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广东广雅中学与荔湾区政府举行西关广雅实验学校的办学签约仪式。新办的西关广雅是一所公办初中,采取“荔湾政府出资、广雅中学管理”的新共建模式,办学规模为18个班,预计明年秋季开学。这标志着广州名校复办公办初中的序幕正式拉启。
2002年,广州提出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由于这对校舍、生均占地面积等都有硬性要求,因此包括广雅、执信、六中等一批公办名校先后撤消了初中部。这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民办初中大量涌现。在这些民办初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名校民办,就是由那些名校自己办的初中。对此舆论一直有争议,认为不公平,扰乱了教育秩序,甚至质疑国有资产流失、以公谋私。
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广州的教育生态。由于这类初中很多都有名校背景,导致广州初中学校的格局逐渐演变成“民强公弱”,不少家长学生纷纷“倒戈”这类民办初中,以致每年的小升初家长和学生忙于赶考,给家长和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了应付考试,平时上各种补习班,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为求保险,各个学校都去考,大人小孩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外加种种不确定,个中艰辛实不足向外人道。广州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招生“先公后民”,再就是取消小升初入学考试。但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实际上相当有限,最典型的比如公开的小升初招生考试没有了,但暗地里的“密考”却大行其道。
有鉴于此,城中舆论一直呼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是取消名校民办,要么取缔,要么恢复为公办。再就是政府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以满足社会需求。今年初广州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探索学区制管理、教育联盟、校际联盟等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公办名校复办公办初中,以多种形式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这次广雅中学复办初中,相信就是这个规划的具体落实。据了解,到2018年,广州拟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共新增约16万个学位,其中不乏执信、广外校、仲元、真光等名校学位。其中高端人才最为集中的天河就提出“五年内建设5所以上优质中学,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是一定要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一项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民生事业,理应由政府加大投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经过多年的摸索,广州看来是回归了教育的公益属性,甚至对民办学校也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其次是大力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我们多次说过广州不是学位不足,而是优质学位不足,以致为上好学校挤破头。这次名校复办初中,着眼点其实也在提供优质学位上。相信这样的举措会极大地改良广州的教育生态,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016年10月14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