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特殊性

标签:
教育 |
分类: 电解质溶液 |
有关硫酸的一些特殊性
硫酸是一种很常用的无机二元强酸。浓硫酸的极大的水和热,及很强的氧化性都是所有化学工作者十分在意的两个特点。但对其有别于盐酸和硝酸的另一个特殊性,则绝少有人给以关注。
硫酸虽然是一个强酸,但它还是一个二元含氧酸。这就决定其第二级解离是不完全的。如果忽略了这个特点,同样也给分析某些化学问题,造成一定的麻烦。
一、
硫酸作为一个强酸,其第一级解离通常认为是完全的。虽然其第二级解离常数也相当于一般的中强酸,但在其第一级解离已给出较多氢离子的情况下,这些氢离子必然会对后续的第二级解离造成极大的障碍。
下面就讨论一下,考虑及不考虑分步解离,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多大差别。
例1,0.1 mol/L H2SO4溶液的[H+]计算。
解一:不考虑第二级是部分进行,认为第二级也会完全解离。
相应的电离方程式为 H2SO4 = 2H+ + SO42-。
这样有:[H+] = 0.1×2 = 0.2(mol/L)。
解二:在第一级解离已完全的情况下,第二级解离不再进行。即与一元强酸、盐酸一样,只考虑其第一级解离。
电离方程式为 H2SO4 = H+ + H SO4-。
对应的有:[H+] = 0.1(mol/L)。
解三:在第一级解离已完全的情况下,还要考虑第二级的部分解离。
查得硫酸的Ka2 = 1.2×10-2。
设第二级解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x(mol/L)。
有平衡浓度:[H+]=0.1 + x (mol/L)、[SO42-]
=
可解得x = 9.85×10-3 (mol/L)、
[H+] = 0.1 + x = 0.11(mol/L)。
这一数值与解一的结果比较,小了近一半;与解二结果比较大了约10%,也远大于一般允许的2%计算误差。可见解一、解二都是错误的。
可以推断,当硫酸浓度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其第二级解离会得到更有效地抑制。这时,解二的方法也会是很好的近似计算。不难分析出来,当H2SO4浓度等于0.576 mol/L时,解二的计算误差正好为2%。对等于和大于该浓度的硫酸,没有必要再考虑其第二级解离所给出的氢离子,完全可以当做一元酸强酸来处理。如认为1mol/L H2SO4溶液中的[H+]浓度就是 1 mol/L,而2mol/L H2SO4溶液中的[H+]浓度就是 2 mol/L,是可以的。
同理。当硫酸的浓度极稀时,其第二级解离也会是完全的。但讨论的意义似乎不大,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
许多人不清楚,在某些有硫酸生成的反应中,必须要考虑其实际存在形式。在这类题的计算中如不注意SO42-可能以HSO4-形式存在的这一特点,就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如某教材中有就有如下的习题[1]:
例2,在0.1 mol/L CuSO4溶液中不断地通入H2S气体,计算该溶液中存留的Cu2+离子浓度。该教材给出答案是3.4×10-26 mol/L。
教材给出H2S的Ka1= 9.1×10-8、Ka2 = 1.1×10-12,CuS的Ksp为8.5×10-45。
解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为 Cu2+ + H2S = 2 H+ + CuS。
从反应的K值可看出,Cu2+几乎能完全反应,反应后[H+] ≈ 0.2 (mol/L)。
已知H2S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mol/L,即[H2S] = 0.1 (mol/L)。
将上两个数值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可计算出[Cu2+] = 3.4 ×10-26 (mol/L)。这就是该习题所给出的“正确”结果。所以,这一方法也是该教材首肯的方法。
如分步计算,通过H2S的Ka1及Ka2、由分析得来的[H2S]及[H+]先求出溶液中允许的[S2-];再由[S2-]通过CuS的Ksp来计算[Cu2+],同样有如上的结果。从方法上看,思路与解一也完全相同,没有什么新意。
但熟悉硫酸性质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解一忽略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平衡:。如考虑这个平衡,计算结果肯定会有显著地不同。
解二:考虑硫酸第二级不完全解离的分步解法
硫酸第二级不完全解离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 SO42-
+ H2S =
与解一的离子方程式 Cu2+ + H2S = 2H+ + CuS比较,只是部分H+要以HSO4-的形式存在的。
这时,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把该溶液看做就是一个浓度为0.1 mol/L的硫酸。在考虑硫酸第一级解离完全‘而第二级解离不完全的情况下,计算溶液的酸度。这就变成了一个与例1完全一样的题。由例1可知,该溶液的[H+] = 0.11(mol/L)。
把[H+] = 0.11(mol/L)及[H2S] = 0.1 (mol/L)代入解一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可计算出[Cu2+] = 1.03 ×10-26 (mol/L)。
这一结果还不到解一相应结果的三分之一。可见,不考虑硫酸的分步解离是错误的的。
解三:考虑溶液中所有平衡的解法
该反应涉及的平衡有4个:


实际涉及的物种浓度有7个.。分别令[H2S]为a、[HS-]为b、[S2-]为c、[H+-]为d、[SO42-]为e、[Cu2+]为f、[H SO4-]为g、
再考虑有物料平衡:
[SO42-] + [H SO4-] = e + g = 0.1、
[H+] + [H SO4-] =
然后用已知[H2S]为0.1,这样就可以用联立上面6个方程的方法来解[Cu2+]。
但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不用解联立方程。其实只从最后两个物料平衡及表达式(3)、就可以求出溶液中的[H+] 为 0.11 (mol/L)。这样最终解得[Cu2+] 还是1.03 ×10-26 (mol/L)。
在实验室中常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制取SO2气体。但一些人将这个反应的方程式写为Na2SO3 + H2SO4(浓)= Na2SO4 + H2O + SO2↑。
其实这是错误的,在这个反应中不应该有SO42-生成。
其一,应注意HSO4-的酸性(Ka2 = 1.2×10-2),还不如H2SO3的酸性(Ka1 = 1.54×10-2)强。即使考虑到后者的解离常数只是略大一些,也意味着反应HSO3- + HSO4-= H2SO3 + SO42- 的平衡常数小于1。况且HSO3-所需结合的H+离子,不必来源于HSO4-,完全可以由更易解离的H2SO4来提供。
其二,在溶液中有大量硫酸分子存在的情况下,有强烈的H2SO4 + SO42- = 2 HSO3-反应倾向,也不允许SO42-离子存在。
所以反应方程式只能是:Na2SO3 + 2H2SO4(浓)= 2NaHSO4 +H2O + SO2↑。
当较稀的硫酸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时(亚硫酸钠作还原剂时常用硫酸来酸化),反应方程式还应该基本如上。只是看不到气体生成。这是由于SO2的溶解度过大(1.8 mol/L)造成的。
四、
因为硫酸的第二级解离比较困难,它在与强酸盐反应时通常只提供出其两个氢离子中的一个。这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如在中学教材中就有的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方程式只能写为:NaCi + H2SO4 = NaHSO4 + HCl。
只有在较高的温度下(大于或等于780K)才继续有NaHSO4 +NaCi = Na2SO4 + HCl。
许多教材在讨论这一方法的局限性时,都强调了不能用浓硫酸来制取HBr和HI。“因为浓硫酸能使所生成的HBr和HI进一步氧化,得不到纯的卤化氢” [2]。
并给出反应方程式:
NaBr + H2SO4 (浓) = NaHSO4 + HBr、
NaI
2 HBr + H2SO4 (浓) = SO2 + 2H2O + Br2、
8 HI + H2SO4 (浓) = H2S + 4H2O + 4I2。
这种解释是不科学的。容易给人以反应是分步进行、并且只有HBr和HI才容易被氧化的假象。其实作为一个强氧化剂,浓硫酸是可以直接与NaBr或NaI晶体反应的。从氧化还原的本质来看,以离子状态存在的NaBr或NaI的还原性都要强于相应的分子氢化物。浓硫酸直接氧化这些离子应该会更容易一些。
最好是不分步地直接表述为,如下的副反应会很显著地发生:
2NaBr + 3H2SO4 (浓) = 2NaHSO4 + SO2 + 2H2O + Br2、
8NaI
从而造成卤化氢气体纯度不能满足制备反应的要求。
这两个反应方程式的形式要稍复杂一些。但不会给人以反应必须要分步、及浓硫酸职能氧化HBr和HI,这种错误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 普通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