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广州召开“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动员部署会,按照计划,未来三年广州将新建和升级改造公厕2240座,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一类公厕要建设家人可共用的第三卫生间,厕所里还要有洗手台、面镜、挂衣钩、厕纸、洗手液、干手机等基本配置。此外,市民关注的地铁车站计划从2018-2020年新建地铁车站公厕75座,并力争今后新建的地铁线路实现“每站一厕”。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得民心之举,正如城管委领导所说,“小厕所关系大民生,体现大文明。”从另外一个角度,厕所特别是公共厕所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以致经常有这样的说法:要想知道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如何,就去看看它的厕所——盖因小小的一间厕所实际上集合了一个社会的几乎所有方面:经济实力、人文关怀、社会公德,等等。
看报道,广州的三年“厕所革命”行动计划似乎重点在城区,对此我相当乐观其成,相信三年后一定会出现一大批像黄村那座智能厕所一样足以成为景点的“优秀厕所”。其实对于厕所,人们的基本要求无非是一要足够,想上厕所的时候立即就有;二要干净整洁,让人如厕舒适;再就是女厕所要多,不要再出现经常大排长龙的情形。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这一点我最近一段时间深有体会:母亲腿脚不便,她上厕所首先看的就是有没有坐便标识。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有充足的设置如厕纸、洗手液之类,甚至智能化,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提到厕所智能化,据说天河区已经在试点了,正在探讨实行公厕智能监控,在繁华地段和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厕上配备安装智能监控显示屏,对如厕的人流量、厕位、空气质量、供水供电和卫生保洁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显示。好是好,就是一定要严格保护隐私,决不允许侵犯隐私的行为发生。
其实,提到厕所革命,我认为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应该是农村。农村的厕所不管是公厕还是私厕,都是各自为阵,挖个坑自产自销,污秽遍地,蚊蝇乱飞,让人恶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村根本没有统一的供水和排泄系统;而之所以缺乏统一的供水和排泄系统,又是因为农村社会结构松散,基本还处于一盘散沙的较为原始的社会组织状态。所以,通过厕所革命达成农村社会组织化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才是厕所革命真正的要义之所在。
2018年3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