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张螺线型的元素周期表

(2015-10-08 12:30:30)
标签:

元素周期表

螺线型元素周期表

h元素的位置

次副族

短式元素周期表

分类: 原子结构及周期表

一张螺线型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系的一种概括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周期表已有几十种之多。

对这些繁多的表现形式,人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及进行评价。即,是否与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一致,稀有气体在表中的位置,处理稀土元素的方案,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及周边的环境,氢元素的位置。

考虑到周期性是一种螺旋形的重复,本质就是电子填充顺序的及性质在一定程度上的再现性变化,所以用螺线的形式反映这种周期性不但是可能的,并且应该能反映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为得到这样的一张表,只要将所有元素按原子序数从低到高,照顾到周期与族的关系,将它们依次排在圆锥表面的一条螺旋线上即可(如图一)。一张螺线型的元素周期表

在图一中之所以缺少He LiOFNe Na等元素,而不连续,是由于它们在圆锥实体的另一面,从这面看被遮挡住了的缘故。

这个图是不便于使用的。要不时地旋转,还很难看出一些元素相互间的关系。可以将其投影在圆锥体的底面上。这样就得到了图二(画的不圆,但意思到了)。一张螺线型的元素周期表


 可见,整个螺旋由7个圆圈(灰色的近似圆周所示)构成,相当于7个周期、7个能级组。族则由有一定形状的区域来体现(如图中红、绿、蓝色曲线所示)。如,红色区域最右侧的一行,代表的就是由BAlGaIn等元素组成的A族。

在这个表中没有空位(即空格),元素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

平时常见的长式周期表就是由这个表裁剪出来的。具体的裁剪方法是。沿右下角画“×”处的米黄色线剪开,将表展平而得到的一个扇形。由于不够“规整”,人们试图将其变成矩形的表格。在补充了一些“空格”后(这些空格是人为加上去的),就成为了一张“中规中矩”的周期表。但这个表的横行有32个格,过长、且“重点”不够突出,通常都将表中不常用的蓝色部分移出表格。最终得到的就是每个横行有18个格的所谓“长式周期表”。

可以说,螺线形周期表是长表的母体。螺线形周期表可以比普通周期表反映出更多的问题。

1. H元素的位置

在螺线形周期表中H元素的位置处理的最自然,不用再为它的位置去“纠结”。因为它差不多是占有表的中心、这个特殊的位置。与A族的LiACAF,自然地靠在了一起(图中用3条蓝色虚线来表示)。H的性质与碱金属有部分的相似(最高正一正价),与卤素有部分相似(负一价),与C元素也有部分的相似(最高正负价相等,电负性相近)。这些“亲缘关系”在这个表中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当然,最好的处理方法还是不将其硬性地“归入”某一族,而保持其特殊地位。

2. 元素的分区清楚

螺线形周期表用不同颜色的线来表示出了元素的分区,sdf区各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封闭起来的范围。

并且,主族元素是位于一个区域内的。如从圆锥体顶端部分某合适部位开始,斜着切到底面,是可以将主族元素完全剥离出来的(如下图三)。

一张螺线型的元素周期表

尤其是s与p区间的关系,在长表中多被“理解”为是被d、f区分割开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在螺线形表中s与p区始终保持着直接相连的关系。之所以在长表中出现被分割的现象,是为了照顾到能级组存在而人为裁剪的结果。

可以看出,在任何时候都有,随原子序数增加,p区结束后会立即进入s区的现象。

3. 对族的概念可以进行扩充

注意到稀土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CeTh都能以+4价离子的形式出现。应该也可以将它们以“族”的形式划分出来。可以将镧系与锕系对应元素构成的元素组称为“次副族”,用符号“C”来代表。

次副族的序号参照主族及副族的排列方式,依次排列为C→ⅦCC是一个7元素组(类似铁系的3元素组),然后是CC(如图所示)。再后面就是进入d区了。

4. 短式元素周期表的完善

短周期表是一个从常见的主族元素为视角,而得出的周期表。

即将图三包括的全部元素,沿米黄色线剪开,展平,而得到的一个表。然后再将d区的10个元素分散到8列中(Fe系元素占一个格)去。

根据螺线形周期表,是很容易将f区的元素也补充进去的。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张如下的短式周期表。一张螺线型的元素周期表

其实,这种将118种元素都排入其中的“短表”,已没有了任何“短”的优势。它的一个横行也是32个格(与长表一样),行数反而从长表的7行(7个周期),增加到了13行。

短表只是便于在同一主、副族、及次副族的元素间进行比较罢了。

总之,了解了上述的螺线形元素周期表,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元素周期表,而不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参考文献

     [1] 日本分析化学会编. 邵俊杰译. 周期表与分析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