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中考体育改革方案,主要是从2021年(即2018年秋季入学七年级新生)开始,中考体育考试增加可任选一项足、篮、排三大球项目,并同时提高中长跑和跳绳考核标准。方案引发很大争议,成为连续几天朋友圈的热点,还有家长发长微博公开表示反对。据南都网上调查,支持仅3000票,反对达5万多票。
毫无疑问中考考体育是为了促使学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整体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以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呈下降趋势,学生出现亚健康的情况越来越多。尤为严重的是,城市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成年病如高血压等出现低龄化现象,为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已刻不容缓。
既然这样的话,我认为从逻辑上来说高考更应该考体育。道理很简单:虽然素质教育和减负喊了很多年,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高考指挥棒的威力是如此之大,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决定性是如此之强,既然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干嘛不在高考中考体育?高考不考体育,却在中考考体育,而且不断加码,标准不断提升,怎能不生扞格罅隙呢?也难怪家长们反应如此强烈了。
三大球任选一项,表面看给了考生很多选择的机会,但其实也是值得商榷的。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人在运动天赋上的确存在巨大的先天差异,有的人身体协调性好、悟性高,什么球都很容易上手。但更多的人在这方面的确欠奉,只怕怎么训练都赶不上那些有运动天赋的同侪,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位置。这种考试方式真的公平吗?何况据说一些学校根本就不具备这三大球的场地条件和师资力量,以致有家长说会养肥了校外培训机构。
如果高考指挥棒继续,很显然我们的孩子们是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去运动的,学生体质整体下降、缺乏团队配合精神等等只怕也不可避免。现在的局面就是,一方面不能撤掉高考指挥棒,一方面又要学生腾出时间精力来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这两方面如何平衡?可否考虑给学生更多选择、以便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并发挥所长呢?比如不要局限在三大球、增加一些其他的球类运动,或者大幅增加别的项目如武术、舞蹈、击剑、游泳等等,甚至有没有可能由学生自己申报考试项目?这样做当然会带来一些操作管理上的难度,但只要周密组织,这些技术环节相信并不难解决。更重要的是这才符合促进学生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初衷,也更有利于高考指挥棒下的平衡。
2019年3月1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