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前天报道了广州地铁二号线飞翔公园、白云公园、白云文化广场三个站的站名名不副实,白云公园虽然早已改成了儿童公园,好歹还有个公园,飞翔公园和白云文化广场则根本就没有踪影,按照南都的说法,三个站点虽然有站名,却找不到实际场所。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据说是因为当初规划的确是有这三个场所的,不知为何规划没有全部实现,只建造了后来改为儿童公园的白云公园,飞翔公园和白云文化广场没有实施。但地铁站却按照规划来命名,结果就出现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况。
这种情况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给乘客带来混乱,有人兴冲冲地搭乘地铁准备游览飞翔公园,结果扑了个空。去白云公园,结果去到才发现是儿童公园。还不止此,我上班、居住就在附近,总也搞不清这三个站特别是白云公园和白云文化广场站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好几次去接人都兜圈子。南都也报道了有人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会,拿不准到底该在哪个站下车。
既然如此,为何不改过来呢?何况《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已经有规定,以地名命名的台、站、港口、码头、机场、水库、矿山、大中型企业等名称应当与所在地的名称一致,若不符合要求需要“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更名”。不仅给乘客带来混乱,还与法规冲突,实在应该改过来。
有关部门回应说这三个地铁站也是按照程序命名的。我认为这没有任何问题,同样也可以按照程序改过来,而且也不是为了证明孰是孰非——当初如此命名自然有其合理性,那时白云新城尚处于规划建设启动阶段,出了地铁,周边一片荒郊野岭,只好用规划蓝图上的标志性场所命名,这其实是很合理的。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规划并没有完全实施,既然如此,依据现有的地标或标志性场所,依照有关程序将原先的站名改过来,同样也没有任何问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乘客,再就是与法规一致。何况广州地铁站名的更改也并非没有先例。
有人说改站名要花钱,我认为花这笔钱是必要的,属于正常的营运成本支出。为了改善、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市民需求,哪有不花钱的呢?
2017年7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