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日前已获市政府批复,即将公布施行,广州历史建筑保护从此有规可依。
广州的历史建筑保护一直广为关注。历史建筑不同于文物,文物的保护有国家层面的《文物保护法》,广州也制定了《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而对于达不到文物标准,但又具有相当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护,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经过好几起历史建筑遭破坏以后,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好几次引来全城热议。
这次出台的《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让人明确了政府的思路。2013年底广州确定了第一批历史建筑398处,然后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逐一入户调研,确定每处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原则,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认定需要保护的核心价值要素,明确禁止性使用功能,并就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利用、空间环境和景观等提出了保护要求,最终形成了这部《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简单点说,这个规划其实是对广州第一批历史建筑如何保护的详细技术性规定、要求和指引,从此,至少这批历史建筑不仅不能随意破坏,而且对它的保护、利用等等也都有了明确的规范,让人心中有数。
这里面的信息量很大,首先是政府将历史建筑的保护落到了实处。我们这个社会产权本就孱弱,历史建筑的产权更是如此,很多甚至由于年代久远且几经转手,产权难以确认,导致只有使用人而无产权人的复杂局面。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承担历史建筑保护的责任,往小里说是对某一处历史建筑的保护,大里说其实是对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和弘扬,兹事体大,焉可等闲视之?
其次广州如此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反映出广州这座城市的特质。记得我们在洛阳调研的时候当地一位文化官员对广州如此重视历史建筑保护颇不以为然,盖因在洛阳西安这样的历史古都,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埋藏在地下,相较于动辄千年的地下出土文物,地上的这些历史建筑的确显得有点轻飘。但广州不同,广州的历史地位主要形成于近现代,而近现代可谓“去古不远”,大量的历史建筑留存至今,是广州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活见证,也是凸显广州历史地位、文化价值的凝固的雕塑。对这样的宝贝,我们怎能不小心呵护、精心保育?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最纠结的还是产权。报道说一旦发现有业主或者住户在使用和改造中对历史建筑进行破坏就要进行干预,“勒令其恢复原状”——强势政府与公民的个人权利之间如何达成平衡,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普遍且迫切的问题。同样因为产权不明,对历史建筑的修葺、使用都面临很多困扰。此外,对里面的租户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等等。但我觉得有问题没关系,只要一本公义,而不是一己私利,大家就可以坐下来谈一谈,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这部规划的出台,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6年9月28日《新快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