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广州召开旅游发展大会,会议对《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名城和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并出台了号称史上最给力的“白金十条”旅游扶持政策,主要涉及土地、资金、人才等短缺要素,业内人士称“从来没有见过政府花这么大力气来扶持旅游产业”。
      
这不是广州第一次提出发展旅游业了,2014年10月市委书记任学锋在会见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的时候就提出广州正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只不过这次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具体,看来广州旅游业的大发展可期。
      
广州如此重视旅游业,我的解读,或许跟广州正在努力迈向全球城市有关。不管是枢纽型网络城市,还是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实都指向全球城市,这也是广州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科尔尼全球化城市指数中,有一样是“文化体验”,“此维度衡量该城市对于国际居民和旅游者的吸引力。”很显然广州要成为全球城市,发达的旅游业必不可少。
      
但旅游业恰恰是广州的短板。在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旅游团队的小黄旗随处可见,但广州街头却甚少见到,这可以说是最直观的印象。前年南都曾推出问策献计广州旅游系列报道,邀请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全面剖析广州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为广州旅游转型升级建言献策。很多人认为广州旅游业不尽如人意,按照一位专家的说法,“广州缺乏让人不来遗憾一辈子的自然旅游资源。”其实人文旅游资源也一样,广州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极大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为旅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行为特征,那就是“慕名”——只对那些听闻并向往的东西感兴趣,听闻并向往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全民共同文化记忆,比如刘三姐、岳飞、华清池、莎士比亚等等诸如此类。一方面缺乏著名的自然资源,一方面缺乏为人们广为知晓的全民共同文化记忆,广州凭什么吸引大家来玩呢?
      
广州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非要有大手笔创新、创建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不可。在建的长隆旅游度假区(三期)、万达文化旅游城令人期待,但似乎还不足以支撑广州成为世界旅游名城。与国际著名旅游品牌合作不失为优选,可惜迪士尼已经花落别家,前些年听说要跟环球影城合作,可惜也没有了下文。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南沙,完全可以考虑在那里建环球影城,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辐射东南亚甚至全亚洲。
      
此外,广州是一座平民化、重感官体验的城市,所以“食在广州”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广州的这一特质或许可以成为发展旅游的优长,尤其是广州有为数众多的非洲人,感官体验与非洲的狂野激情结合,或许可以迸发出瑰丽的旅游奇葩呢。
 
   
     
     
     
     
     
     
     
   2017年7月14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