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专车与其一味打击,不如寻找和解之道

(2015-05-18 12:02:34)

                    

      前两天南都搞了个大型的“专车与出租车千名司机调查”,从很多方面对广州的专车与出租车进行了调研,诸如“广州目前到底有多少专车”、“涉嫌非法运营的专车到底有多少”、“专车司机月入到底有多少”、“专车服务哪家强”、“专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赔不赔”、“专车是否抢了出租车的生意”、“专车真的打破了出租车暴利吗”、“约租车能否打败专车”等等,基本上包含了对专车和出租车的诸多疑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记者还进行了体验,分别坐专车和出租车亲身体验两者的异同、优劣。我认为这个调查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值得所有人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好好看看。

      关于专车,我还是以前的观点:必须理性地认识、对待专车的出现。没错,根据我们国家的《道路运输条例》,任何人要从事道路运输,必须要向相应的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有关部门经过审理后,“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申请人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车辆营运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而根据南都的调查,来自于专车公司和租车公司的租赁车占比为50 .1%,而来自于私家车和私家车挂靠在租车公司旗下的占比49.9%,这也意味着受访专车中一半都涉嫌非法运营。但事实上今年18日广州市交委不仅将私租车认定涉嫌从事非法运营需要打击,连租赁车都以“超范围经营”为由一并列入打击范围——也就是说按照广州的标准涉嫌非法运营的专车恐怕更多。而与这一数据明显形成对比的是只有3%的专车表示遇到过政府的执法打击,南都因此推断这说明目前广州市交委对于专车非法运营的打击策略依然是口头警告为主。

我想口头警告恐怕不是交委的初衷,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如果真能打击,有关部门是绝不会手软的,真实的原因更可能是实在打击不了。试想一下,连张目显眼的违章建筑都打不胜打,更何况来无影去无踪、“泯然众人”的互联网专车?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国家或地区面对互联网专车时共同的困境:无法打击、无法取缔,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我认为与其左支右绌、进退失据,还不如全面审视、周密策划,找寻彼此相融和解之道。毫无疑问专车是依托互联网出现的,互联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互联:所有人——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可以联系得上、联系起来。当然人与人之间不会无缘无故地联系,必定是因为某种需求、而另外的人又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通过互联网一拍即合。正如有人说的,互联网必将也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它对我们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会形态进行重新洗牌、重新定义、重新设计,与之相关旧有的一切规则、模式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最终的结局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攻守之势中你什么时候见过守的那一方胜利的?否则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了。

当今之计,我认为最佳选择还是反思我们现有的体制,特别是饱受诟病的出租车垄断经营。根据南都的调查,专车司机来源中,从出租车司机跳槽而来的占了17%,六成专车司机此前没有从事过与运输有关的工作——这才是较之出租车司机跳槽更可怕、更根本、更大的挑战,这样一种人人皆可为的局面,理论上可以将整个出租车行业消解到无形!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怎么能不更加理性地认识、对待呢?简单粗暴的打击,恐怕真的不敷应对了。

 

 

                                                             2015年5月15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