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2015-04-08 11:10:05)
标签:

二元弱酸溶液

[h]的近似计算

近似式

迭代法

极弱式

分类: 电解质溶液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二元弱酸是一个远比一元弱酸要复杂得多的体系。有关其溶液中[H+]近似计算的讨论也很难见到。但是,人们能回避掉这种计算及对其认知吗?

一、目前人们公认的二元弱酸溶液中[H+]近似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对浓度为c mol·L-1,第一及第二级解离常数分别为Ka1Ka2的某二元弱酸H2B来说,一般情况下,可供选用的计算溶液中[H+]的公式有4个。按适用范围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精确式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1

可忽略水的电离时,有三次方式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2

可忽略酸的二级解离时,有与一元弱酸一样的近似式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3

如可再忽略酸的解离,则有与一元弱酸一样的最简式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4)。

这些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必然要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其适用条件究竟是什么呢?遗憾的是,对这些适用条件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现有的几种适用条件的表述也是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

(一)专著中对近似计算公式适用条件的研究[1]

二元弱酸与一元弱酸的最大区别是其有第二级的解离。

出于忽略二元弱酸的第二级解离,将其作为一元弱酸来进行处理的需要,比较了平衡关系式中各项的相对大小后,人们认为式“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或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应该是近似式的使用条件。

但是,这里所给的“<<”,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并没有能对应上一个具体的数值。所以,这个判别条件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二)从较多数据归纳出的近似计算公式适用条件[1]

有化学工作者用计算机对浓度为1-10-3 mol·L-1,不同强度的456H2B溶液进行计算,得到2280个数据,从而归纳出两张%E- pKa1关系图。并归纳出当允许的计算误差为2%时,上述各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为:

1. cKa110-12.60(即cKa2.5×10-13,)时,可以采用三次方式。

2. 当酸的浓度不太稀,酸的强度不是很强或极弱时,满足下列规则(表一),还可以用近似式。

表一允许计算误差为2%时近似式的适用条件

ΔpK

1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2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3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4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pKa1

pc+1.5

(即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pc

(即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pc-1

(即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pc-2

(即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3. 当再满足c / Ka1500时,可以用最简式。

为与其它的判别规则相区别,可称这个规则为规则一。

从规则一可见,在计算二元弱酸溶液的[H+]时,要判断究竟哪个公式好用,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已被写进教材的近似计算条件[2]

可能是考虑到对三次方式求解会会同样的十分麻烦,在一些比较权威的分析化学教材中,就回避了这个三次方式。仅对近似式与最简式给出了其适用的条件。

对允许计算误差为5%的情况,有“规则二”:

1. Ka1c10Kw,且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时,可以不考虑酸的二级解离。用与一元弱酸相似的的近似式来进行计算。

2. 如果同时还有c / Ka1100,则可用最简式来计算。

3. Ka1Ka2间差别不大时,要用迭代法来计算。

    所谓的迭代法即:先以分析浓度代替平衡浓度,通过最简式或近似式计算出H+的一级近似浓度;再根据得到的H+浓度计算酸的平衡浓度,代入H+的计算式中,求出H+的二级近似浓度;如此反复计算,直至H+浓度基本不再变化为止。

为说明上述规则及迭代法的使用情况,该教材特别给出下面的两个例子。

1,计算0.001 mol·L-1 草酸(H2C2O4)溶液的[H+]

1,已知草酸的Ka1=5.90×10-2Ka2=6.40×10-5

用规则二来判断,该体系不但满足Ka1c10Kw,且满足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可以用近似式。

代入近似式并解方程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可得[H+]=9.84×10-4

2,为验证由近似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再用精确式来计算一下。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用EXCEL表求得[H+]=1.04×10-3

可见用近似式得到的解有-5.4%的误差。

这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近似式实际上已有超过5%的方法误差,本不应该被允许使用。即,所谓的“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并不是一个科学与严格的判别条件。

2,计算0.01 mol·L-1 d-酒石酸[HOOC(OH)CH-CH(OH) COOH]溶液的[H+]

1,已知其Ka1=9.1×10-4Ka2=4.3×10-5

两级解离常数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小,但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也能满足近似式的适用条件。

由方程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可得[H+]=2.6×10-3

2,用迭代法计算一下。

第一步,由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解出[H+]=2.6×10-3

第二步,取酸的平衡浓度为0.01-0.0026=7.4×10-3。这样由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解出[H+]=2.2×10-3

第三步,取酸的平衡浓度为0.01-0.0022=7.8×10-3。这样由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解出[H+]=2.2×10-3。与第二步的结果相同。这就是最终结果。

    但这个结果与近似式的计算结果不同,迭代法较前者竟有-15%的误差。

3,为验证迭代法与近似式这两个不同计算结果中的哪个更准确,再用精确式求解。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得[H+]=2.64×10-3。与近似式的计算结果相同。

这表明,迭代法在这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反而不如近似式好。确实也是,对二元弱酸来说,置与二级解离有关的Ka2于完全不顾,一味用只与一级解离相关的Ka1去“迭代”,又怎么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呢?

通过这两例的计算结果可看出,在二元弱酸的Ka1不很小,及其Ka1Ka2相差不大时,其[H+]的近似计算条件是一个远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二、用近似式计算二元弱酸[H+]的适用条件讨论

要讨论二元弱酸的近似计算,最大的难点在于,其比照标准——精确式是一个有4个参数的四次方程。且其cKa1Ka2[H+]还都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

(一)对二元无机含氧酸的讨论

H2CO3H2SO3之类的多元无机含氧弱酸,在无机化学中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Ka2Ka1间几乎是有不变比值。鲍林从理论上也证明了,其关系可以近似地用“Ka2Ka1×10-5”这样的公式来描述。

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这两个变量(Ka2Ka1)当作一个变量来处理。这将显著地降低讨论问题的难度。同时这个讨论对涉及无机含氧酸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为此,将“Ka2= Ka1×10-5代入(1)式,有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5

这样就可以与一元弱酸一样,来讨论近似式的计算误差,并确定出其计算误差与cKa1间的关系了。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及当误差为2% a = 1/0.98,一同代入式(5)。有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这个本没有Ka2的式子中,可以将Ka1a1暂时去掉)

 

对上面这个只有2个变量cKa1的高次方程,给定一个Ka1值,就可以用EXCEL表计算出一个c值,从而得出下表:

c

4.71×10-4

4.71×10-5

4.81×10-6

9.71×10-7

7.20×10-7

7.20×10-7

9.43×10-7

Ka1

1

0.1

0.01

0.001

×10-4

1×10-5

1×10-6

c

3.15.×10-6

2.50×10-5

2.43×10-4

2.42×10-3

2.43×10-2

0.243

 

Ka1

1×10-7

1×10-8

1×10-9

1×10-10

1×10-11

1×10-12

 

将数值换算为pcpKa有:

Pc

3.33

4.33

5.32

6.01

6.14

6.14

6.02

5.50

4.60

3.61

2.62

1.61

0.61

PKa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该区域的右边界为Pc + PKa =12.61。左边界为Pc - PKa =3.33

为与一元弱酸溶液[H+]近似式适用范围比较,作得pc-pKa图如下: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可见与一元弱酸[H+]计算近似式的适用条件极为相似。即,将二元弱酸的曲线从右向左看,开始的直线段为pc+pKa=12.61(即cKa=2.43×10-13);然后也有Pc=6.14(即c=7.20×10-7mol·L-1)的水平直线段。

与一元弱酸近似式的适用条件些许不同是:对顶部和右侧的两个直线段来说,其位置稍有偏移,右侧线较一元弱酸的12.60的范围向右有些许的缩小,顶部线较一元弱酸的6.15也向下缩小了少许;最显著的区别是,在pKa小于4的区域,二元弱酸的曲线竟有随pKa减小,pc值也逐渐减小的现象。   

这条线给我们的一个结论是:对“Ka2= Ka1×10-5”这样的无机二元含氧酸来说,完全可以与一元弱酸一样来使用近似式。两者适用条件的差别仅在于:对二元弱酸来说,还要满足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如果我们不讨论c小于4.7×10-4mol·L-1的溶液,则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这个差别。

在“规则一”的表一中竟然没有讨论到ΔpK=5,这是由于他们不熟悉,对无机含氧酸有鲍林规则存在的缘故。

(二)两级解离常数比值变化对近似式适用范围的影响

    对二元弱酸来说其两级解离常数的比值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我们不得不再讨论几种典型的情况。

 

1. Ka2= Ka1×10-2的情况

将“Ka2= Ka1×10-2”代入(1)式,有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再将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及 a = 1/0.98,代入上式。有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给定一个Ka值,就可以求出一个c值,而得出下表:

c

6.96×10-1

6.96×10-2

6.96×10-3

6.96×10-4

6.97×10-5

7.11×10-6

1.6×10-6

Ka1

1

0.1

0.01

0.001

×10-4

1×10-5

1×10-6

c

3.42.×10-6

2.52×10-5

2.43×10-4

2.43×10-3

2.43×10-2

0.243

 

Ka1

1×10-7

1×10-8

1×10-9

1×10-10

1×10-11

1×10-12

 

将数值换算为pcpKa有:

Pc

0.16

1.16

2.16

3.16

4.16

5.15

5.80

5.47

4.60

3.61

2.62

1.61

0.61

PKa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该区域的右边界为Pc + PKa =12.61。左边界为Pc - PKa =0.16

2. Ka2= Ka1的情况

将“Ka2= Ka1”、近似式及 a = 1/0.98,都代入(1)式。有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对每个给定的Ka值,就可以求出一个c值,而得出下表:

c

1

0.1

0.01

0.001

1×10-4

6.25×10-5

Ka1

4.34×10-4

4.34×10-5

4.34×10-6

4.33×10-7

3.79×10-8

1×10-8

c

2.68×10-4

2.42.×10-3

2.43×10-2

2.43×10-1

2.43

 

Ka1

1×10-9

1×10-10

1×10-11

1×10-12

1×10-13

 

将数值换算为pcpKa有:

Pc

0

1

2

3

4

4.20

3.57

2.62

1.61

0.61

PKa1

3.36

4.36

5.36

6.36

7.42

8

9

10

11

12

该区域的右边界为Pc + PKa1 =12.61。左边界为Pc - PKa1 = -3.36

3. 其它的情况

考虑到上述3种情况的右边界都是Pc + PKa1 =12.61。而左边界分别为:

Ka2= Ka1×10-5时,c/Ka1≥4.71×10-4

Ka2= Ka1×10-2时,c/Ka1≥6.96×10-1

Ka2= Ka1时,c/K1a≥1/4.34×10-4=2.30×103

所以可以只讨论其它“Ka2= Ka1×10-n”曲线的左边界。为此计算出:

Ka2= Ka1×10-1时,c/Ka1≥2.71×101

Ka2= Ka1×10-3时,c/Ka1≥4.93×10-2

Ka2= Ka1×10-4时,c/Ka1≥4.71×10-3

对上面的6种情况可作出pc-pKa1图(如下图二)。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从图二可看出,无论Ka2Ka1相差多少倍,总有近似式适用区的右边界相同的现象,可用cKa1≥2.43×10-13,相当于pc+pKa1≤12.6,来描述这个右边界(与一元弱酸相同)。

但其左边界则是随Ka2Ka1相差倍数的不同,而相互间有很大区别的。

为找出近似式适用范围左边界的变化规律,只能是依靠下述的这些数据:

Ka2Ka1倍数(m

1

10-1

10-2

10-3

10-4

10-5

c/Ka1值(n

2.30×103

2.71×101

6.96×10-1

4.93×10-2

4.71×10-3

4.71×10-4

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用“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作为近似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合适的。

因为当上表中的“Ka2Ka1相差倍数”为m,而“c/Ka1值”为n时,该判别式与mn间有很简单的关系。对该关系可推导如下:

Ka2 =mKa1c =n Ka1代入判别式“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中,就有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这样就可以将上表继续扩充为:

Ka2Ka1倍数(m

1

10-1

10-2

10-3

10-4

10-5

c/Ka1值(n

2.30×103

2.71×101

6.96×10-1

4.93×10-2

4.71×10-3

4.71×10-4

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

0.021

0.019

0.012

0.0045

0.00146

0.00046

可见,随“Ka2 Ka1”间比值不同,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值是一个可以在相当大范围内变动的量。怎么能将“二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一)”作为使用近似式的判别条件呢?

第二,应该用cKa2的关系来讨论近似式的适用条件。因为这两者间有较为简单的关系:

Ka2 =1×10-5 Ka1时,c 4.71×10-4 Ka1。就是c 47.1 Ka2

Ka2 =1×10-4 Ka1时,c 4.71×10-3 Ka1。就是c 47.1 Ka2

Ka2 =1×10-3 Ka1时,c 4.93×10-2 Ka1。就是c 49.1 Ka2

对上述这三种情况,即当Ka1Ka2相差较为悬殊(1000倍及以上)时,可以用“c 50Ka2”作为近似式的适用的条件(计算误差不大于2%)。

而当Ka2 =1×10-2 Ka1时,c=6.96×10-1 Ka1。就是c69.6 Ka2

Ka2 =1×10-1 Ka1时,c 2.71×10 Ka1。就是c 271 Ka2

Ka2 = Ka1时,c 2.30×103 Ka1。就是c 2300 Ka2

为找出其规律,列表

lg(Ka1/ Ka2)

3

2

1

0

lg(c/ Ka2)

1.69

1.84

2.43

3.36


作图,并EXCIL表进行数字的拟合。得方程(其中ylgc/ Ka2),XΔlg Ka)

        y = 0.195X2 - 1.145X + 3.365  ……(6

3,用上面的方程(6)讨论,对0.001 mol·L-1 草酸(H2C2O4)溶液,可否用近似式计算其[H+]

解,由草酸的Ka1=5.90×10-2Ka2=6.40×10-5,可知。X=Δlg Ka =lg Ka1- lg Ka2= -1.23+4.19=2.96

y = 0.1952.962 - 1.145 2.96+3.365=1.68

lgc/ Ka2=1.68,可得(c/ Ka2=48.3 (该情况下近似式的适用条件)

实际的(c/ Ka2=0.001/ 6.40×10-5=15.648.3。所以,不能用近似式(会有大于2%的方法误差)来计算[H+]

为避免上述繁琐的计算和讨论,当然也可以采用图解的方法来进行直观的判断。

c =0.001 mol·L-1,及Ka1=5.90×10-2,可得Pc=3PKa1=1.23。据此可以在图二中找到对应的A点。

Ka2/ Ka1=6.40×10-5/5.90×10-2=1.1×10-3,可得其近似式适用区的左边界为图二中的B线(红色短线)所示。

A点在B线的左侧,不在其近似式所允许的适用范围内。这意味着,如果使用近似式来计算这个体系时,会有大于2%的计算误差。

 

由这个例子的计算可见,近似式是否能适用于某二元弱酸溶液的[H+]计算,不但要考虑c Ka1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c Ka2间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