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大义精解(决定版)(续二)

(2019-02-20 18:37:01)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海东青,是一种雕,这里主要是用名字功德。海,比喻万法;海东,代表万法之始;青,正色,体色,这正是大圣代表心体的内涵。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从体向用观察,这是洞察诸缘,观破天鹅代表的我执我见。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放下我见,就出现了广大境界,境界是黄,广大是鹰,鹰字中有一点雁鸟,即落在境界见上,有这个见,一样破坏海东青的洞察之德。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乌,有乌巢禅师,代表无相的光明。,代表不离光彩千万的境界。即比喻在见离见,因此能破黄鹰之过。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白鹤代表清净智慧,这是遍计执的识用。又变作一只丹凤,丹凤,丹代表不离体,智慧有体,识无体,因此能转识成智。变作一只香獐,香,比喻众生喜闻;,是谬识。就像世间的宗教,错误深,不容易观察。变作一只饿虎,假相对应虚妄,所以不会执着。这些变化都是演义不落真假两边的执着,由此才能不住生死,不入涅槃。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金钱花斑,比喻性德莲华;大豹,比喻不可思议广大境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比喻用性德智慧观法如化。又变作一个人熊,既然观法如化,牛王就现了本趣,众生能生之心,即人熊。生此心时,本觉即失,即众生一念无明之始。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无明即是颠倒,打个滚,比喻颠倒颠,反观不动的理体,即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气贯长虹,用仍清净。至此,变化已经究竟,众生从迷到觉的全过程都观察到了,因此识即将转智。

 

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有诗为证,诗曰:

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

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

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

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

 

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最后大白牛是一个典故,出自《妙法莲华经》。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三乘都是权乘,大白牛车喻佛乘,这一乘才是实乘。这里说以中观入中道了义的一乘佛道,解决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的问题。行者也就现了原身,行者的原形也是通天彻地,无所不在,让恶业习气无处藏身。

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功夫越高,心境关联越是紧密,对境界的计执就越难降伏。奇巧,是妙字的描写,即中道正观。心猿,这里恰恰是表达了随缘。

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这是讲心不随境转,火里生莲,于一切境界里得清净义。

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黄婆,好比今天说的规律和规则;生灭法的规则,此一法灭,彼一法生,是有规律的。黄婆的本质,是理体。平等的理体之上,每一时现什么法呢?不是科学上讲的随机的,是佛家讲的随机。科学讲随机,是概率;佛家讲随机是随机缘。缘生缘灭都是有法可依的,因为规律是按理性来安排的,理性就是这里的元老木母,可以产生习气的心所法。留情,指行世间事;扫荡妖,指无有世间意。这就是世出世间法。这里的黄婆是指土地,木母是八戒。

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和睦五行,这就是心能当机,也是当下承当,不与性德的五行有冲突,也叫随缘得自在。炼魔,就是在境界里彻底放下执着。放下了,就清净,也就是上西方了。

 

他两个大展神通,在半山中赌斗,惊得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来围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惧,你看他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南一撞,北一撞,毛森森筋暴暴的一条硬尾,左右敲摇。孙大圣当面迎,众多神四面打,牛王急了,就地一滚,复本象,便投芭蕉洞去。行者也收了法象,与众多神随后追袭。那魔王闯入洞里,闭门不出,概众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

 

惊得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来围困魔王。功夫纯熟,习气将消。感得十方神用,这是心里本有智慧和功德。你看他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执着与功德是相抵触的,为什么会抵触?因为是两只铁角在闪耀,边见的习气还在。概众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定生慧,照见之前,是照住。

 

正都上门攻打,忽听得八戒与土地阴兵嚷嚷而至。行者见了问曰:“那摩云洞事体如何?”八戒笑道:“那老牛的娘子被我一钯筑死,剥开衣看,原来是个玉面狸精。那伙群妖,俱是些驴骡犊特、獾狐狢獐、羊虎麋鹿等类,已此尽皆剿戮,又将他洞府房廊放火烧了。土地说他还有一处家小,住居此山,故又来这里扫荡也。” 行者道:“贤弟有功,可喜!可喜!老孙空与那老牛赌变化,未曾得胜。他变做无大不大的白牛,我变了法天象地的身量,正和他抵触之间,幸蒙诸神下降,围困多时,他却复原身,走进洞去矣。”八戒道:“那可是芭蕉洞么?”行者道:“正是!正是!罗刹女正在此间。”八戒发狠道:“既是这般,怎么不打进去,剿除那厮,问他要扇子,倒让他停留长智,两口儿叙情!”

 

那摩云洞事体如何?这一句是要透出事物的本质。那老牛的娘子被我一钯筑死,剥开衣看,原来是个玉面狸精。执着的作用都是执着于表相,执着的本质是狸精,犭里,错误的道理。哲学、科学等等都是如此,就是钻营逻辑和思维,都是虚假的东西。那伙群妖,俱是些驴骡犊特、獾狐狢獐、羊虎麋鹿等类,驴骡犊特,马和牛之类的,意和执;獾狐狢獐、犭之类的,错误的理解和推断;羊虎麋鹿,着于尘缘而已,虚伪之相。已此尽皆剿戮,又将他洞府房廊放火烧了。这些错误心所法都放下了,遍计所执的根就拔掉了。

 

好呆子,抖擞威风,举钯照门一筑,忽辣的一声,将那石崖连门筑倒了一边。慌得那女童忙报:“爷爷!不知甚人把前门都打坏了!”牛王方跑进去,喘嘘嘘的,正告诉罗刹女与孙行者夺扇子赌斗之事,闻报心中大怒,就口中吐出扇子,递与罗刹女。罗刹女接扇在手,满眼垂泪道:“大王!把这扇子送与那猢狲,教他退兵去罢。”牛王道:“夫人啊,物虽小而恨则深。你且坐着,等我再和他比并去来。” 那魔重整披挂,又选两口宝剑,走出门来,正遇着八戒使钯筑门,老牛更不打话,掣剑劈脸便砍。八戒举钯迎着,向后倒退了几步,出门来,早有大圣轮棒当头。那牛魔即驾狂风,跳离洞府,又都在那翠云山上相持。众多神四面围绕,土地兵左右攻击。这一场,又好杀哩:

云迷世界,雾罩乾坤。飒飒阴风砂石滚,巍巍怒气海波浑。重磨剑二口,复挂甲全身。结冤深似海,怀恨越生嗔。你看齐天大圣因功绩,不讲当年老故人。八戒施威求扇子,众神护法捉牛君。牛王双手无停息,左遮右挡弄精神。只杀得那过鸟难飞皆敛翅,游鱼不跃尽潜鳞;鬼泣神嚎天地暗,龙愁虎怕日光昏!

 

好呆子,抖擞威风,举钯照门一筑,除执还是用心之道,八戒当先。夫人啊,物虽小而恨则深。不是仇恨的问题,而是正邪不可能都起作用。功夫需要千锤百炼,牛王不罢休,正是验证的好时机。另外,也是提醒世人,因小失大。众生往往因一点点小事,生天大的仇恨。

云迷世界,雾罩乾坤。世人迷惑,不懂大道。境界有相,生灭随缘,心生妄念,乾坤昏暗。飒飒阴风砂石滚,巍巍怒气海波浑。任何一点事情放在心里,都会养成不可收拾的惊涛骇浪。学会放下,才是生活的艺术。重磨剑二口,复挂甲全身。总在分别二边,有相是有,无相是空,执着任何一边,都是执着了二边。结冤深似海,怀恨越生嗔。执着而放不下,放得下则不执着。你看齐天大圣因功绩,不讲当年老故人。修行人要修正自己的错误,不讲对错误生感情。八戒施威求扇子,众神护法捉牛君。佛家讲,生处变熟,熟处转生。会用心,则威力无穷。行正道,则得道多助。牛王双手无停息,左遮右挡弄精神。心所法与执着是一家,进退都容易生执着。只杀得那过鸟难飞皆敛翅,游鱼不跃尽潜鳞;鬼泣神嚎天地暗,龙愁虎怕日光昏!过鸟难飞,当下之见,方为正见。游鱼不跃,相续相如实显示生灭义。鬼泣神嚎,鬼神都是因执着而有的,会随着执着一起消亡。龙愁虎怕,龙与虎并用,是指世间理义和世间虚妄;愁和怕,是指世间义必然被淡化。用心处处是清凉,像念佛法门就是此理,一念佛号一念心,心心清净比佛心。清净心与道德相应,自然众神护法。净土法门讲,一念与阿弥陀佛相应,即有二十五位菩萨守护,业障如何能起现行?魔王如何能干扰?只要功夫深,一切皆解脱。娑婆世界的理义渐渐消失,极乐世界的理义渐渐增上。“生是决定生,去是实不去。”

 

那牛王拚命捐躯,斗经五十余合,抵敌不住,败了阵,往北就走。早有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阻住道:“牛魔,你往那里去!我等乃释迦牟尼佛祖差来,布列天罗地网,至此擒汝也!”正说间,随后有大圣、八戒、众神赶来。那魔王慌转身向南走,又撞着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挡住喝道:“吾奉佛旨在此,正要拿住你也!” 牛王心慌脚软,急抽身往东便走,却逢着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迎住道:“你老牛何往!我蒙如来密令,教来捕获你也!” 牛王又悚然而退,向西就走,又遇着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敌住喝道:“这厮又将安走!在此把截,谁放你也!”

 

那牛王拚命捐躯,斗经五十余合,抵敌不住,五十,比喻五行的一切变化形式中,八戒都能伏住执着。早有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阻住,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正心之祖,中道之师,哪里容得了任何一点偏执?秘魔岩,又称秘密寺,喻佛法不可思议。又撞着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挡住,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大行菩萨,性德自然是普贤的,也是必胜的。却逢着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迎住,毗卢遮那如来,代表法身佛,转须弥山成极乐世界,也是法性力。又遇着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敌住,昆仑在禅宗喻根本;金霞岭,喻光彩殊胜,与阿弥陀佛净土理义相同。不坏尊永住金刚,恰恰是无量寿。我领西天大雷音寺佛老亲言,西天大雷音寺,正是阿弥陀佛的处所。这一段是理性上的不容,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在觉处不容不觉产生。

 

那老牛心惊胆战,悔之不及。见那四面八方都是佛兵天将,真个似罗网高张,不能脱命。正在仓惶之际,又闻得行者帅众赶来,他就驾云头,望上便走。却好有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幔住空中,叫道:“慢来!慢来!吾奉玉帝旨意,特来此剿除你也!”牛王急了,依前摇身一变,还变做一只大白牛,使两只铁角去触天王,天王使刀来砍。随后孙行者又到,哪吒太子厉声高叫:“大圣,衣甲在身,不能为礼。愚父子昨日见佛如来,发檄奏闻玉帝,言唐僧路阻火焰山,孙大圣难伏牛魔王,玉帝传旨,特差我父王领众助力。”行者道:“这厮神通不小!又变作这等身躯,却怎奈何?”太子笑道:“大圣勿疑,你看我擒他。”

 

却好有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幔住空中,这一段写事相,理上没有,那么事上也没有。吾奉玉帝旨意,特来此剿除你也!理中检验过了,还要到事上来检验。太子笑道:“大圣勿疑,你看我擒他。”哪吒太子代表三坛大戒,对治执着当然最为有效。

 

这太子即喝一声“变!”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天王收刀,却才与行者相见。那牛王腔子里又钻出一个头来,口吐黑气,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剑,头落处,又钻出一个头来。一连砍了十数剑,随即长出十数个头。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只叫“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哪吒道:“既惜身命,快拿扇子出来!”牛王道:“扇子在我山妻处收着哩。”

 

被哪吒又砍一剑,头落处,又钻出一个头来。一连砍了十数剑,随即长出十数个头。红孩儿都杀不掉,何况牛王?遍计执虽然是妄用心,必可以有此用,遍计不执就对了,因此斩杀不尽。牛王与玉面公主,牛王是能遍计,玉面是所遍计,所是虚妄,因此可以杀掉。就像八戒一样,是心能,也杀不掉,心所部分就要戒掉。杀不掉的,只能转化。这就是佛法的魅力,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世间人为什么苦?从这里也可以简单看出,把自己觉得对立的人或事消灭掉,怎么可能?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能是让问题更加复杂而已,换一个面目又回来了。永远不解决,就永远存在。这就是佛家为什么要普度众生的原因,不度成佛,永远都是问题。唯一大白牛车可度众生。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用功德来照住烦恼,令其不起现行。

 

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孙行者却会聚了四大金刚、六丁六甲、护教伽蓝、托塔天王、巨灵神将并八戒、土地、阴兵,簇拥着白牛,回至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门,又见有金刚众圣与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行者近前接了扇,同大众共驾祥云,径回东路。

 

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哪吒是代表三坛清净大戒,他牵牛王,就是转成清净了。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执着去除,执着的作用也就清净了。罗刹也就转化成护法罗刹了。《法华经》卷七〈陀罗尼品〉有蓝婆等十罗刹女之名,此十罗刹女各各誓言守护持经者。

 

却说那三藏与沙僧,立一会,坐一会,盼望行者,许久不回,何等忧虑!忽见祥云满空,瑞光满地,飘飘飖飖,盖众神行将近,这长老害怕道:“悟净!那壁厢是谁神兵来也?”沙僧认得道:“师父啊,那是四大金刚、金头揭谛、六甲六丁、护教伽蓝与过往众神。牵牛的是哪吒三太子,拿镜的是托塔李天王,大师兄执着芭蕉扇,二师兄并土地随后,其余的都是护卫神兵。”三藏听说,换了毗卢帽,穿了袈裟,与悟净拜迎众圣,称谢道:“我弟子有何德能,敢劳列位尊圣临凡也!”四大金刚道:“圣僧喜了,十分功行将完!吾等奉佛旨差来助汝,汝当竭力修持,勿得须臾怠情。”三藏叩齿叩头,受身受命。

 

忽见祥云满空,瑞光满地,心有功行,皆是本地风光。自己的受用转变了。学佛叫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这个真实之利,就是性德现露,分分功夫,分分利益。不需要外在的物质,内在的因素转变了,境界也随着变,一切都从空苦无常变成极乐永恒。圣僧喜了,十分功行将完!虽然没有开悟,但是开悟的迹象显现了。汝当竭力修持,勿得须臾怠情。这个时候需要更加精进。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搧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有诗为证,诗曰:

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

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

时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

牵牛归佛休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

 

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空假中三止三观修成,所作已办。这诗说明止观的重要性,将心牛牵到无为地,水火既济性自平。天下太平,大功告成。水是道也,火者心也,心与道合,慈济天下也。

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凡夫在执着之中,一切境界都跳动不止,波粒二象,有名有声。

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五漏,对应于五戒,杀、盗、淫、妄、酒。三关,空假中三止三观的功夫如何能修成?

时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放下种种执着,自然得天道护佑。

牵牛归佛休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心动随机,则水火既济。性德自身是平等的,不生差别义。

 

此时三藏解燥除烦,清心了意。四众皈依,谢了金刚,各转宝山。六丁六甲升空保护,过往神祗四散,天王太子牵牛径归佛地回缴。止有本山土地,押着罗刹女,在旁伺候。

 

此时三藏解燥除烦,清心了意。计执的因心除了,清净的性德自然得到。止有本山土地,押着罗刹女,在旁伺候。心净则土净。

 

行者道:“那罗刹,你不走路,还立在此等甚?”罗刹跪道:“万望大圣垂慈,将扇子还了我罢。”八戒喝道:“泼贱人,不知高低!饶了你的性命就彀了,还要讨甚么扇子,我们拿过山去,不会卖钱买点心吃?费了这许多精神力气,又肯与你!雨蒙蒙的,还不回去哩!”罗刹再拜道:“大圣原说扇息了火还我。今此一场,诚悔之晚矣。只因不倜傥,致令劳师动众。我等也修成人道,只是未归正果,见今真身现象归西,我再不敢妄作。愿赐本扇,从立自新,修身养命去也。”土地道:“大圣!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断绝火根,还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

 

罗刹跪道:“万望大圣垂慈,将扇子还了我罢。”这一句重要,佛法修行贵在利他。天下万法,为我所用,不应当有占有的念头。用万法无不是为了普济天下苍生。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四十九是个大循环数,再无生火之机了。

 

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果然是宝贝: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他师徒们立在这无火处,不遭雨湿。

 

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四十九扇,比喻消灭执着之念,遍体清凉。

 

坐了一夜,次早才收拾马匹行李,把扇子还了罗刹,又道:“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饶你去罢!”那罗刹接了扇子。念个咒语,捏做个杏叶儿,噙在口里,拜谢了众圣,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罗刹、土地俱感激谢恩,随后相送。行者、八戒、沙僧,保着三藏遂此前进,真个是身体清凉,足下滋润。诚所谓:

坎离既济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

 

看你得了人身,饶你去罢!人身在《西游记》定义为真实的众生,属于佛法需要利益的对象。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佛经中罗刹常是护法天神,亦称为罗刹天,乃十二天之一。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胄,手上持刀,跨骑白狮。又如十罗刹女即法华经陀罗尼品所说之守护神。世间有善恶,那是不知道万法平等。罗刹本可能害人,也可以助人。一切都在转化之道。即使是万恶难赦,也当给他悔过自新的机会。行者、八戒、沙僧,保着三藏遂此前进,真个是身体清凉,足下滋润。去掉执着真正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坎离既济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坎是水,离是火,即道与心,二者要既济,相生之趣,代表真元和合。只要有克受,则心境没有和合。不和合,就是道与心不能均平,心里还是有不平等,境界和自心还是分作二家,说明大道远远还没有修成。

 

毕竟不知几年才回东土,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