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2012-07-02 14:57:27)
分类: 配合物与配合平衡

一道计算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例题

由于配合物结构的复杂性,使它们在溶液中多数都有几级解离、几重平衡,致使许多貌似简单的计算,也变得不那么容易。如果没有十分在意这种有多个平衡的特点,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即使是较有影响的教材也无例外。

一,解法及结果都错误的一道例题

在已知配离子浓度及相关稳定常数的情况下,确实可以计算出溶液中各有关离子的浓度。但应该知道,这种计算通常都不会是很简单的。

有如,计算0.1M (mol/L)[Cu(NH3)4]SO4的溶液中,Cu2+NH3的浓度。就好像是一道很简单的题。但从该教材只给出了该配离子的K= 4.8×1012,就注定计算方法及结果是错误的了。原教材给出的解法如下[1]

解一:设[Cu2+] = xM,

Cu2+ + 4NH3  [Cu(NH3)4]2+

 

         4x            0.1-x

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K比较大,所以(0.1-x)≈0.1

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x = 6.05×10-4M)。

答:[Cu2+] =  6.05×10-4 M

[NH3] =  4×6.03×10-4 2.42×10-3 M)。

为对配合物的性质有更全面地了解,应该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教材中一已给出的逐级稳定常数,再进一步计算一下各种形式的配离子的浓度。

Cu2+ + NH3  [Cu(NH3)]2+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Cu(NH3)]2+ + NH3  [Cu(NH3)2]2+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Cu(NH3)2]2+ + 3NH3  [Cu(NH3)3]2+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Cu(NH3)3]2+ + 4NH3  [Cu(NH3)4]2+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代入[Cu2+] =  6.05×10-4 M[NH3] =  2.42×10-3 M,可求得:[Cu(NH3)]2+ = 0.0206 M [Cu(NH3)2]2+ 0.158 M[Cu(NH3)3]2+ = 0.297 M[Cu(NH3)4]2+ = 0.100M

将上4个数值相加,再加上游离的Cu2+,以各种形式存在的Cu的总量竟达0.576 M之多。是原[Cu(NH3)4]2+5.76倍。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一计算的方法及结果都是错误的。

二、正确的解题方法

上一解题方法的错误,并不是由于计算中忽略了[Cu2+],而令0.1-x)≈0.1;而在于有概念性的错误,不应该认为[Cu2+][ NH3]= 14;在于不应该将多个平衡加合为一个平衡来处理,只考虑了[Cu(NH3)4]2+K

正确的解题方法应该是在同时考虑所有平衡的情况下来进行,要用到所有逐级稳定常数k1k2k3k4的数据,要将所有未知浓度的配离子及配体都设为未知数,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来计算。

解二:设配合物达解离平衡时,[Cu(NH3)42+][Cu(NH3)32+][Cu(NH3)22+][Cu(NH3)2+][Cu2+]及、[NH3],分别为abcdef。共有6个未知数。

在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与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对应,有:

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整理成

d = k1 e f …… 1

c = k2 d f = k1k2 e f 2 …… 2

b = k3 c f = k1 k2 k3 e f 3 …… 3

a = k4 b f = k1 k2 k3 k4 e f …… 4

Cu的总量,有物料平衡 a + b + c + d + e = 0.1 …… 5

NH3与各配离子的关系,有物料平衡 f = b + 2c + 3d + 4e …… 6

这样就得到6个方程。因未知数也是6个,该方程组是可解的。

为此,把(1)、(2)、(3)、(4)式代入(5),有:

k1 k2 k3 k4 e f 4 + k1 k2 k3 e f 3 + k1k2 e f 2 + k1 e f + e = 0.1,

整理得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 7

把(1)、(2)、(3)式代入(6),有:

,f =  k1 k2 k3 e f 3 + 2 k1k2 e f 2 + 3 k1 e f + 4 e

整理得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 8

由(7)、(8)式有k1 k2 k3 k4 f 5 + k1 k2 k3 f 4 + k1k2 f 3 + k1 f + f = 0.1 k1 k2 k3 f 3 + 0.2 k1k2 f 2 + 0.3 k1 f + 0.4

k1k2k3k4的数据代入:

4.8×1012 f 5 + 3.47×1010 f 4 + 4.47×107 f 3 + 1.41×104 f + f – 3.47×109 f 3 – 8.94×106f 2 - 4.23×103 f - 0.4 = 0

由这个有关f的五次方程可解得 f = [NH3] = 2.47×10-2mol·L-1

f的值代入(7)或(8)式都有 e = [Cu2+] = 4.27×10-8mol·L-1

可见,[NH3][Cu2+]不是有4倍的差别,而是相差了几十万倍之多。

作为验算,可将[NH3][Cu2+]的数值分别代入(1)至(4)式,分别求得:

[Cu(NH3)2+] = 1.49×10-5mol·L-1)、

[Cu(NH3)22+] = 1.16×10-3mol·L-1)、

[Cu(NH3)32+] = 2.23×10-2mol·L-1)、

[Cu(NH3)42+] = 7.66×10-2mol·L-1)。

数据告诉我们[Cu(NH3)4]2+的第一级解离是最主要的,为23.4%[Cu(NH3)3]2+的第二级解离虽然不多,但也约占4.7%,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三、可以考虑的近似解法

既然配离子的逐级解离,与多元酸的分步电离相似,那么能否采用多元酸的只考虑第一级解离的方法来处理、来计算配合物的解离呢?类比于多元酸的计算方法为:

解三:近似到一级,只考虑 [Cu(NH3)3]2+ + NH3 = [Cu(NH3)4] 2+。其相关的生成常数为k4 = 1.39×102

设平衡时[Cu(NH3)32+] = [NH3]  = x,有:

[Cu(NH3)3] 2+ + NH3 = [Cu(NH3)4] 2+

平衡浓度                 0.1- x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有

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解得 x = [Cu(NH3)32+] = [NH3] = 2.35×10-2mol·L-1,

未解离的[Cu(NH3)42+] = 0.1- 2.35×10-2 =7.65×10-2mol·L-1)。

要得到[Cu2+],则还要利用Cu2+ + 4NH3  [Cu(NH3)4]2+。将已知的[Cu(NH3)42+][NH3]的数值代入:

配合物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可解得[Cu2+] = 5.14×10-8mol·L-1)。

与前两种解法的结果比较如下表:

解法

[Cu2+]/mol·L-1

[NH3] /mol·L-1

[Cu(NH3)42+]/mol·L-1

6.05×10-4

2.42×10-3

9.94×10-3

4.27×10-8

2.47×10-2

7.66×10-2

5.14×10-8

2.35×10-2

7.65×10-2

三对二误差

+20.4%

-4.9%

-0.13%

可见,对本例来说,用近似计算求[Cu(NH3)42+]/的解离度有较高的精度,而用以求[NH3] 的误差已经不可忽略,计算[Cu2+]时的误差则很难让人接受了。

但解三的结果远远优于解一,因解三与解二比较,结果还没有出现数量级的差别。

可以预见,对类似的题,只有当最后一级的稳定常数k很大时,近似解法的可靠性才会很高。

四、几点启示

这个题的几种解法对我们应该有以下启示。

有多级解离的配离子在水中的解离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类似于多元弱酸。但与多元弱酸不同的是,多数配合物的最后一级稳定常数并不很大,类似多元弱酸的近似处理方法也会有很大的误差,迫使我们在解上述这类题时只好去解高次方程。所以不宜于让学生独立去解这类题。但以例题的形式,用其展示解题的思路及计算的复杂性,用结果给学生定量地勾勒出溶液的实际组成,还是有意义的。

对某配合物来说,与其K对应的生成反应式是一个特殊的式子,如与[Cu(NH3)4]SO4K对应的Cu2+ + 4NH3  [Cu(NH3)4]2+。在许多情况下,它与普通反应方程式的含义并不相同。作为多个平衡叠加的结果,它“忽略”掉了各种、有时可能还占多数的中间产物的存在。只有在满足反应向某一端几乎完全进行的条件下,这一反应式各化学计量数所给出的各物种间的数量关系才成立(如[Cu(NH3)4]2+与其解离出的NH3Cu2+的个数比为141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在通常情况下,这个反应式仅起帮助人们写出K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作用,以便确定配离子与中心离子及配体、这三者的平衡浓度间的定量关系。

[Cu(NH3)4]SO4K不可谓不大(4.8×1012),但这一配离子在水中竟然也还解离了23.4%。那么K的物理意义究竟是什么?值得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无机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