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卫工可直接入户体现了人才观的进步

(2014-03-12 11:54:07)

  

      日前,广州市人口调控和入户政策“1+3文件公布实施1个文件是“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另外3个配套文件分别是“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我研读了一下这些文件,有几个突出的感受,一是入户广州的门槛似乎降低了不少,二是有多少外地户口的人会关注这些新政策?再就是每年的指标是多少?

      人们一直都认为入户广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这可能多多少少受北京的影响——据说一个北京户口已经到了100万的天价!广州好歹跟北京同属所谓一线城市,想必也一样难进。但看了这些政策文件,发现或许并不如此,比如文件规定具有本科或副高以上的学历或职称就可以入户,而且不仅本人,连配偶子女也可以一并进入,这个条件应该是相当低的了。之所以如此,应该是跟刚刚兴起的城镇化运动的大背景有关,比如文件上说“到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860万以内,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1050万以内”,5年内增长190万,每年差不多40万,这个速度我觉得是相当惊人的。

      尽管这次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但这次政策调整的一大亮点是不仅放宽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年龄门槛,也为环卫、医疗等一线人员开辟入户的新通道,其中一条就说“从事体育、文艺、民间传统工艺等行业的特殊技能和特殊专业人才,从事环卫、公共交通、教育、基层医疗、养老、残疾人照料等工作的特殊艰苦岗位从业人员”具备了申请入户的条件。我认为这是相当合理的:我们终于变得不那么急功近利了,城市的运作毕竟更多地靠各行各业的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

      毫无疑问这次入户政策的调整适应了城市的发展需要,也因应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与此同时也将广州的一些跟人、人才有关的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第一个问题就是广州对高层次人才还有吸引力吗?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感觉最近这些年广州的吸引力似乎在下降,别的不说,以我所熟悉的人文社科领域,这几年就有好几位知名学者离开了广州,多数去了北京,还有的去了上海,让我们这些“留守”的人顿感失落,心情复杂。前不久又听说网易将总部搬到了杭州,这得要流失多少人才呀?

      再就是广州的外来人口何其多,能够入户的毕竟是极少数,在户口仍然与社会福利捆绑的今天,如何保障广大外来人员的福利权益?比如这次户口政策调整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构建政策准入与积分入户相结合、公共服务逐步向来穗人员延伸的人口调控与服务管理政策体系”,如果公共服务只能通过入户的形式向“来穗人员”延伸,那么它的覆盖面就太小了,与庞大的“来穗人员”规模不成比例。当然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广州也的确面临城市资源、承载力等等诸多实际困难,而且广州事实上也在服务外来人员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既然有不如人意,就还是应该直视问题,寻求进一步的改善。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黎叔有一句经典:“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以前我们对于人才的观念是相当功利、狭隘的,这次广州的入户政策调整,隐隐地透露出我们在这方面的进步: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你为他们搭建什么样的舞台!

 

 

 

                                         2014年3月12日《新快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