.88

0.10 mol•L-1 NH3

0.000000000075

7.5×10-12

-11.12

11.12

问题

冗长、难读、易错

有的字体很小

都有负号

 

这样负对数法的优点就一目了然了。

但是,引入pH值的原因绝不是仅限于此。还应该加上如下的两个“理由”。

二、     pH值可以同时方便地表示出溶液的酸碱性

由于水有一个特性。在通常的295K的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Kw=[H+][OH-]=1.0×10-14。所以有:

pH =7时,[H+]= [OH-]=1.0×10-7。这时的水溶液为中性。

pH < 7时,[H+] >1.0×10-7[OH-] <1.0×10-7。此时[H+] >[OH-],水溶液为酸性。

pH > 7时,[H+] <1.0×10-7[OH-] >1.0×10-7。此时[OH-] >[H+],水溶液为碱性。

这样溶液的碱性也被同时简洁地表示出来了。

如引入pOH的概念,则对某溶液来说,还有pOH + pH = 14pOH = 14 - pH,这样的数学关系。

掌握了这个关系,会使某些化学计算更为方便(如求0.10 mol•L-1 NH3pH时)。

三、用pH可以简化一些化学计算

 在没有电子计算器,只能用对数表或计算尺做计算工具的时代,许多化学计算进行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而用pH可以简化一些计算的过程。

例1,    0.10 mol•L-1 HAcpH值(已知HAcKa = 1.76×10-5)。

虽然计算公式很简单,为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其中的乘法也并不复杂,但用笔算来计算开方是很麻烦的。

一般人,宁肯用《四位对数表》查出“1.76×10-6”中1.76的对数是“0.2455”。由于首数是“-6”,整个数的对数是“-5.754”。

然后开方,就是将“-5.7545”除以2,得“-2.8772”。

由于这已是[H+]的对数,再加一个负号(就是去掉原负号),同时考虑有效数字,就可得到“2.88”。

即,0.10 mol•L-1 HAcpH=2.88

而直接用pH的概念来计算则会简单的多。

在数据表中有HAcpKa = 4.76,这样的数据。这样,用公式可直接得出: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2,求0.10 mol•L-1 NaH2PO4pH值(已知H3PO4Ka1 = 7.52×10-3Ka2 = 6.23×10-8)。

计算公式为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这时,乘法就好也用对数表来计算了。 7.52×10-3”的首数是“-3”,查出尾数是“0.8762”,对数是“-2.1238”;6.23×10-8”的首数是“-8”,尾数是“0.7945”,对数是“-7.2055”。相乘,就是把这两个对数相加,有(-2.1238+-7.2055= -9.3293

开方,就是把上面的对数值除以2,得-4.6647

其负数为4.6647,。考虑有效数字,最终结果应写为pH=4.66

直接用pH来计算则可查出H3PO4pKa1 = 2.12pKa2 = 7.21。代入公式,有: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这两例说明,与笔算及用对数表计算相比较,有些问题用对数法来计算会方便很多。这也是在许多化学手册中,现在还给出pKa值的原因之一。

四、教材要注意更新

在计算机早已普及的今天,要不要再记忆这些对数计算公式、掌握这种计算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在有的教材中,现在还有[H+]pH间简单换算的介绍。指出,当[H+]=m×10-n时,pH= n –lgm

其实这是观念落伍的表现。现在,哪怕是用最简单的“学生计算器”,输入[H+]值,再对其取对数、再变一个号,只要按两个按钮,就可以得出pH值。反之,也是按三下按钮的问题。在现在的化学教学中,已没有必要用[H+]pH间的换算问题,再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这样的一元弱酸溶液pH值计算公式,也已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而,用于计算两性物质溶液pH值的公式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则还有些许存在的意义。

五、要注意pH值的有效数字

由于pH值是一个属于对数范畴的数字。其小数点前的数字都是用来定位的,在小数点后的数字才是有效数字。

所以,在一般的[H+]pH间换算时,要注意有效数字修约规则的特殊性。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有效数字的位数。

如,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4.04。这个数实际只有2位有效数字。换算成[H+]=9.1×10-5 mol•L-1,才是正确的。

pH值为11.12的数字。其有效数字也是2位。应该换算成[H+]=7.6×10-12 mol•L-1

六、对pH值的数学剖析

对数是个数学范畴内的一个概念及工具。加之人们普遍认为,在化学教学中不宜过多地讨论数学问题,往往是“点到为止”。这就给pH值的深入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其实,在化学教学中对pH值进行一个数学剖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清楚,对数只是一个数字,所以pH值没有单位。

对某数取对数时,这个某数也必须是一个纯粹的数字。因而,所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也仅是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浓度数值”取负对数。

但溶液的浓度数值要随不同的浓度表示方法而变。如,分别用质量百分比浓度及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某溶液的浓度时,其浓度的数值就会截然不同。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实际上已被限定为,必须是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考虑到对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就有关系“[H+] =10-pH”存在。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pH值。

当要比较两溶液 [H+]间的倍数关系时,上一浓度表示方法也十分有用。因为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H+]1pH值为4[H+]2pH值为5时,由上式可得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即[H+]1[H+]210倍。

更通用的,当[H+]1pH值为4.32[H+]2pH值为5.84时,由上式可得关于pH值的几个教学细节 。学生最好也能直接用反对数的概念,而计算出101.52=33,即

[H+]1[H+]233倍。

当两个pH值相差0.01时,100.01=1.023。即两[H+]间是1.023倍的关系。所以在在不同的pH值区间,使pH值改变的[H+]绝对量变化,也是各不相同的。

如,pH= 1.00.10 mol•L-1 HCl,要成为pH= 1.01的溶液([H+]=0.098 mol•L-1),需要降低的氢离子浓度为2.27×10-3 mol•L-1;而pH= 6.0HCl[H+]=1.0×10-6 mol•L-1),要成为pH= 6.01的溶液([H+]=9.8×10-7 mol•L-1 mol•L-1),需要降低的氢离子浓度仅为2.28×10-8 mol•L-1

不难看出,对pH= 1.0的溶液,它的pH[H+]的绝对量变化并不敏感。而pH= 6.0的溶液对[H+]的绝对量变化十分敏感。这是pH值,这种浓度表示方法的固有性质。

第三,在网上不难找到对数函数的发展历史。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为应对大量精密而又庞大的数值计算,数学家在寻求化简的计算方法中,才发明了对数。最早从对数这个计算工具受惠的是天文学家,以至于伽利略说“给我时间、空间和对数,我可以创造出一个宇宙”。

由此看,用“氢离子浓度有时很小”作为化学上要使用负对数(pH值)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的。

将一个很大范围内的变化(10.0-1.0×10-15 mol•L-1,相差1016倍),浓缩到一个较小的尺度之内(pH= -1-15),这才可能是pH值概念还能存留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