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对待“变味”的家长群

(2016-09-23 10:03:23)

         开学了,家长们手机中的各个家长群又活跃起来。家长群的建立原本是为了家长和老师间沟通更好,但实际上有的家长群已经悄然变味”:一方面家长在群内晒娃求关注、过度示好老师刷屏,众人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有的老师随时在群内点评作业公布成绩,让家长压力山大。老师也对家长群颇有怨言,表示有的家长不分时间、事无巨细地自己,感觉时刻都在上班。

       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还是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的因安全感缺失而导致的焦虑,这种焦虑在父母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对孩子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在缺乏把握。以前没有微信,自己一个人焦虑还好,顶多跟配偶朋友倾诉一下。现在可好,有了微信,还建了群,所有的焦虑都堆在一起了,能不炸锅么?

       再就是社会性的缺失。我们这个社会正在转型,表征之一是社会的组织原则正由传统道德向现代权利转变。权利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衡量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有没有侵犯到他人的权利。现在的情形是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会很积极地维权,但是却甚少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侵犯到他人的权利,以致在社会组织、社会交往中发生种种冲突,很难形成规整有序的社会秩序。家长群也是如此,一方面任由焦虑情绪支配,另一方面又缺乏基于权利观念的彼此尊重和行为自律,于是而有这种种的神烦

       如何解决呢?有两个层面,首先是个人,我们一定要慢慢养成基于权利的彼此尊重,时刻要牢记不要影响、侵犯到他人,比如那些毫无营养的刷屏信息。另外就是群体,一定要建立规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丑话说在前头。这一点我们中国人特别不习惯,总觉得那样会影响到彼此的感情,伤了颜面。殊不知任何一个群体如果没有清楚明确的现代规则,是很难平稳、长久的。有的家长群就很好,提前约法三章 ,制定沟通公约,这些家长群维持健康的做法大多都是把丑话说在前头”,建群的同时就把规矩立起来。规矩的背后实际上是权利意识:彼此尊重,互不影响,惟其如此才能共同分享、一起进步。

       家长群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其人文生态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形态。既然是社会就必定有组织,既然是组织就必定有组织原则。我们必须慢慢学会用权利来组织我们这个社会,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否则我们这个社会就难言转型,更难言进步,我们的焦虑也无从安顿、纾解。

 

 

                             2016923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